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念:中国设国家安全委员会 应对复杂趋势」正文
备受瞩目的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在发布的三中全会公报中,中国首次明确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中国的这一新举动立即引起国际观察人士的强烈关注。有分析认为,中国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渐趋复杂的回应。我们认为,国家安全委员会具备对内、对外的双面功能。换言之,国家安全委员会不仅关注中国的对外安全战略,也会集中精力应对中国国内安全问题。
近年来,中国周边安全局势欠佳,这不仅表现在中日钓鱼岛争端激化、中国与部分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南海争端僵持,以及中印边界问题久拖不决,更表现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周边安全区域的全方位、深入渗透。在此背景下,有中国学者呼吁中国要制定外交大战略以应对不断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早前在中国国内引起热议的海权说VS陆权说以及中国版的再平衡战略都显示了这一趋势。
中国新一届领导层上任之后,积极出访周边国家,被媒体解读为中国发动新一轮外交攻势。并且,与以往不同地是,中国新领导层的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不是单一层面、分散化的国事访问,而是蕴含大外交战略考量的访问。比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就有分析人士指出,习近平首访俄罗斯反映出,中俄组建战略联盟共同应对美国霸权的战略考虑。之后,习近平访问中亚四国,以及李克强访问印度、巴基斯坦,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正在积极实施西向战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期出访东南亚四国,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在东部出手,回击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
种种迹象表明,早在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之前,中国新领导层就已经表现出对大外交战略的青睐。此次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更是表明,中国新领导层要在制度层面强化大外交战略的连续性、协调性以及可操作性。
以往在谈论中国的大外交战略时,分析人士经常将注意力放到外交部。然而,真正的大外交战略并不局限于外交领域,而是涵盖经济、外交、安全以及文化交流等的综合体。因此,笔者认为,经济外交、安全外交、文化外交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公共外交都是外交大战略应该包含的内容。
就目前而言,中国在经济外交方面投入众多资源,也取得一定成效。但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冲击面前,中国经济外交的实效性大受影响。这也呼吁中国制定更加富有效率性的外交新战略,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新安全环境。
在此前召开的第16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中,李克强表示,中国与东盟要达成两点政治共识:一是推进合作的根本在深化战略互信,拓展睦邻友好。二是深化合作的关键是聚焦经济发展,扩大互利共赢。中国认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合作加强战略互信,以战略互信来保障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这表明中国试图将战略层面的考量加入到出访的议程之中。换言之,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出访不再以大额订单或者经济协议吸引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国需要在经济之外,寻求新的合作领域,比如战略互信以及军事安全合作。
值得注意地是,近一两年来中国军方高层官员出访的频率明显增加,军事安全合作在中国国际交往中的比重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国外学者曾将中国的这种外交行为称之为中国的军事外交。这也反映出,随着中国周边安全局势的复杂化,中国不仅仅通过外交部经略周边,更需要军方直接出面增信释疑,加强合作。
早前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开展的联合执法举措,也表明中国日益重视与周边国家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在天安门爆炸事件发生后,中国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寻找破案线索,也表明在应对非传统安全方面,中国需要地区安全组织的协助。这些新出现的新问题、新局势确实需要中国新领导层采取范围更广、更富有层次性的大外交战略,而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设立必将为中国打造新的大外交战略提供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