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民族复兴量化测算是乱弹琴

作者:晨曦发布日期:2012-08-12

「晨曦:民族复兴量化测算是乱弹琴」正文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任务过半,无疑是近日最新鲜的时政话题。

话题最先来自一则消息:日前有媒体报道,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办的第10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介绍说,根据2005年和2010年的数据对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监测评价指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2005年民族复兴指数为0.4644,即已完成46%的复兴任务;2010年民族复兴指数为0.6274,已完成62%的复兴任务,复兴进程明显加快。

据杨宜勇介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监测》包含三级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为民族复兴指数,二级指标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国民素质、科技创新、资源环境、国际影响等6个方面,三级指标由GDP与人口份额的匹配度、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人均教育年限、万人拥有专利申请量、森林覆盖率、国际竞争力等29项指标构成。

在公众认知中,一个涉及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宏大叙事――民族复兴,本身只是一个带有政治宣传色彩的宏观目标,不可能设置出量化完成指标。“民族复兴”作为一种提法,较早可以追溯到民国,它来源于当时的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重大历史使命,但无论是当时的孙中山先生还是到后来共产党执政,都不曾在这个问题上设置过具体的指标性任务。2011年,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主席讲话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坚定不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坚定不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三个必须”指明的是方向,确定的是道路,也不是具体的数字任务。而在此之前,国内学界虽有一个较为一致的提法,即实现名族复兴必须完成三大历史任务: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也是从国情出发提出的抽象性笼统表述,从来没有去量化统计的。可见,民族复兴主要是一种社会未来发展的口号式目标而不是具体的数字任务,就和实现共产主义一样,不可能也不应该用一定的数据指标去量化测算。据未经证实的消息说,杨宜勇透露,2005年,他曾将当时测算出来的复兴46%的数字上报高层,但高层认为太低。2010年中华民族复兴完成62%的数据是否考虑到迎合高层意愿不得而知,但它显然是按典型的政绩工程套路去设计,这毫无疑问。

在“工程”那里是不可能没有量化指标和测算体系的。所以按领导满意的政绩要求去评估,民族复兴“已完成62%的任务”自然毫不为奇。但民众感到奇怪了,有人甚至还发起了网络调查,结果显示,98%的网友认为“中华民族复兴已完成62%”的说法可笑,认可者仅有2%。网民们笑谈,一直以来都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没想到不知不觉中,我们竟然已实现任务过半胜利在望了,这样的结论出自发改委专家之口,且有精确的数字做支撑,真让人欢欣鼓舞,可是,兴奋之余冷静思考还是不由自主产生了疑问:这种提法靠谱吗?先不说民族复兴究竟是要达到何种数量等级才算是完成了历史任务,有一个问题不知设计者考虑到没有:以量化的方式去衡量,如果指标达到100%时,中华民族还需不需要前进?如果超过了百分百,那能不能说民族复兴的任务已“超额完成”?

所以显而易见的是,把一个政治动员口号去量化是有悖科学的。复兴是一种动态的历史过程,用数据去测算既可笑也无现实意义,如果按政绩工程的思维要求,硬要弄一套神马指数体系或相互比例去测算,除了能满足一下当政者的虚假成就感以外,它根本糊弄不了民众,不是“逗你玩”供人一乐,就是“乱弹琴”自欺欺人。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