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兴:可持续生存式发展:建设低碳社会的行动着力点」正文
内容摘要:落实文化强国战略,建设低碳社会,这是一个在世界风险和全球生态危机的当代境遇中全面探索社会转型发展的系统工程,它的核心和枢纽却是低碳政治。低碳政治构成了建设低碳社会这一系统工程的真正"支点"。低碳政治的实质性敞开,构成了生境政治制度、生境生态、生境经济、生境政策几个着力点。因而,重建生境主义政治制度、生境化的生态经济体系、生境化的生态体系和生境化的公共政策体系,构成了建设低碳社会的行动方案体系。
关键词:低碳政治 生境化政治制度 生境经济体系 生境化生态体系 生境化公共政策
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原始文化与社会分化》中指出,"在真正现存的人类生活中,从来没有一个人是独自活动的。他永远是某一集团,更确切的说是数个集团如家庭、邻居、同事、城市、民族和主权国家中的一分子。这话适用于最原始的野蛮人、大学教授、砌砖工和共产党员、纳粹分子或法西斯极权主义者。因此,一种文化是由一个相关的机构制度系统在起作用。一种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它的理想、神话、政治结构和经济思想:其媒介通过和谐的合作和制度的作用而发挥功能。生活的存在及其质量的标准,取决于财富、权利、权力、艺术、科学和宗教的规模、范围、分配和享受程度。"[1](P110)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观正正为笔者在《可持续生存式发展:建设低碳社会的根本之道》一文中的文化核心观:"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ra,意为对土地的耕作,有耕耘和培育的意思,后引伸为对人的培养、教化、发展等,具有修养、文雅、智力发展和文明等含义。概括地讲,文化是指人作用于自然界的同时也作用自己所生产的积极成果,它包括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参见下图),但它的核心内容却是作为行为规范的制度和作为行为导向的认知、观念、价值观。并且二者构成直接的生成关系:作为行为导向的文化认知、观念、价值观,构成了制度生成、存在及其有效展开的内在框架、认知范式和行为支撑体系;而作为行为规范的制度则对其认知、观念、价值观的宏观实践规范和宏观实践方式。 因而,当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了低碳社会建设的认知导向、价值导向和存在方式的重构之后,接下来的任务是必然要探讨建设低碳社会的社会路径及其最终着力点,这个着力点就是低碳政治。因而,在反思高碳政治的基础上全面重建低碳政治,构成低碳社会建设的真正行之有效的社会路径。
→人为的物质产品
→行为物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