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华:如何理解西方文明

作者:郭小华发布日期:2012-08-22

「郭小华:如何理解西方文明」正文

一、如何理解西方文明?

(一)为什么要理解西方文明

近代以来,伴着西方文明的冲击,中华文明就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在自我封闭的空间内独立发展了。无论中华文明以何种态度看待西方文明,全面拒绝或是全面吸收,抑或是洋为中用、以中为本。中华文明都难以否认这个事实:即相对自身的个性而言,西方文明有其独特的个性,西方文明在很多方面与中华文明存有差异。正是中西之间的差异,才使得近代中国在民族振兴的重压下尝试着去理解和学习西方文明。但正如前文所说,由于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存有众多差异,这使得理解和学习西方成为了一件难事。历史事实证明,近代中国对西方文明的理解和学习大多是片面的。中国近代史是这样的:首先,我们意识到了西方技术文明的价值,因而学习了西方技术以此来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但在政治和文明模式上还是自家的好。再次,在民族危机不断加重下,我们认为只有学习西方的制度文明才能挽救危机,因而尝试着实施君主立宪,但仍然认为自家的文化优于西方。最后,当整个民族出现全面危机时,我们认为这是自家文化腐朽造成的,因而我们否定自家文化的价值,选择了全盘西化的路子。在这过程中,学习和运用了来自西方的科学和民主。如今,科学和民主这两种价值仍在中国社会占据支配地位。今天,唯科学至上社会风气以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主张,均是对科学民主价值学习和运用的再继续。而事实上,虽然我们希望学习科学民主来改善自己,但效果却很糟糕。在科学方面,无论我们怎样推崇科学,但总也达不到西方人对科学的严谨态度。更为糟糕的是,在科学之风兴盛之下,宗教被视为科学的敌人,由此导致了信仰缺失的悲剧。在民主方面,我们坚持民主专政理论,从生产数据归全民所有、人民群众享受民主权利广泛性等角度来理解民主,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而因为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所以拒绝了西方民主中的自由、宪政和人权。但这种拒绝却导致了权力腐败、自由和人权状况糟糕的现实悲剧。概言之,虽然近代中国在在不断地理解和学习西方文明,但效果却很不理想。在我看来,这根源于我们没能从全局的角度真正理解西方文明。由于我们没能从全局的角度真正理解西方文明,这使得我们在学习和利用西方文明时信奉的是“拿来主义”,最终导致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在落到中华大地的时出现水土不服甚至是变异的状况。

或许,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言,由于近代中国最紧迫的任务是救亡图存,这使得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去全局性的理解西方文明。的确,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唯一的出路就是选用西方文明之中最益于解决当前危机的价值。在当时民族危机四起的状况下,科学和民主这两种价值是应对危机最为有效。所以近代中国一直将科学和民主视为实现民族振兴的利器,但对西方文明其它价值则较少过问。但我们知道,在西方文明的各种价值之中,科学和民主只是其中一部分,科学和民主与其它价值共存。例如,科学和信仰共存,从终极价值上看,所有的科学都建立在理性信仰基础之上。民主和自由共存,而从价值判断上看,自由高于民主。正是因为人拥有平等的自由,因而才会用民主的方式来建构立宪政府来保障自由。由此可知,被近代中国视为绝对真如果片面地学习科学民主,而忽视对西方文明其它价值的学习,则必然会出现问题。所以我们看到,近代中国由于救国心切使得我们只是片面地理解和学习了西方文明的科学和民主,由此导致了许多问题。我们用对立的思维来思考科学和信仰,导致科学没学好、信仰被丢掉;用对立的思维来思考自由和民主,导致民主很糟糕、自由被踩踏。

可见,近代中国人由于没能全面理解西方文明,使得片面学习科学和民主在现实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作为后人,对这个事实,我们应报以宽容和同情。因为在当时的情形下,实践不允许中国人从全局性的角度理解西方文明。虽然后人可以宽容和同情近代中国人在学习西方文明过程中的偏差,但作为此刻中国历史承载者的我们,无可逃避地遇到了与前人遇到的同样一个问题――“如何理解西方文明”?如前文所说,囿于时代的局限,前人在理解西方文明的问题上出现了偏差。作为后人,我们比较幸运的是:我们能够在积累前人教训的基础上,从更为宽广的视角去加深对西方文明的理解。在全面理解西方文明的基础上运用西方文明的优良价值来发展中国,是我们后人们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带着深深关切中华民族振兴的饱满情感,在批判反思前人既有成果的基础上,以开放和谦虚的心态和务实客观的态度去解决这个问题。无论出于主动还是被迫,我们都无可替代地被历史选中,历史需要我们对上述问题有一个答案。我们只有毫不犹豫地去响应历史抛出的这个问题,才能上对得起已经饱受风霜的前人人,下对得起理应有更好生活的后人。

(二)西方文明的分化思维

“如何理解西方文明”,这是一个大的问题。但无论问题大小,准确理解问题的关键在于从把握问题的本质。所以,要理解西方文明,必须着眼于西方文明内在机理。依照着这个方法,我尝试着来理解西方文明。接触过西方文明的人会有这样一个惊异:西方文明在其早期就拥有了一种分化思维。这种分化思维体现在:将人之主体与自然之客体分化,认为可以通过人之主观的能动性来认识自然之客体;用分化的思维来思考人自身,将人理解成拥有理性、情感、意志等复杂属性的结合体,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属性所蕴含的能力进行认识和挖掘;用分化的思维来思考主观自我与客观他者之间的区别,由此形成了保存自我权利的早期自由形态以及由自由个体共同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早期民主形态。古希腊文明这种独特的分化思维是世界其它文明所不具备的。由此,当我们回望古希腊文明时,不惊感叹它的伟大和惊奇。这种将世界、将个人进行分化的思维从何而生,这本身就是古希腊文明一个谜。我们知道,在迈锡尼文明时期,正如《荷马史诗》所描述的,当时人们生活在混沌未开的蒙昧时期。当时支配人们思维的是神话世界观,这和世界其它文明的早期神话巫术式思维大体相近。那时的人们认为人是由神所创生的,支配人的是神在每个人身上设置的命运。这种由神所造、由神所支配的世界观也使得主观的自我与客观的自然、主观的自己和外在的他人之间没能形成分化。对于自我的了解、对于自然的知识、对于我与他人的关系全部由神话提供。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这样,迈锡尼文明虽然也有较高的文明成就,例如自成一体的早期文字、精美绝伦的技艺,但其思维仍然是未分化的神话思维。

而在紧随着迈锡尼而来的黑暗时代过后,古希腊文明突然异军突起。它异军突起的突出特征就是于它拥有了一种分化思维。正如前文所言,它开始摆脱用神话思维来思考自我、自然、我与他人,而是将其先分别开来、再利用分化思维对其进行认识。如我们所知,在距古希腊文明最近的迈锡尼文明之中,这种分化思维是不存在的。因此学术界有一种说法,认为古希腊文明的这种分化思维可能与东方文明有关。正如历史所昭示的这样,在古希腊文明形成的早期,的确有一批满怀求知欲的希腊人学习了古埃及、古巴比伦的某些天文和数学几何知识。例如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就曾学习过来自东方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但问题是,据有天文或数学几何知识的古埃及或古巴比伦作为宗主国,其自身没有形成类似古希腊文明的分化思维,它们奉行的是神话巫术思维。而掌握了天文或数学几何知识的古希腊人,却形成了独特的分化思维。还以泰勒斯为例,它虽然学习了某些天文或数学知识,但他却从理性的角度来理解。与古埃及古巴比伦人用这天文或数学知识来研究神谕、星相的做法不同,他通过理性的思考,借用这些知识来探讨和思考宇宙的本源,最后得出万物本源为水的结论。古希腊文明同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这一显著的差异,充分说明分化思维的确为古希腊人所独创。这种分化思维的出现,或许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来源于古希腊人的闲暇和好奇心。

我们可以设想:在蔚蓝的爱琴海旁,当古希腊先哲们想到宇宙的形成和运动一定有客观原因且这种原因可以通过人的理性来认识时,就表明他们已然将自己从宇宙中独立出来,开始运用分化思维来理解世界了。有了这种分化思维,古希腊人从此就坚持用人的理性来思考宇宙万物。所以古希腊人最早脱去了人类早期的神话巫术思维,率先开启了用人的理性能力来探求万物的分化思维。当古希腊人走上了这条道路,它取得丰硕成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所以我们看到,古希腊有因探讨自然界生成的形而上学传统、自然科学传统,有探讨发展人自身能力的逻辑学、几何学、天文学、伦理学、修辞学等传统,有探讨关于处理社会生活关系而形成的法治传统和民主政治传统。毫不夸张的讲,古希腊人所思考的问题几乎穷尽了人类文明可能碰触到的所有问题,人类文明中的绝大部分事物都或多或少的被古希腊的先哲们提及过。奠基在古希腊文明基础之上的西方文明,在其随后的发展过程中,所作的工作只是对古希腊先哲们所思考过的问题不断加深思考而已。怀特海说,整个西方哲学仅是柏拉图哲学的注脚。我们也不妨说,整个西方文明大抵上也是对古希腊文明的注脚。高度发达的古希腊文明取得了璀璨辉煌的成就,它永远星光熠熠的闪烁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之中。而由于它所取得的文明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以致我们这些后人不得不带着一丝艳羡去仰视它。古希腊文明似乎是不可复制和不可超越的,它像一座巍巍屹立的高山,留给世人驻足观看和奋力攀爬,但世人即使竭尽全身气力去观看和攀爬,最后会发现这座高山已然直插云霄,以致一眼望不到顶也绝无登顶的可能。

如上所述,分化思维使古希腊文明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这种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古希腊人将人、自然、我与他者这三者从原初混沌的世界中独立出来,认为通过人的理性能力可以求取它们的合理性理解。借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笔者把古希腊人对人的探讨看成是对个人主观世界的理解;把古希腊人对自然世界的探讨看成是对客观世界的理解;把古希腊人对我与他者关系的探讨看成是对社会生活世界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笔者首先给出主观世界、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世界三者的定义。主观世界是指人单独作为主体呈现的自我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个人可以运用人所具有的各种能力,例如理性、情感、意志等进行自我活动。客观世界是指摒除人和人类社会之外的世界,这个世界由杂多的现象联合构成、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秩序运动。社会生活世界是指我与他者基于某种原因、由相互交往而成的各种人际关系所构成的世界,这个世界依照我与他者之间所确立的规范、或由共同体既有的某种习俗来保证秩序的建立。通过对这三个世界的划分,接下来,笔者将归纳古希腊文明运用分化思维来探讨这三个世界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对西方文明的影响。

(三)西方文明对主观世界的理解

先看古希腊人对主观世界的理解。不知是出于某种偶然还是神的启示,对人的理解是古希腊先哲们最为关切的话题之一。德尔菲阿波罗神庙上镌刻的“人啊,你要认识你自己”神谕,成为了先哲们思考人之问题的开端。人要认识关于自我的主观世界,首先必须确认出人的具体构成。对此,古希腊先哲们大多认为人有灵魂和肉体两部分构成,人拥有理性、意志、情感等多种可供自我支配的主观能力。围绕着灵魂和肉体,理性、意志、情感等具体要素的形成和功用,古希腊先哲们有不同的看法。针对灵魂和肉体,代表性的观点有德谟克利特的机械唯物原子论和柏拉图的唯心理念分有论。前者认为万物均有物质性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构成,因而无法想象不具物质性的灵魂的存在,这种原子论观点导致唯物论。柏拉图的理念说认为,事物的存在依赖于先验的理念,而理念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形式,因而它高于受限制的物质,由此他认为人由灵魂和肉体两部分构成且灵魂优于肉体。而通过对希腊哲学史的观察,可以发现古希腊先哲们大多还是坚持人是有灵魂和肉体双重构成的观点,否认灵魂存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并不有代表性。

但古希腊先哲们在探讨人的灵魂与肉体时,是运用人的理性来认知的,他们拒绝使用巫术或神话来解释人的构成。以亚里士多德的目的因为例,他认为依照人的理性可以推想所有事物必然要实现某个目的,这个目的是由外在的它者赋予的。由此,在人之构成问题上,亚里士多德认为:首先,通过人的直观便可知晓人是由肉体构成的;其次,根据目的因可知肉体不可能是它自身活动的原因,肉体的活动必然来自于异于肉体的他者,这个他者就只能是灵魂。通过这个分析,亚里士多德推出人必定由灵魂和肉体两部分组成,且由于灵魂是肉体活动的原因,因而灵魂的价值高于肉体。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