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西林:怎么办?」正文
上一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发展陷入了困境。一方面,经济连续出现了20年左右的高增长,经济发展成就卓著,因此,改革的大政方针不变,改革还是主流话语;另一方面,原有的改革方针、政策与措施在实施中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不公,引来了民众强烈的不满,加剧了社会矛盾,造成了日益深刻的政治危机和日益严重的社会不稳定。这不得不使人产生这样的顾虑:再按既定的方向改下去,恐怕会出现苏东那样的灾难性后果。
于是,中国出现了犹豫,停下来了,开始徘徊,这一徘徊差不多就是十年。
目前中国面临着四种选择:其一,继续走下去,出水才看两腿泥;其二,退回去,退到改革开放之前,甚至更远,比如新民主主义社会,再比如唐朝宋朝,甚至孔子那个时代;其三,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其四,对原有的改革路线进行调整,然后再搞下去。
以上第一种选择,除了少数精英之外,广大人民群众不会同意,再照原样改下去,人民就会彻底对执政者不再抱希望,执政者或许就会彻底失去民心。第二种选择,类似于当初儒家提倡的“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这一选择,除了少数屁股上钉着过去时代纹章的孝子贤孙、遗老遗少之外,恐怕找不到别的支持。或许一个时期由于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前景,民众在绝望中会焕发出对旧时代的短暂热情,但一当他们回想起那个时代带给他们的种种苦难――贫穷、饥饿、出身与身份识别、政治迫害、无休止的运动、恐惧――马上就会挥去幻觉,彻底丢弃对过去时代的眷恋。第三种选择,结果将会出现的这样的局面:你搞你的,我搞我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个省一个模式,甚至一个县一个搞法。重庆一个模式,广东一个模式;江苏一种搞法,上海一种搞法。那时的中国真真就回到了“战国时代”,十里一城,百里一国,一个统一国家,顿时化为一堆碎片。结果如何,可想而知。第四种选择看来是一种较为现实的选择,但实行起来非常难。因为就目前的情况看,达成共识不说不可能,但确实非常非常不容易。现今的中国无论从哪个层面看都已经分化了。不同的人群利益对立,认识也必然对立,对正确与错误的认定也必然对立:你认为好的,我认为“好个屁”;我支持的,他又反对。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达成共识?而没有共识,没有一致,怎么调整?怎么形成政策?
总之,改还是不改,这是个问题。怎么办?目前的情况只有一个字能描绘:难!中国会出现什么结果,这里不作预测。这里只举出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一些事情作为参考。
从世界看,上一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全球性的经济萧条,人类在关于发展的思考方面也出现了思想混乱。许多人对自由市场经济和自由民主政治由怀疑进到失去信心,一番混乱之后,产生了法西斯主义、斯大林主义和罗斯福主义,这三种主义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国家主义:经济上实行政府干预,甚至政府垄断;政治上实行集权,甚至极权。一切方面奉行国家至上。这三种主义在各自的实践中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特别是斯大林主义使得苏联经济在整个世界经济的全面衰退中一枝独秀,这个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仿佛是世界这个乌黑溃烂躯体上的一小片鲜红的嫩肉,是那样的令世人羡慕。最后呢,是一次几乎毁灭世界的空前的战争。战争结束后,这三种主义都先后被人类抛弃。
从国家看,上一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方面也出现了严重的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导致了大家最后只好“分开过”,到后来,斯大林主义被彻底抛弃,前苏联国家以及东欧各国经过一段艰难的历程几乎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合力”决定的,“合力”大概就是“博弈”、“折衷”的意思,各有所得,各有所舍,每一种意志都不可能不折不扣地完全贯彻到底。最后出现的局面谁都有几分满意,但谁都不完全满意,这就是历史。凤凰涅磐,浴火重生。中国从来还没有“浴”过火,所以不能实现真正的重生,这是中国的幸事,也是中国的不幸。
中国即将开始新的一轮博弈,之后将产生新的合力,中国会走向何处,怎样走,将由新的合力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