孟子_万章章句下第六节读解

查阅典籍:《孟子》——「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六节」原文

  说了半天,万章的中心思想乃是想“寄人篱下”,因为“寄人篱下”可以使生活质量提高一些,也就是说,可以舒服一些。因为读书很苦,又不能赚钱养家活口,孔子读书、教书,不是过得很苦吗?那么这种“寄人篱下”的行为方式对不对呢?孟子认为很不对,不符合社会行为规范。人之读书,是在青少年时期,这时有父母供养,就应该刻苦钻研,如果成年了,还没有读出名堂来,就该去打工,“抱关击柝”,以此所得的报酬来养家活口,然后再深入钻研。如果动不动就想要国家来供养,就将会养成懒惰的习性。如果想要“寄人篱下”,托庇于诸侯而锦衣玉食,肯定也是不对的。读书人只有刻苦钻研读出名堂来,有了自己的见解和立场,而且符合统治者的要求,才可以接受国家的供养。

  孟子所谓的“士托于诸侯,非礼也。”也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托庇于诸侯,“寄人篱下”,是不可以的。如果一开始就被国家供养,或是“寄人篱下”,那么学成以后,就必须为这个国家,或为这个人服务,因为有知遇之恩,有提拔之恩,不回报是不行的。而这个诸侯若是个暴君,其所作所为与你的所学不一样,与你的理想、抱负不一样,你还要为他服务吗?如果要为他服务,也就丧失了自己的人格。所以,不托庇于诸侯,不“寄人篱下”,自己自立地完成学业,才是最佳行为方式!

  万章曰:“士之不托诸侯,何也?”孟子曰:“不敢也。诸侯失国,而后托于诸侯,礼也;士之托于诸侯,非礼也。”

  万章曰:“君馈之粟,则受之乎?”曰:“受之。”

  “受之何义也?”曰:“君之于氓也,固周之。”

  曰:“周之则受,赐之则不受,何也?”曰:“不敢也。”

  曰:“敢问其不敢何也?”曰:“抱关击柝者,皆有常职以食于上。无常职而赐于上者,以为不恭也。”

  曰:“君馈之,则受之,不识可常继乎?”曰:“缪公之于子思也,亟问,亟馈鼎肉。子思不悦。于卒也,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曰:‘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急。’盖自是台无馈也。悦贤不能举,又不能养也,可谓悦贤乎?”

  曰:“敢问国君欲养君子,如何斯可谓养矣?”曰:“以君命将之,再拜稽首而受。其后廪人继粟,庖人继肉,不以君命将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以养舜于畎亩之中,后举而加诸上位。故曰:“王公之尊贤者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诗词赏析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c.etwxw.cn/wenzhang/1313.html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