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栋虹:论企业家产权制度建设及其在中国的实践」正文
【摘要】企业家产权制度高度化是西方企业家产权制度建设的主导方向,企业家所有权制度供给不足是我国企业家历史成长不足的制度根源,企业家产权分离是我国国有企业企业家行为失范的基本原因。
【关键词】企业家、产权制度、异质型人力资本、国有企业
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生产力主体。本文的命题是:企业家要实现自己主体性的生产力价值,必须成为社会生产关系的主体,这就要建立一定的企业家制度,尤其是企业家产权制度。企业家产权制度建设是实现企业家主体作用的政策核心,是企业家拥有的异质资源“资本化”为异质型人力资本的关键。迄今,国内针对企业改革的经济研究大多数集中在“企业”产权制度的讨论上,[1]而对“企业家”产权制度的科学分析与理性设计严重不足;在改革抉择上,企业家产权制度建设被放在了一个次于企业产权制度建设的地位。
作者认为,企业家产权制度高度化是西方企业家产权制度建设的主导方向,企业家所有权制度供给不足是我国企业家历史成长不足的制度根源,企业家产权分离是我国国有企业企业家行为失范的基本原因。
一、 企业家产权制度高度化是西方企业家产权制度建设的主导方向
企业家的历史性成长,从真正的意义上讲,总是指企业家主导类型的历史性更替和地位的长期提高。笔者认为,企业家是异质型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所谓异质型人力资本(Idiosyncratic Human Capital),是指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生产力形态的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2]异质型人力资本所有权的界定是制度变迁的基本标的。要界定异质型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产权制度变迁的理性方向是收益内部化和成本外部化。由于个人的收益和成本与个人参与某种经济交换息息相关,而社会的收益和成本则对社会整体发生影响。因此,一个社会的所有权体系,如果明确规定每个企业家对其异质型人力资本的专有权,为这种专有权提供有效的保护,并通过缩小对企业家革新带来的额外利益无把握的程度,促进企业家采用技术发明、进行组织与管理创新活动得到最大的个人收益,使得企业家个人收益率不断接近社会收益率,则一个社会就会出现企业家的大量成长。
其一,一个理性社会的制度制定者,应该主要是企业家;西方制度变迁的发动者,就是以企业家为核心的微观主体。企业家及其产权要求一直是西方制度变迁的主要对象,西方社会的制度变迁历史性地一直是由企业家主导的。英国当作大卫•李嘉图的时代,仅有地主才能做Parliament(即英国国会)的一份子,而普鲁士占有土地的贵族派,很长时间中都在德国具有政治上的影响。在美国,所有参加大陆会议的成员都是有产者;在建国后,并严格规定了为了获得某种政治地位,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相应财产条件:1787年通过的西北法令规定,在西部新州内,将政治权利同土地所有权紧密结合,州长必须在新州内拥有1000英亩以上的土地不动产,各级官员的任职资格为500英亩地产,议会代表资格为200英亩,即使普通公民也必须是具有50英亩土地所有权的男性(黄仁伟 1993:20)。
企业本质上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是个人之间交易财产权的一种方式。而要实现企业这种交易组合必须有一个基本前提:即签约人必须对自己投入企业的要素拥有明确的财产所有权。在由企业家主导的西方经济制度建设的历史过程中,摆在最重要地位的,一直是企业家产权制度的建设,其历史主线是:强调把一个社会经济的主要过程委托给企业家个人去指导,实现企业家权利整合(Integration),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说法,这包括三层意思:第一,不动产生产资料,如土地、工厂和设备,归私人所有;第二,为私人利益而生产,也就是说,靠私人盈利的积极性而生产;第三,财产的占有者和利润追逐者必须是同一个人或团体,他们对国民经济的方向和水平也负有主要责任(格鲁奇 1985:41)。通过产权制度建设实现了权利整合的企业家便拥有了自己的主权利:作为企业整体资产的经营主体,从法律的角度看,企业家便是参加经济法律关系、直接享受权利与承担义务的原本主体;从经济的角度看,这种原本主体所享受的权利的是一种处于相对独立地位的主权利,即企业的一切财产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都必须直接服从企业家的意志,企业家的行为就是法人企业本身的行为,企业的经营绩效也直接就是企业家本人的利益来源。
其二,企业家的异质型人力资本迄今已有四种历史类型:财产资本、技术资本、创新资本和信息资本;在宏观层面上,西方制度变迁的主导方向是企业家异质型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界定高度化(Upgrade),体现在从财产资本的产权制度、经技术资本的产权制度、创新资本的产权制度,向信息资本的产权制度的深化发展上。
企业家产权制度建设的历史起点是财产资本的产权制度建设,现代农业革命的起点就是建立了土地财产资本。这方面,美国的土地财产法律很偏重于鼓励物质的生产,着重利用奖励办法,保障企业家生产投资及实现投资者享受其成果的期望,并注重在不受牵制的市场里让“无形的因素”自由发挥它的力量。这样的偏好及特别着重利益方面的趋向可以从美国财产法律的若干普遍观念中看出来,例如:土地资源实际使用者应享受所有权;政府除了政府工作计划所特别需要的土地资源之外不应拥有土地资源,亦即土地资源应该留给私人开发;所有权应该可以自由转让及遵照所有人的遗嘱遗传后代;这样的权利应该可以清晰确定、分割、及几乎可以用毫无限制的不同方式加以合并。“要从这些地产上获得最大的好处,就必须对地产进行合乎规律的利用:这是一件需要许多独创精神、注意力和坚忍性的巨大事业(芒图 1983:126)。”现代土地资本的形成,引起了大规模的农业改良。农业改良涉及面很广,包括排干沼泽,开辟荒地,增加耕作面积等。但更重要的是改进农业技术,培育新品种,提高单位面积或单位劳动量的生产效率。在这方面,大土地所有者是急先锋。唐森德勋爵曾是英国乔治二世时期的朝臣,他引退后从事农业改良,在自己的庄园上实行四熟轮播制,同一块地上依次种植芜菁、大麦、牧草和小麦,这既可以保持地力,又可以充分利用土地,淘汰了过去的休耕制。1731年,杰思罗•塔尔在自己的庄园上引进条播法取代过去的散播法,这不仅节省了种子,而且使中耕技术得以发展。另一个英国政治家科克在退休后也首创向薄地施加泥灰土增加地力的技术,结果是他的庄园在40年内收入增加近10倍(钱乘旦 1988:10―11)。
在产业革命的第二个历史阶段即工业革命时期,企业家依托的异质型人力资本是技术资本──工业革命时期的企业家并不是所谓的资本大王,而首先是发明大王。技术资本的形成是市场制度变迁的结果。在市场制度变迁以前,尽管一方面,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导致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土地资本日益稀缺,另一方面,土地资本应用的生产力形态已经由边际报酬递增转变为边际报酬递减,资源稀缺和报酬递减两个方面作用的结果使大规模的技术发明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但由于市场被垄断,投资没有收益保障,发明创造没有专利权保护,甚至有可能引致杀身之祸。在此情况下,以取消行会限制、减少税收、开放市场、设立简便的商业契约、建立专利制度和灵便的转业制度为核心的市场制度变迁大大降低了技术发明的交易费用水平,提高了技术要素的应用价值,从而实现了技术发明要素的资本化,即形成了技术资本。
在产业革命的第三个历史阶段即管理革命时期,企业家依托的异质型人力资本是创新资本。在以企业为核心的现代经济发展中,创新资本的形成是代理制制度变迁的历史结果。在代理制制度变迁以前,随着市场的扩张、企业规模的扩大,一方面,技术资本日益稀缺,另一方面,技术资本投资出现一定程度的生产力边际报酬递减,这使得以实现大规模企业融资和建立大规模现代企业的科层管理体制为核心标的的、创新资源的投资应用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以运用创新资本为基础的各种形式的企业管理创新活动具有高函数生产率与高边界率两个特点,容易产生高额利润。然而,在单人所有制和合伙所有制的古典企业制度下,创新资本的管理创新活动非常困难,存在极大的风险,有可能导致高额的生产成本与交易费用。在此背景下,没有特定的制度保障,一方面减少风险,另一方面确保创新者的收益,企业家的管理创新资源不可能具有应用价值,不可能从“新的生产要素”形态转化为创新资本形态。针对企业家创新资源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存在巨大差距的问题,代理制制度变迁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内容:实行有限责任制度和发展股份公司,结果实现了二位一体的目标:一方面减少了创新活动的风险,另一方面使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成了创新资本的所有者――经理。创新资源应用的生产成本与交易费用大幅度下降,提供了创新资源应用的广阔空间,极大地刺激了企业家进行管理创新、发明与吸收、运用投资的积极性。这样,作为制度变迁的第三个历史阶段,代理制制度变迁实现了创新资源的资本化,即形成了创新资本。
在产业革命的第四个历史阶段即信息革命的现实阶段,企业家依托的异质型人力资本是信息资本。信息资本是通过信息制度变迁形成的。以知识为核心的信息资源虽然早就是一种具有较大理论价值的“新的生产要素”,但长期以来,其应用价值普遍较小,表现出:其一,信息资源使用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方面,信息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基本特点,即信息资源不因某一个人消费而减少可供他人消费的信息量,从而使信息的大规模复制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信息资源容易泄漏或搭便车,信息资源产权所有者难以向顾客收费或制止搭便车接触信息。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了信息资源使用中个人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之间的较大差距。其二,信息资源创造的个人费用与社会费用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方面,信息资源的价值取决于信息产品的质量技术性能,经过创意而形成的信息产品内容是信息需求者要掌握的知识。同时,信息技术是一种动态技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产品的升级换代、市场的变迁、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等都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过程,更新换代十分频繁。十分明显,信息开发经常也等同于风险开发,也就是说,信息产品母本的生产需要付出较大的生产成本,生产一份母本信息要花费很多人力、金钱等成本费用高昂的资源。另一方面,由于知识(信息)的外部性,信息生产者为制止侵权在市场上必须花费人财物资源去做监督检查、谈判、诉讼、排他、交割、控制与管理等工作,这构成他的巨大交易费用。在此背景下,美国高科技企业中现在普遍采取科技专家持股制度,利润按股份成,从而以这种形式让专家们参与利润分配,以创造“内在所有者”,即使专家技术人员成为信息资本的所有者。据调查,目前,美国最大的公司中给予一半以上的员工以购股选择权的占30%,而5年前,这样做的公司只占17%。通过拥有知识产权而兴起的当代专家型企业家的典型例子是电脑业界的两大领导人物――微软公司董事会主席比尔•盖茨(Bill Gates)和英特尔公司董事长安德鲁•格罗夫(Andrew Grove)。盖茨领导微软公司开发的视窗软件在个人电脑领域占有绝对优势,投资者们对其股票青睐有加,股票价格暴涨。根据《福布斯》排名,盖茨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富,目前已达到1000多亿美元。安德鲁•格罗夫也被誉为当代时代的风云人物,开创了数字革命的先河。他发明的中央微处理器(CPU)目前已占IBM兼容机芯片90%的市场。格罗夫目前个人财富超过3亿美元,著有40多篇学术论文,并在半导体工艺和技术方面拥有多项个人专利。
从财产资本的产权制度、经技术资本的产权制度、创新资本的产权制度,到信息资本的产权制度,西方制度变迁一直循着给企业家拥有的理论价值性的“新的生产要素”不断分配所有权这种产权制度高度化的方向发展,通过收益内部化和成本外部化,促进了新兴异质型人力资本的形成及其从财产资本、技术资本、创新资本到信息资本的历史性转换,奠定了企业家主导类型从业主型企业家、经发明家型企业家、经理型企业家,直到专家型企业家的历史性成长。目前,专家型企业家正在迅速崛起,并替代经理型企业家而成为主导类型企业家。
其三,在微观层面上,企业家产权制度建设促进了企业家队伍的分层、更替与优化。一般而言,以异质型人力资本为参照系,可以将企业家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高异质型人力资本类型。这种类型企业家对自己抓住机遇的能力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