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表哥们的前世今缘

作者:晨曦发布日期:2012-09-26

「晨曦:表哥们的前世今缘」正文

9月21日午饭过后,打开电脑,忽见有网友发来一条提示:“表哥杨达才被撤职!”遂进行搜索,发现新华社确实在十分钟前发布了这条消息。

至此,一场持续了近一个月,网上网下热议非凡的大戏终于有了一个亮丽的收尾,尽管这收尾来得太晚太慢,但总比遥遥无期让人们彻底失望要强。头一天,陕西省财政厅对湖北大学生那封蹩脚的回复就引起社会强烈不满,由此还掀开对表哥的二次关注。难倒,这种关注真对陕西方面产生了新的压力,结果促成对该事件的迅速处理?

我是认同这个分析的。但不管怎样,陕西方面能在“二次风暴”刚刚来临时立马向社会亮出积极的姿态,也还算比较理智,并没有完全糊涂到底。

因笑犯事,杨达才绝对独领风骚,在中国官场开创了前无古人也难有后者的先例。笑本是人们表达和蔼友善的一种举动,何况官员们在下属面前大都是严肃有加不善言笑,属官场的稀缺资源,谁知道到了杨局长那里,它竟然会引来杀身之祸?

琢磨良久,我认为,这需要从我国官员当前所处的“前世”和“今缘”上去分析。

一、表哥的“前世”在于官场过于滋润,组织监督形同虚设异常乏力

我国是官本位国家,官员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各种理念构想、制度设计、机制运作无不体现着官本位的思想痕迹,官员虽说叫“人民公仆”,但其实是靠人民供奉着的。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加上体制上先天不足,我国官员无论职位大小,但凡在他所处的权力范围内,基本都处于社会管不了,下属无权管的滋润境地,法纪意识、个人品行基本不是靠制度,而是靠自律发挥作用。

这里需要提到两个重要不足:其一,熟悉情况的人都知道,在我国,各级纪检部门更像一个事后惩戒机构,而不太像事前监督部门,换句话说,干部廉政工作往往侧重于宣传引导,利用多种途径开展组织监督,无论渠道还是方式手段都很少。由于监督乏力,现在,官员们在廉洁问题上不少人自恃无恐,杨达才敢“穿金戴银”,十几块外国名表、七八个金银手镯、五六个高档眼镜在大庭广众之下轮番显摆,勇气正来自这里。

其二,纪检部门在有意无意中认知错位。与惩戒相对应的另一面是爱护,当前官场普遍有“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的认知思维存在,所以纪检部门常常把二者兼顾在一起进行考虑。这本身没错,错在我们一些领导心肠软弱,用教育替代了必要惩戒,以至于经常发生对有错误的干部保护过头、惩戒不力的情况。角色错位还错在一些领导动机不纯,以保护之名把本该惩戒的兄弟“罩”起来,以此躲避党纪国法的追究。还是以“表哥”杨达才为例,网上披露的一则消息说:陕西省纪委对杨立案后,一次会议上,某位省领导发言时激动得把杯子都摔了。他吼道,不能网络一闹我们就乱了方寸,别说达才没有贪污腐败,就是有,我看也不能查,不能顺着网络暴民的意愿,要顶住这股歪风邪气,这对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对我们十八大能否成功召开非常重要。相比而言,达才有多少块名表只是生活小节,这有什么关系?我都有好几块,都是国外亲戚和子女回来时送的,不行吗?

把网络监督视为“歪风邪气”,把受贿多块名表视作“生活小节”,这位领导想保护什么,为什么要拼命保护,不用挑明,读者心里一定有底。

二、表哥的“今缘”在于社会民众群情激奋,网络监督异军突起

由于我国现今对干部的有效监督渠道少,发生在干部身上的腐败大案无论数量还是影响都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这早引起社会民众的严重不满。网络的出现给民众提供了较为便利畅快的言论表达渠道,由此,网络监督便异军突起,迅速成为当前最直接、最有效、最令领导害怕的一种监督途径。杨达才“见光死”――一旦被网民盯上就出问题,表面上看似乎是他不该微笑、不该戴表,深层次上则源于他“生不逢时”,赶上了民众已具有利用网络讨伐腐败的权利。

需要说明的是,表哥事件中本人作为网民也曾有过“扒粪”行为,这里稍作交代。

得知陕西省发生那次特大交通事故是在8月26日上午,当时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特别之处,傍晚,见到杨达才在事故现场背着双手满面笑容的照片时,还怕信息不准没敢贸然在微博上扩散,直到夜晚十点过后,见微博转发汹涌且相安无事,我才在这晚临近午夜时,在微博上发出第一篇该事件的信息。

次日又得知微笑哥有五块名表,但除一般转发外,依然没有作过多评论。29日晚,杨达才通过微博回应网民质疑引起了我的注意,当时我发现有三点不足:一是避重就轻。网民提出的问题许多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东西,但他除对两个核心问题予以解答外,其他基本上没有涉及;二是对“微笑”原因的解释十分牵强,对手表来路的解释,使用了“合法收入”这个值得玩味的表述。三是时间仓促,有草率收场之感。微访谈的开始事件按预报时间往后一再推迟不说,访谈开始后面对网民提出的数千条话题内容,只挑选了12条予以回答,前后用时半小时就匆匆结束。

这种访谈显然令人失望,由此更加刺激了人们对真相作进一步探求的欲望,我就是在这之后加入扒粪行动的。继杨达才有13块名表的图片被网友曝出后,我陆续扒出表哥的系列眼镜、手镯、腰带和西服,9月5日,见到某省政府网站转发的中央两办关于农民负担案件的通报上,时任安康市委常委、汉滨区委书记杨达才受党内警告处分也名列其中,我又立马截图发在了网上。后来的情形不多赘言,包括人民网、东方早报、重庆时报等中央和地方众多媒体刊发的报道中,都引用到我提供的几条重要信息。杨达才,这个前不久还在全省安全系统廉政会议上慷慨激昂,要求下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的一把手,由此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三、从扒粪者视角看杨达才案

作为网民,在杨达才事件中我经历了从旁观到参与的全过程,9月21日,当该案有了初步结论后,我与许多网友一样,好像并没有些许的轻松感。纵观案件的发生发展,从偶然盯上到穷追猛打,从不了了之到峰回路转,它给人留下太多的思考,也让人频发感叹。

1、杨达才作为“周久耕第二”被舆论发现极具偶然性,但这种偶然可以复制,而且一定会屡试不爽,因为当今官场,类似于杨表哥甚至比他张狂的大有人在,不信挑出一个再试,结果一定不会让人失望。从这一点来看,杨达才偶然被抓实属悲情人物,他的悲情在于一不小心成为了意外而不是制度淘汰的牺牲品,这有点像墙外扔砖,砸到谁身上谁自认倒霉。杨达才之悲也让人同情,反观中国,当今“表哥”何止杨达才一人?但他们为什么都相安无事甚至还在官场频频上升?如果以“扒粪”的形式去盯着某一人,这既不公平也让人于心不忍。

2、古人有“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之说,杨达才双轨后,一定会有好事者套用鼓吹。其实,当前的社会实情是“法网恢恢多有疏漏”,鉴表达人“花总丢了金箍棒”就向媒体透露,他曾发现300多位戴豪表的官员,其中在不同场合戴多款价值不菲名表的就有好多位,这里面,有个官员还竟然戴了一块市价70万的百达翡丽。就是以杨达才为例,设想一下,如果他没有在错误的时间地点露出错误的笑脸,网民能关注他吗,他的腐败罪行能够浮出水面吗?可见,严峻的现实提示我们,对表哥事件丝毫不值得欣慰,它反而让人更加清醒认识到依靠制度反腐的紧迫性。不然,在制度运行的程序外反腐,不仅被抓的表哥不服气,逍遥法外的表哥们还会暗地里感到高兴。

3、尽管网络监督不能替代一切,但从表哥们所处的前世今缘这个大背景来看,网络监督依然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监督方式,其积极作用不能小觑。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当前一些官员之所以视网络为洪水猛兽,之所以那么担心害怕网络?是因为网络可以“口无遮拦”地使他们的劣迹得到暴露。实践表明,对于官员们来讲,有所惧怕是件好事,惧怕会让人提心吊胆,会让人常怀敬畏之心,有利于让人保持警醒。这个道理告诉我们,切实加强对官员的组织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非常重要,而当前,在其它监督还无法取代网络监督时,这种“镇官”利器仍然需要保留。这方面高层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如果因一些同僚哀鸣而盲目取缔,那些涉嫌违纪违法的官员们一定会在暗中窃喜。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