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鸣:中国道路新赶考 改革开放再进发

作者:辛鸣发布日期:2013-11-14

「辛鸣:中国道路新赶考 改革开放再进发」正文

面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清醒的,也是坚定的。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还是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的“改革是最大的红利”,都表明中国改革开放需要再进发也一定要再进发。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是改革开放再进发的动员令,会议所做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是改革开放再进发的路线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改革开放35年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召开的一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会议,也是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历史新要求与人民群众新期待的一次新赶考。全面准确地领会这份答卷所做出的战略部署与精神实质,深刻把握这份答卷所体现出来的雄才大略与坚定决心,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很重大的意义。

 

改革开放再进发

经过35年的凯歌突进,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增长速度的全球第一,经济总量和进出口总额的世界第二,人民群众生活的整体改善和总体小康,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巨大跃升;更重要的是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已形成了共识,多种所有制形式也各显神通,多样的模式、开放的行为已经成为社会常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并确立;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对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既有理由自信更有资格自信。

但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是尽善尽美,也不可能尽善尽美。作为一场通过摸着石头过河而开启的伟大社会实践,30多年的时间也不可能把事关改革开放的所有规律都认识清楚,不可能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得毫无瑕疵。更需要认识到的是,在当年为了更快、更便捷、更易于见效地开启和推动改革开放,我们也尝试了不少权宜之策,搞了不少急就章,绕开了一些硬骨头和敏感区。所有这些遗留问题和因此而伴生的成本与代价在30多年后开始一一显现。所以今日的中国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和雷区,甚至呈现出一种胶着状态,改革政策失灵、改革制度空转、改革举措抵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但促进的手段无力;抑制经济虚热迫在眉睫,可是刹车屡屡无效;一轮又一轮的宏观调控态度坚决,但更多时候雷声大雨点小。更有甚者,整个社会对改革的热情也开始消退,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支持也有些犹疑。

如果中国社会小富即安,不思进取,不仅不可能实现新的发展,30多年来改革的成果也将保不住。面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清醒的,也是坚定的。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还是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的“改革是最大的红利”,都表明中国改革开放需要再进发也一定要再进发。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是改革开放再进发的动员令,会议所做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是改革开放再进发的路线图。

 

激发活力是关键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如何才能不打折扣地完成好这一历史任务,货真价实地实现这一总目标呢?激发活力是关键。

回首来时路,便知日后行。从小岗村的手印到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温州的小商小贩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公有制一枝独秀到多种经济成分百花齐放,30多年来的改革,我们做了一件事,激发活力。30多年后的今天,改革再进发,我们需要做的还是这件事,激发活力。

我们要激发经济活力。有40多万亿元的中国居民储蓄余额做后盾,有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升级需求,中国经济从来不缺强劲动力。但要让这动力活跃起来离不开市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激发活力的关键一招。从这些年来我们已经熟悉的“基础性作用”到还略感生疏的“决定性作用”,一词之变,所导致的体制机制变革的力度以及政策导向迥然不同,为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们更要激发社会活力。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个社会最大的活力,反过来,一个两极分化、阶层隔阂、权利被漠视的社会是不可能有活力的。因此今日中国,需要通过公平正义来激发社会活力。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制度安排,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让全体人民依法平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比如,随着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失地农民”、“外来务工人员”等等这类的称谓将逐渐成为历史的记忆;随着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形成,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将不再仅仅是愿景。

我们还要激发制度活力。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可以从许多方面做出概括,充满生机和活力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优势之一。但这些年来这一优势在制度实践中越来越被忽视、被淡化,以至于在一些人观念中我们的制度往往与僵化保守为伍。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把我们制度中的活力充分激发出来,也是这次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根本还要靠创新

改革不是狭隘的否定主义,只要把过去的做法反着做就行了;改革也不能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把别人的东西照抄照搬过来就万事大吉。改革固然是改变,但这变中有不变;改革必然要借鉴,但这借鉴是要为我所用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做到这一切,离开创新是万万不行的。因此,创新是贯穿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灵魂。

我们要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在市场经济前面加上“社会主义”这四个字,是画龙点睛不是画蛇添足,既要把市场经济中的好东西拿过来,又要把市场经济中的一些负面因素剔除掉。比如说,既充分发挥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推动作用,又不去越俎代庖横生干预;既以开放的心态为资本发挥正功能提供舞台,又不能反客为主让资本侵占劳动;既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又更加充分地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等等,所有这些问题的科学应对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要创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实现形式。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如何把它真正体现在政治制度安排和政治实践中,需要创新。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我们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等等,都是制度创新的着力点与入手处。

我们还要通过创新走出既得利益的雷区。既得利益阻碍改革是一个客观事实,坚决打掉既得利益毋庸置疑,但如何真正打掉既得利益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把改革的勇气与改革的智慧有机结合起来,在多元中发现支点,在分歧中寻找共识,涵养动力、化解阻力同样需要创新引领。

来源:文汇报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