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坚:总体设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正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为此需要进行“总体设计”。
社会系统工程的思想与“总体设计”
社会系统工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组织管理整个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技术,其运用对象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是一门比较艰深的系统工程,旨在运用科学方法组织、计划、规划、管理整个社会的建设与发展。社会系统工程关注社会的构成要素、结构、功能,强调系统整体性、协同性、动态性,探讨社会治理制度与规则设计的规律与方法,注重结构功能分析,涉及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和现代化等问题。社会系统工程的核心理念是总体设计、多方联动、系统集成。
“总体设计”由钱学森提出,是在航天工程中首先应用的方法。钱学森根据“两弹一星”成功的理论与实践明确指出:如何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应用系统科学的观点、理论与方法,深入研究我们时代的重大课题――“如何组织管理现代化建设”。在大科学、大技术、大工程时代,目标不可能靠一个人来完成,因为个人不可能精通整个工程系统所涉及的全部自然科学技术知识,也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数量惊人的技术协调工作。这就要求以一种组织、一个集体来代替从前的单个指挥者,对这种大规模的工程进行协调指挥。“总体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注重整体、全局、从上到下各个层面,各个层级有不同的功能和要求,强调系统配套、协调、整合。
“总体设计”就是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综合施策。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最早提出“总体布局”概念,十八届三中全会使用了“总体设计”概念。社会工程的理论认为,社会规制和社会规则有生成与变化的过程,具有人为建构的特征,是社会生成的。社会变迁过程的实质就是新的制度与规则的动态生成过程,可以视为决策者根据已有的社会条件约束,设计与规划新的制度与规则的过程,而社会工程研究就是探讨制度与规则设计一般规律的学问,是关系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大问题,是对系统的决策支持体制与机制的科学创新。
“五位一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需要应用社会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国家治理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即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涉及价值、主体、制度、技术等要素。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应着眼未来和全局,进行总体设计、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注重科学性、战略性、长远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分别制定长远战略、中期目标、近期规划,根据实践发展和现实要求进行具体的调整和完善,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规划应具有全球视野、长远眼光,而不能局限于一时一地。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进行“总体设计”。“总体设计”的工作方法就是系统方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能。根据总体设计的战略部署,在进行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必须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综合施策。
现代化国家治理必须突出制度体系与体制机制创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中国的国家制度体系,是由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具体体制机制构成的。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治理,必须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推动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创新,注重科学性、战略性、长远性、系统性和有效性,推进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治理现代化必然涉及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涉及历史时间、地理空间、居民、人际关系、管理机构、社会组织、国际社会、全球社会等方面。在国家治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环节和全过程。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国家治理必须形成整体的社会合力。国家治理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互联互动、协调发展、整体运行的多维多向的复杂系统。治理体系是社会体系的一种。政党、政府、市场、社会、公众共同构成创造国家治理价值的角色结构,在它们之间构建社会组合机制,创新和优化国家治理的主体网络。只有在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能量交换平衡中,国家治理体系才可能使其能力和效能趋向优化和增强。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包含科学化、法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等内涵。国家治理现代化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治理结构分化和功能再造的过程。实现有效治理,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需要战略思维、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实践检验。
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可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从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与总体协调的要求出发,对问题进行总体分析、总体论证、总体协调、总体规划,力求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是要构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治理结构。从主体结构看,包括政党、政府、市场、社会、公众。从内容结构看,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意味着政府、市场、社会各归其位、各尽其责,再造国家治理结构,推进现代化进程。需要立足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具体分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目标和进程,强调治理现代化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根据新的形势与新的问题,设计与规划新的社会治理制度与规则,对改革与发展进程进行预测、分析、研判,提出科学的治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