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阿妮:刍议中尼边界谈判中的焦点――“珠峰”问题的处理」正文
【内容提要】1955年8月,随着中国与尼泊尔正式外交关系的建立,解决两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也逐渐提上议事日程。珠穆朗玛峰,在中尼边界问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归属问题的解决,牵动着两国的切身利益包括民族感情。在中尼边界谈判进程中,两国领导人亲自就珠峰问题经过多次会谈、磋商,互相交换意见,在照顾到两国人民民族情感和宗教信仰寄托的情况下,终于使棘手的“珠峰”问题得到双方都比较满意的解决。两国在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成功解决“珠峰”归属问题的方法与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我们解决边界纠纷等诸多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 键 词】中国/尼泊尔/珠穆朗玛峰/边界谈判/历史意义
尼泊尔(原称廓尔喀)是中国重要的陆地邻国,巍峨的喜马拉雅山横亘在中尼两国之间,将两国紧紧联系在一起。长达1414公里的边界线,自然条件复杂,边界地区不同地段的气候及地形条件差别很大,既有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山,也有海拔2000米以下的亚热带丛林。天然的地理环境使得尼泊尔同中国西藏地方关系密切。几百年来,藏尼间虽然发生过战争,但和平友好通商往来关系是主要的方面。1856年(清咸丰六年)的藏尼战争,西藏战败,与尼泊尔签订了《西藏廓尔喀条约》(即《藏尼条约》),使尼泊尔在中国西藏地方享有许多特权。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两国外交关系的建立,边界问题的解决逐渐提上议事日程。珠穆朗玛峰这一在中尼边界谈判中的棘手问题也引起了中尼两国政府的重视,“珠峰”的归属谈判在两国的边界谈判上占有重要与特殊的地位,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它是由两国政府最高领导人直接会谈解决的,经过两国领导人多次亲自的会谈与交换意见,双方在“珠峰”上的分歧缩小,直至最后获得了双方都比较满意的解决。
一、关于解决“珠峰”归属问题的提出
珠穆朗玛峰拔海8848米,是喜马拉雅山的最高峰,也是地球上的最高点。尼泊尔人将其称为萨加玛塔峰。1858年始,印度测量局将此峰命名为“额菲尔士峰”,此后,西方国家大多使用这个名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相关编撰地志舆图的人员也盲目地采用了这个名称,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于1952年5月8日发出通报说明:“额菲尔士峰”应正名为“珠穆朗玛峰”,“我国西藏喜马拉雅山的最高峰,原名‘珠穆朗玛峰’。远在公元一七一七年(即清康熙五十六年),清朝理藩院主事胜住会同喇嘛绘制西藏地图时,即根据当地藏族的习惯称呼开始用这个名称。‘珠穆朗玛’是藏语‘圣母之水’的意思。但自一八五二年印度测量局测得此峰高度以后,西人便从一八五八年起,将印度测量局局长额菲尔士(英国人)的名字作为此峰的名字。我国编撰地志舆图的人也盲目地采用了这个名称。用帝国主义殖民官吏的名字来称呼我国的最高山峰,实在是很大的一个错误。”①并明确规定,此后国内无论教科书、舆图或其他著作,凡用到珠穆朗玛峰都不得再误称为“额菲尔士峰”。
“珠峰”的归属问题,是伴随着中尼两国解决边界问题的提出而提出的。1955年8月1日中尼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57年1月周恩来访问尼泊尔,但当时没有提到边界问题。1959年3月,中国西藏地方少数分裂上层分子在国外政治势力的支持下宣布“西藏独立”,公开撕毁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发动了全面的武装叛乱。印度政府在西藏问题上发表了许多不友好的言论,做了一些公开干涉中国内政的事情。达赖叛逃“进入印度后,受到了热情接待。尼赫鲁发来电报,对达赖表示欢迎。达赖到达旺的当天,受到印度政府官员的迎接,印度空军则派一架运输机空投面粉、鞋子和帽子等日用品接济。”②同时,中印两国关于边界问题的争端也日益表面化与尖锐化,这使得同印度有着“特殊关系”的尼泊尔也与中国的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但在西藏叛乱问题上,尼泊尔政府始终认为这是中国的内政,表示不支持达赖集团。为此,周恩来总理在1959年9月接见尼泊尔驻印兼驻华大使拉纳,“对大使在西藏问题上所持的正义态度表示感谢”③。随着1959年3月的西藏叛乱,数万藏人进入尼泊尔境内,中国军队由于剿匪工作的需要,也进入了中尼边界地区。国外媒体大量宣传与歪曲报道中国军队的剿匪工作,有些媒体造谣说:“中国军队进入了尼境,中国出版的地图将尼领土划入了藏地。”④对此,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表示尼政府密切注视着中尼边界状况的发展,认为不值得大惊小怪”。⑤但此事也引起了尼方的重视,1959年9月,柯伊拉腊派出乡村发展大臣吉里博士率政府代表团赴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大庆时,提出要解决边界问题。周恩来在10月9日接见吉里时答复道:“关于中尼边界问题,两国边界未正式划定过,但两国间有一条习惯线。我们愿意表明,在边界未正式划定前,我们同意双方维持这一条习惯线,和平共处,互不侵犯,同时为表示中尼友好,在亚洲树立范例,如尼政府同意,我们也愿立即就边界问题进行谈判,并且经过勘测,划定边界。”⑥1959年12月,潘自力大使访问了尼泊尔并会见吉里博士,提出签订边界协定以解决边界问题的建议。对此,吉里博士表示同意。⑦
1959年12月,尼首相柯伊拉腊致函周恩来,除了说明自己1960年3月将访问中国,就两国边界问题进行商议外,还提到有中国军队在中尼边界集结的情况。对于边界问题,周恩来在复函中指出:“希望在阁下访华期间,双方能够就这个问题取得原则性的协议,以利于双方进一步进行具体谈判,合理解决两国之间的边界问题。”⑧至于尼首相所说的有中国军队在中尼边界集结的消息以及国外媒体的歪曲报道,周恩来答复道:“阁下来信中提到有中国军队在中尼边界集结的传说,这是完全不确实的。在中国西藏地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已经得到明确的命令,不得超越国界,并且停止在边境上进行巡逻。因此,根本没有引起惊慌的理由。因此,尽管有许多外国报纸和通讯社散布种种谣言,企图进行挑拨,我们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是决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的。我相信,阁下也会抱有同感。”⑨
1960年3月11~24日柯伊拉腊来华访问,两国总理就边界问题进行了三次会谈。中尼两国在边界问题上的总的看法,是此次两国总理就边界问题会谈的基础。尼泊尔方面表示:“1、对边界问题双方无争论;2、有一条已经划定的边界线;1792―1793年有位中国大将军到边界标定了全线,只是到后来才对个别地区发生了争论;3、只有4个地区四、五十年来有一些分歧。”⑩中国方面表示:“1、对于边界问题双方未发生过大的争论;2、1100公里的边界没有正式划定过,而是根据传统习惯线;它是划界树标的基础;3、传统习惯线与实际管辖情况出入不大,有8个地方有问题。”(11)
在此基础上,中尼两国总理于3月12日举行了首次会谈。会谈中,周恩来提出解决中尼边界问题的三个原则:即:“一、以传统习惯线和双方实际管辖为基础,这就是肯定现状。二、对个别争议,作个别调整,办法就是按地图办事:(一)绝大部分相同,把同的地方肯定下来,线北的属中国,线南的属尼泊尔,不再动摇;(二)不同的地方,但无争议,实地勘察,使地图统一,即根据地形和实际管辖;(三)有出入,又有争议,这次如能解决最好,否则交联合委员会解决。三、我们希望这次能解决争议,技术问题交联合委员会。我们这次可签订一个边界协定,以后再签订一个边界条约,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保证两国友好。我们要相互保证在边界条约签订以前维持现状,互不侵犯。即使这次有些争论留下,也要互相作这样的保证。”(12)
3月13日的会谈具有临时性,是周恩来陪同柯伊拉腊首相参观密云水库,在从密云回北京的专车上进行的。周恩来表示:“我们力求解决一切争议。如果能解决,联合委员会就以此为基础,实地勘察划线。如果还留下几个问题,需要到现场弄清楚,我想总可以在联合委员会找到办法。我们有一个基础,那就是传统习惯线,而我们之间又没有大的争论,因此在文件中我们可以表示一致的精神。我们是希望签订一项友好条约的。我们可以提一个草案供你们研究。”(13)
在3月15日的第三次会谈上,周恩来将中尼边界上有差别的问题分为四类,在谈到第四类珠穆朗玛峰问题时指出:“珠穆朗玛峰,它在我们境内是有根据的,说这个峰属于尼泊尔是没有根据的,但是这个峰在全世界是有名的,它不仅涉及中国的民族感情,我们也应该照顾到尼泊尔的民族感情。它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没有多少实际意义,这件事可以由两国总理直接解决”(14)。这是中尼两国政府首次涉及“珠峰”的归属及解决问题。3月18日,毛泽东在接见柯伊拉腊首相时也谈到“珠峰”问题。他说这个山峰“全给你们,我们感情上过不去。全给我们,你们感情上过不去”(15),可以“一半一半”,并建议这个山可以改个名字,“不叫额菲尔士,那是西方人起的名。既不要叫什么萨加玛塔,也不叫什么珠穆朗玛,就叫做‘中尼友谊峰’”(16)。柯伊拉腊当时没有就此表态。
3月21日,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尼泊尔国王陛下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以下简称《中尼边界协定》),标志着中尼边界谈判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两国领导人的会谈虽然没有解决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归属,但提出了解决“珠峰”归属的愿望并交换了情况和看法,为合理解决“珠峰”问题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珠峰”归属问题的解决及其影响因素
就1960年3月中尼两国关于边界问题的谈判情况来看,双方对于珠峰的归属问题,是存在不同认识的。中国方面提出珠穆朗玛峰“A.长期以来在我境内,18到19世纪的地图都画在我境,20世纪初中国地图有两种画法:(1)画在中国境内,(2)照西方地图画在线上。最近又改画入我境内。外国地图,包括印度测量局和尼方交出的地图都画在线上,说它属尼无根据。B.是世界名山,是精神象征,需照顾双方的民族感情,可考虑中尼各一半,建议命名为“中尼友谊峰”。C.双方可联合组织爬山队,或在通知对方后单独组织登山队。D.第三国爬山须取得双方之任一方批准,然后由接受一方征求另一方意见。E.如果这次解决不了,可留待以后两国总理解决”。尼泊尔方面的答复是:“A.珠峰一向属于尼泊尔,山南向着尼泊尔山北向着中国。B.同”(即同意中国提出的“中尼各一半,命名为‘中尼友谊峰’”的提法。同时,C、D、E项建议是在B项的基础上提出的,尼泊尔方面同意B项建议,表示其对后三项建议也是默认的――作者注)(17)。
1960年3月的会谈中,尼首相柯伊拉腊对“峰北边的山坡属中国,南边的山坡属尼泊尔,边界线划在山顶上的建议”(18)是同意的,但要求把这个问题拖一下暂不解决,因为他需要一些时间。他说:“就我来说,是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解决问题的,但是,我需要时间来教育人民。周恩来同意对方提出的解决方法,说既然需要时间,那么可以等一等。”(19)在外交部解密的档案――《周恩来访问尼泊尔》的电文中指出,柯伊拉腊之所以这样做,主要原因是:“(1)尼泊尔介于中印两大国之间,它要照顾同印度的关系;(2)害怕西方国家的压力(总理访问尼时,尼国王正在访美);(3)尼执政党内外均有反对派,它需要照顾同反对派的关系。”(20)
1960年4月26日,周恩来应邀访问尼泊尔,继续就边界问题进行商谈,双方讨论的重点集中在珠穆朗玛峰问题上。27日,周恩来与柯伊拉腊举行会谈,在回顾双方就珠穆朗玛峰进行谈判的事实经过后,周恩来说,“在北京的会谈中,我们从来没有对珠穆朗玛峰提出过领土要求。柯伊拉腊说可以按以下基本安排求得解决:北边的山坡属于中国,南边的山坡属于尼泊尔,边界线划在山顶上。”(21)但他“需要时间来教育人民”,中国方面同意“可以等一等”。28日,周恩来举行记者招待会,在回答尼泊尔《理想报》主编拉那的提问时再一次强调“我们从未对珠穆朗玛峰提出过领土要求,我们表示接受把珠穆朗玛峰划在中尼边界上的划法”(22),“在北京会谈的时候双方只是交换了地图。两国的地图的画法不同。中国的地图是根据中国的历史情况画的,把山峰画在中国境内;尼泊尔的地图是根据尼泊尔的历史情况画的,把山峰画在两国的边界线上。当时柯伊拉腊首相提出,尼泊尔一直认为这个山峰是尼泊尔的。毛泽东主席在会见柯伊拉腊首相的时候,认为我们可以按照尼泊尔的画法把山峰画在边界线上,这就是说,峰的北半部属于中国,峰的南半部属于尼泊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