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辉:政府间伙伴关系:合作治理之路」正文
【摘要】府际关系协调是国家治理的组成部分,对公共行政发展至关重要。我国政府间有恶性竞争的态势,中央部委、地方政府间争议不断,跨地域跨部门的矛盾频发,城乡二元鸿沟亟待消弭。政府间伙伴关系立足法治环境、整合行政资源、平衡多方利益,力图建构多元政府间超越层级和突破条块的合作网络;尊重多样性与差异性,促成各方平等合作,鼓励区域均衡发展、部门协商交流、城乡兼容协调,实现整体协同创新和多方共存共荣,为政府间合作治理指明方向。
【关键词】伙伴型府际关系;合作治理;公共云服务;公私合作
任何政府都不会孤立存在于行政环境中,需要与其他地方或部门联动决策。地方政府(及地方部门)、中央部委(及直属机构)和中央政府构成涵盖全境的公共服务网络,多个政府间的配合程度关涉国家发展前景。从政府间关系来说,跨界区域的地方政府之间、职能交叉的行政部门之间、乃至多元地方政府和中央部委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作为社会细胞的地方政府或行政部门稍有不慎,则会导致服务不到位、信息不对称和彼此有误解,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冲突。在信息化时代,社会体系和行政结构日益复杂,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成为民众的新诉求;公共部门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就要打破隔阂、民主协商、信任合作,政府间伙伴关系作用彰显。政府间伙伴关系的建构需要从上到下、从普通民众到公务人员都有合作意识,敢于解放思想、主动沟通、排除艰险,降低跨域跨部门交流的行政成本,探寻跨越不同区位、部门和层级的政府间交流的优化路径,乃至实现公私部门无障碍沟通、社会治理体系宽容理解、多方精诚合作。
一、政府间的无序竞争:情境分析
政府间的恶性竞争引发行政环境失序,现从区域差异、部门冲突、条块纷争和城乡矛盾层面解析。
(一)地区间的恶性竞争
地方政府间是竞争关系,良性竞争会促进发展,恶性竞争则引发冲突。在缺乏法律规制的情况下,同质性的地区间更容易争夺资源。追溯历史,地区竞争中有着渐进合作,也有剧烈冲突,还有憧憬梦想。中国古代即有地区间竞争乃至藩属与中央之争,局势失控则会产生内乱和外敌趁虚而入;清末民初也是南方新思维挑战北方旧群体,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在震荡中碰撞,沿海地区与中原地区竞争冲突;民初的地方自治“仅想用一部省宪和省自治法,就可以赖法律造成事实,这是一项高格调的想法,对于民主法治根本没有扎根的中国,无异于缘木求鱼” [1],当时形势如一盘散沙,在外敌入侵时都难以汇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间在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之间博弈平衡,却缺乏地方自治法和忽略地方政府间关系协调,恶性竞争态势在跨域矛盾、江海污染、生态治理等方面较为明显。
(二)行政部门间争议
中央部委和地方部门有规划决策、经济管理、社会服务和政务监管职能,原本希冀各司其职。但多个中央部委和地方部门之间权责存在交叉叠合部分,冲突难以规避。“如果合作可以促成规模经济或联合生产经济,则组织间的合作意愿将提高,反之亦然。”[2]部委间信息不畅、立场相异、互不兼容,地方部门间协调交流也并非易事,行政部门沟通意愿降低。分门别类分析,第一,中央部委与有指导关系的地方部门之间沟通较为顺畅,地方部门一般也会服从职能总体规划;第二,部委在面对职责有所交叉的其他地方部门时,横亘其间的地方政府利益不容忽视,实则无隶属关系的地方部门很可能对其他中央部委置之不理;第三,同属一地的行政部门之间关系,相关者较少而相对容易处理,可寻求上级地方协调;第四,跨区域的不同部门关系协调较难,中央部委基于本位产生的矛盾难以解决,牵涉多个地方政府甚至不同中央部委,多方关系日趋复杂和难以处理。实际上,单从地方部门间配合不力来说,就会给民众造成麻烦,如深圳、铜陵等地方取消农业户口,但有些地方暂未取消,此间冲突难免,笔者现场观摩深圳户口难以正常迁移,必须返回获得取消农业非农业划分的证据,人物折返费时费力。将弥合争议寄托于周期性的政府改革是一厢情愿,即便大部制改革后依然存在部委和职能交叉,不建立有效协调机制是治标不治本,必须从行政机构服务民众的本原解决问题,从公共利益出发建构行政部门间伙伴关系。
(三)跨区域跨部门冲突
“在大多数场合,为了确使规则得到遵守,政府组织不可或缺”。[3]但在政府自身不能遵守规则的情境下,矛盾由此衍生。有地方政府以行政立法维护自身利益,与中央部委发生冲突。如财政部和发展改革委要求深圳取消出租屋管理费,深圳以地方立法为由拒绝(《羊城晚报》2012年12月26日),从法理上说,深圳做法不无道理,孰是孰非可从公共利益角度评判。归根结底,条块分割难以解决跨区域跨部门之困,地方政府(及地方部门)间、中央部委(及直属机构)间、地方政府与中央部委间关系难以协调,如跨省的无锡市与福建省、跨省部的三明市与教育部之间沟通即会受制于此。
当前中国处于转型期,人口资源等跨区域流动愈来愈多,已不能用计划时代思维协调政府间关系;加之前期并未重视跨省区的资源管理和沟通协调,环境污染、重复建设等引发的矛盾层出不穷。本是惠民之举的黄金周高速免费,却因各地收费站拦路发卡造成拥堵,即便有分类管理和结算承接的托辞,仍暴露出跨地域跨部门交流不畅,交通运输部紧急通知后才有缓解。从利益相关各方来讲,高速公路出资方往往是地方政府,为谋求利益而超期收费屡见不鲜,多个部委三令五申却收效甚微。单项政策执行尚且如此,中央部委(及直属机构)与无业务指导关系的地方部门间交流不易,牵涉众多省市和部委的环渤海治理更是难上加难,行政部门间合作成为时势所需。
(四)城乡二元鸿沟
城乡二元格局源于计划经济时代,阻滞了人力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甚至导致城乡基层政府间处于对立状态,改革城乡政府间的层级管理体制势在必行。当前城市领导农村的现状,导致乡村与城市地位不平等,乡村被绑定在城市发展目标上,优质资源被城市截留,乡村只剩下残羹冷炙。一方面是人口向大城市集聚,优势资源集中于大中城市,中小城市难享资源开发的好处;另一方面是底层立场和民主意识缺失,农村基层组织涣散、乡民权益被漠视,农民难以分享改革红利和土地收入,市区与乡村的社会网络隔膜断裂。这就要求建立城乡间合作机制,破除行政层级束缚和回归城市人口聚居本位,城市根据规模大小确定直辖、省辖或县辖地位。政府间伙伴关系应时所需,将城市和乡村置于平等地位,打破城乡界限和优化配置资源,找寻适合城市、郊区和乡村各方发展的道路,建构公私部门乃至个人的伙伴合作体系,在博弈中实现多方合作。
二、政府间伙伴关系:善治之道
政府间伙伴关系在法治环境中实现公开透明、系统回应和整合资源,在自生自发秩序中维护公共利益和保障多方平衡发展。
(一)生成情境
历时态分析,地方政府、中央部委乃至中央政府间的合作程度影响着国家的行政秩序。从古至今,政府间合作紧密、一心为民则政通人和,疏于沟通、互相猜忌则会分崩离析。实际上,多元政府间处于相互依存的生态模式中,并不能单靠哪一方解决综合问题,亦不能仅凭僵硬的行政命令毕其功于一役;地方政府和公共部门共同服务民众,是彼此影响、互相依存、资源整合的政策网络。仅从行政部门来说,为了彰显政绩或凸显自身存在的必要性,“每一个部门都倾向于根据不同的方针领航和划桨”[4],加上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参与其中,政策目标不同,政策制定风格迥异,政策执行方式多样,冲突自然难免。从政府存在的源头分析,民众权利让渡的契约即在于维护公共利益;地方无论大小都汇聚了当地民意,并不能以大压小或以广域涵盖狭域,应从法治角度保障地方自治权益和制定府际关系法。政府间伙伴关系从乱麻中清理出符合现实情境的理路,实现帕累托最佳配置的途径:公平正义、信息透明和资源整合,这是利于长远的善政之道。
(二)公正透明
行政机构基于维护公共利益存在,但彼此目标并不相同;地方政府涵盖不同地域,行政部门职能范畴也各有特色;即便是公民个人在不同时期和情境下的需求也会改变,何况多元行政主体利益交织叠合,这就需要有超然的法治环境保障。单一制国家行政等级森严,政府间关系看似一团和气、井然有序,实则暗流涌动,如地方政府争相放低门槛招商引资,涉及暗箱操作和不正当竞争;若沿循行政命令协调的思维模式,则可能伤害下位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故应制定法律条款和宏观指导政策,对违反规定的地方政府予以惩戒;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不涉及机密的公私部门协议依申请公开;用技术手段满足“由公共权力来维护的、具有压倒性正义优势的一方需求”[5],彰显法治氛围的尊严和技术的理性,由此多元政府在公正透明的环境中彼此协调和信任合作。
(三)系统回应
信息化时代要求政府迅速回应民意诉求,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公众的政策参与。由于信息时滞等原因,政府与民众间沟通效率有待提高,这为社会冲突埋下了隐患。如乌坎、瓮安等事件的酝酿发生,即是鱼水关系之“鱼”没测出水温等周边环境之变,有行政机构未能及时获知舆情民意之过,这需要地方政府间配合、跨部门协同一致,及时沟通、彼此信任、联手处理棘手问题。跨地区跨部门信息的准确度和及时性,检验着政府间的合作水平;实则信息不兼容的案例比比皆是,如房价统计中的统计局、国土部各执一词(《京华时报》2010年4月1日),口径不一致和结论截然相反;有部委摸不清自身家底,国土部的供地数据自相矛盾(《新京报》2010年8月3日);中央部委乃至国务院网站只是简单链接,缺乏实质信息互通内容,沟通反馈渠道并不畅通,领导信箱形同虚设或难觅踪影,即便中国政府网亦是如此(无总理信箱),给民众办事带来不便。跨部门的信息沟通如此,全方位的精诚合作则更不必说。现实情境要求政府提升回应能力,“不是在单次的公开听证上接受公众的评论,而是在整个协商的过程中都对评论做出回应”[6];地方政府(含地方行政部门)和中央部委(含垂直管理机构)乃至中央政府形成信息互通、信任合作的网络体系,及时协调矛盾和应对危机。
(四)资源整合
政府间伙伴关系的参与各方平等协商,集中优势资源应对危机。中国古代尚知河道治理和黄河水患的利害关系,明白稍有不慎即可能激起民变;设立漕运总督府整合水道运粮资源,懂得民众温饱与载舟覆舟的关联。现代政府机构设置越来越复杂,行政职能划分愈来愈细,在职业化的同时却有忘记服务民众之虞;如同庞然大物的国家机器内部协调尚有问题,更遑论与民众的顺畅沟通。由于整合能力欠佳、监督不严,或是职能划分过细,资源并未配备到应然之处,导致危机事件不断出现。从国家海洋战略来讲,有部委处于“环保不下海,海洋不上岸”的窘境,海洋与陆地环境人为割裂,海洋权益保护之间衔接不够,整饬力量以开拓海疆日益重要;内陆的政府间关系也不太平,如地方政府、国土部和住建部之间在土地供应和房价控制方面(《华夏时报》2009年8月16日)持续博弈,各方纠纷不止。这需要地方政府和中央部委破除本位主义和部门隔阂,形成开放式的破除级别观念的交叉互动,探寻多元政府间合作治理之道。
三、伙伴关系:合作治理的路向
政府间伙伴关系基于平等信任,实现跨区域跨部门交流、公私部门通力协作和整体协调发展。
(一)营造兼容环境,多元协商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