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太林:阶级结构的新变化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正文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最深刻的变化发生在金融领域。在金融 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所有制形式没有改变,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 削和统治关系没有改变,但资本的增殖形式发生了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的变 化主要表现在国有部门的私有化以及股权分散化的进一步发展。雇佣劳动者对资本的间 接从属关系随着工人持股而加深,进一步掩盖了劳动者受资本剥削和奴役的地位和程度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关系没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而发生根本性变化, 它们之间不是淡化而是强化了控制与被控制、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危机成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愈合的伤口。
【关键词】阶级结构 资本主义 经济全球化
一、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变化
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性质有多种说法,诸如"新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 、"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后福特社会"等。但是这些提法并不能完全揭 示资本主义新的发展阶段的本质特征。
在这个阶段,继国家垄断资本之后,金融垄断资本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逐步占居主 导地位。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可以说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克服自身危机的合乎逻辑的发展 结果。信息革命为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提供了技术和生产力基础,而经济和金融全球化则是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必要条件。其实,金融资本全球化并不是今天才有的现象。早在20世纪初,列宁从他所处的时代出发,对金融垄断资本现象及其本质进行了精辟分析,指出:"金融资本的密网可以说确实是布满了全世界。在这方面起了很大作用的,是设在殖民地的银行及其分行。……金融资本是一种存在于一切经济关系和一切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力量,可以说是起决定作用的力量。"(注: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全集》,第27卷,第395页。)在列宁时代,金融资本的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资本输出,国际卡特尔从经济上分割世界,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掠夺。
在当今的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经典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所有制形式并没有改变,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和统治关系也没有改变,但是资本的增殖形式却发生 了变化。在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货币资本是资本价值的主要形式,它对资本使用价值的 生产起着决定性的、支配的作用,因为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就是利润的最大化和货币的 增殖。但是货币资本的这种作用有一定局限性,在经济危机时期它可以充分发挥,而在 经济膨胀时期却容易遭到削弱和破坏。在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的价值形式演 变为货币资本和金融资本的二元结构。金融资本的发展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金 融产品是最抽象的商品,它不同于其他商品,其区别在于它只有价格而没有价值。因此 ,金融产品是虚拟产品,金融资本则是虚拟资本。
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最深刻的变化发生在金融领域。由于金融及其衍生 产品的发展,金融资本在时间和空间上,对资本使用价值的生产实现了全面的、不间断 的、有效的控制,从而实现了资本的增殖,即资本利润的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说,金 融垄断资本把生产的社会化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是金融垄断资本具有积极意义的一面 。但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条件下,金融垄断资本又建立起了金融专制统治, 成为加强和扩大对国际国内进行掠夺和剥削的工具。同时,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分离 现象日趋严重,金融投机造成了金融和经济的不稳定并频频引发危机。这是金融垄断资 本主义固有矛盾的结果。
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信 息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资本的支持。二是 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调整的需要。在私有化浪潮中,大量私营企业的融资活动以及股权 分散化等推动了金融资本的发展。三是资本对外扩张的需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 了世界金融市场的一体化。2000年,全世界直接投资超过1万亿美元,是1990年的5倍、 1982年的17倍。到2001年6月为止,国际贷款已达7.5万亿美元,是1990年的10倍。1998 年,世界汇兑市场每天的交易额为1.5万亿美元,是1989年的3倍。在资本扩张中,跨国 公司的发展十分引人注目。1980年,跨国公司的营业额为3万亿美元,占世界国内生产 总值的5%,而1999年则达到14万亿美元,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0%,为世界出口贸易 额的2倍。(注:《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年第1期。)跨国公司的发展更需要便捷、可 靠的金融工具,从而对金融资本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信息革命对资本主义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简单地说,这些影响可以概括为:一是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生 产力的发展。二是信息革命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第三产业的发展缓和 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矛盾和危机。因为一方面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另 一方面,服务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大大低于物质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 ,从而延缓了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阻止了利润率的下降。三是信息革命为未来社会准 备了要素。任何一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发展的直接结果都是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社 会生产力的大发展。这种发展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必然导致多方面的对立,主要表现在: 科技革命成果的应用加剧了资本的积累和集中,但大量的生产资料却掌握在少数资本家 手中;科技进步为单个企业实行组织管理、计划管理提供了便利,但却加剧了它与整个 社会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社会再生产过程比例关系失调,特别是生产和需求之间的比 例关系失调;科技革命成果的应用创造了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可能性,但在使这种可能 性变为现实的过程中却受到有限消费能力的束缚;资本主义生产追求更多剩余价值的动 机,使得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实现发生矛盾,等等。资本的"每一个这样的限制都是同资 本的使命相矛盾的,所以资本主义生产是在矛盾中运动的,这些矛盾不断地被克服,但 又不断地产生出来"。(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392-393页。)
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面貌,也使 得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具有了新的内容,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首先,国际关系阶级化,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具有了全球性。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 资料的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但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生产的社会 性逐步扩展到国际的范围,由它引起的资本家和工人以及资本家之间的矛盾,也因经济 的全球化而扩展成国家与国家间的关系。而且这一变化的根源仍然还是资本家对财富的 无限追求,变化以后的各种矛盾所反映的实质上仍然还是资本家无限膨胀的物质欲望与 其所遇到的阻碍。
其次,与自然界发生严重冲突,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在新科技革命以后,生产力飞 速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大提高,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其中最 突出的是生态问题和资源问题。
最后,人的极度异化。在马克思时代,异化主要表现为工人的劳动产品以及劳动活动 、人与人的关系对人的异己化。这些异化现象在今天依然存在,与过去所不同的是,人 的消费活动、日常生活乃至科学技术,都与人相异化了,都在支配和压抑人。
比利时经济学家曼得尔在《晚期资本主义》中,把新科技革命中的资本主义称为"晚 期资本主义"。他以科技革命的发展为基点,通过对晚期资本主义及其特征的分析,论 证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必然性,并且把这种危机看作是在整个晚期资本主义时期 起作用的全部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历史性衰落的危机。
三、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的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国有部门的私有化以及股权分散化的进一 步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条件下,资本社会化迅速发展,金融资本为了把社 会闲散资金充分利用起来,以充实和加强金融资本的经济实力,大量发行小额股票,因 而出现股权分散化现象。随着股权分散化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引发了诸如"劳动的终结 "、"工人阶级消失"、"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过时"、"人民资本主义"等各种观点
。
马克思认为,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货币所有者转变为资本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必须掌握可以当作资本来运用的一定数量的货币;必须在不参加劳动的情况下,生活比 普通工人好许多倍;必须能够使资本不断增殖。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尽管持有小额股票 的劳动者增多了,但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一种储蓄性的投资,无论从职能还是从数量上看 ,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不可能作为资本投入再生产,同时这些小额股票也不占有 相应的生产资料,不可能同资本分享企业的任何决定权。"股权分散化"现象并不表明 资本权力的真正转移,而只是资本控制方式的部分改变。
但是,"股权分散化"现象对雇佣劳动者的影响是明显的。一是劳资关系发生了变化 。由于雇佣劳动者部分地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使他们更多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同时劳动力相对稳定,劳资冲突也相应减少。根据美国对3000家企业的一项调查,1987 年实行雇员股东制企业人员的更新率为13%,而全国的平均更新率则为21.6%;1977年美 国企业罢工298次,涉及120万人,损失劳动日2120万个,占全年劳动日总数的0.1%,而 1997年仅发生罢工29次,涉及40万人,损失劳动日450万个,占全年劳动日总数的0.01% 。二是雇佣劳动者的政治行为和思想意识发生了变化。一般来说,雇佣劳动者对政府减 税政策持反对态度,但在他们成为持股者后,认同政府减税政策的明显增多。1999年美 国6400名雇佣劳动者的调查显示,持股的雇佣劳动者赞成政府减税政策的人员比率为65 .7%,而不持股的雇佣劳动者中的这个数字为45.9%,说明持股者更加关注自己的经济利 益。(注:见《西方左翼学者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年第1 期。)萨缪尔逊认为,"在典型的大公司中,全部管理人员--职员和董事--仅持有 全部普通股票的3%左右……这种低微的比例被认为足以维持'有效的控制'"。(注: 萨缪尔逊:《经济学》上册,第159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事实上,工人持股仅仅是一种分配方式,工人的小额股票也仅仅是他们所获得的劳动 报酬的凭证。股权分散化与金融资本的积累和集中是同时进行的。雇佣劳动者的个人金 融资产不能脱离金融垄断资本而独立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雇佣劳动者对资本的间接 从属关系随着工人持股而加深,并且进一步掩盖了劳动者受资本剥削和奴役的地位和程 度。列宁在分析和揭露所谓的"资本的民主化"时指出:"虽然资产阶级的诡辩家和机 会主义的'也是社会民主党人'都期望(或者要别人相信他们期望)股票占有的'民主化 '会造成'资本的民主化',会加强小生产的作用和意义等等,可是实际上它不过是加 强金融寡头实力的一种手段而已。"(注:《列宁全集》,第2卷,第614页。)
四、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是控制、剥削和压迫 无产阶级的统治阶级,而无产阶级则处于被控制、被剥削和被压迫的地位。这仍然是当 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的主要的或基本的方面。这两大阶级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随着经 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而发生本质变化。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这两大阶级内部发生了部 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