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子纲:“中国模式”的三对辩证理论对当代发展理论的创新及贡献」正文
【内容提要】 中国模式源自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摸索和实践,中国模式的成功并以之作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可供借鉴的鲜活案例,不是偶然与突发的,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系列的理论,这些理论反过来又进一步地推动了改革发展的成功。在实践中形成的这些思想主要体现为: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推行渐进式改革;强调开放,促进包容性发展;坚持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鼓励和保护民营、外资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就是对这三对辩证理论对当代发展理论的创新性发展及理论贡献进行深入探讨。
【关 键 词】中国模式/当代发展理论/关系辨析
一、中国模式的实践既极大地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发展理论
所谓“中国模式”主要是指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以此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理论。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以世界平均水平3倍的速度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24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8.35万亿美元,同期,进出口总额由206亿美元增加到3.87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规模从当时的1.67亿美元增加至2009年初的2.9万亿美元。截止到2012年底,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第二大贸易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国已经从30多年前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了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模式的成功实践,表明中国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与其他发展模式有着显著的区别,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李成(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指出,“所谓的中国模式存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中国领导人和人民能够以发展的眼光不断修正过去的错误,进而实现持续发展。就像邓小平所说的:‘摸着石头过河’、有序、渐进是中国模式中经济发展方面的主要特点”。①日本学者松田学指出,前苏联试图通过先进行政治改革,以政治改革推动经济改革,结果却造成社会动荡、政治的混乱,从而使经济改革失去保障。而中国改革之所以保持稳定,则在于中国的改革先从经济改革开始。②
西方学者对中国模式特征的分析大多能够切中实际,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对渐进式改革、开放包容、国有企业改革等特征还缺乏深层次的认识,甚至存在一定的误解。中国模式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产物。其中,渐进式的改革开放战略是中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关键,也是对当代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对于那些正在努力融入全球化、又试图保持自主独立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成为他们的发展范式。过去几十年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遵循西方国家的华盛顿共识进行“美国梦”的改革,结果经济不仅没有得到发展,反而遭到了掠夺性的损坏;少数国家虽然发展起来了,但又很快陷入“中等收入的陷阱”。中国是按照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探索渐进式的发展路径,结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正因为这样的成功,中国才引起世人瞩目,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向东看”,他们愿意向我们学习发展的经验,了解我们的发展理念。中国模式的成功源于中国发展的实践,它不仅凝聚了我国13亿人口的智慧精髓,而且汇聚了当代中国放眼未来的战略思考,是人类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这一创新所蕴含的重要意义及对人类发展理论的重大贡献,已经越来越显著。
中国模式影响深远,其可供世人借鉴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中国模式的理论起点,也是与时俱进的中国模式与华盛顿共识之间最为本质的区别。中国模式既不照搬,又善于吸取各种成功制度与发展模式的经验,从自身实际出发,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发展模式。华盛顿共识主张用休克疗法走自由化(主要是金融和经济自由化)、全民私有化和产权完全清晰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在俄罗斯、阿根廷等国的实践结果表明,它还存在不少难以克服的阻碍。而中国模式凸显的是不断强大的经济硬实力和反复检验、日益成熟的发展理念,通过循序渐进的开放建设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第二,中国改革建设的实践完善并提升了当代发展理论。中国30多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很难用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和西方经济学加以系统解释,因此发展经济学最值得总结和吸取营养的真实素材其实在中国。体现着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诸多理论视角,与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相契合,并且在更高层次上即唯物辩证法的层面上和社会主义本质的层面上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第三,中国的发展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和决定力量。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中国及亚洲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世界经济发展也将给中国及亚洲的发展带来新的重要机遇。
二、中国模式始终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但在实践过程中推行的是渐进式改革
改革的成功为中国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为理论主线的中国发展模式。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推进发展的方式是渐进式改革,并特别注重改革、稳定、发展的辩证关系,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就的重要经验。
(一)发展必须是,一直是,始终是“第一要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以及我们走的路线,制订的方针政策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拥护,能够经得起国内外各种大风大浪的考验,国家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都源于紧紧抓住了经济发展这个主题。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遇到了严重曲折,邓小平在分析国际关系新变动的基础上,对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判断,认为和平的力量超过了战争的力量,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战争是可能的,从而总结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判断。邓小平始终强调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他认为,“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从经济角度来讲,很难说发达国家十多亿人口的继续发展能够建筑在发展中国家五十多亿人口继续贫困的基础上。中国的发展适应了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不仅是中国人民摆脱贫困的需要,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有利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邓小平还从全人类利益的高度论述发展问题,他提出:“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他还把发展生产力规定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主要任务”、“第一个任务”。
江泽民同志始终强调发展,“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他指出“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而“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不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习近平同志在两会闭幕式上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使世人为之感慨、激动。当下,“中国梦”已成为国人关注的重要话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无疑是宏大的历史大叙事,而落到每个人的身上,就是每个人的梦想成真,实现自己也许是微末的愿望,享受自己也许是普通的幸福。如果说“中国梦”是一口“大锅”,那么这口“锅”里的丰盛,与每个中国人都息息相关。作为人均收入仍处于落后位置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以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财富增长,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为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提供根本保障。
(二)推行渐进式改革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较好的改革方式只能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经济、政治、法律和文化制度,逐渐消除阻滞经济发展的负面因素,逐步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欲速则不达”这样的例子在发展中国家改革进程中比比皆是,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巴西、阿根廷等都是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要求,本想突飞猛进,结果却败下阵来。改革开放以来从引入市场机制开始,中国逐步过渡到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再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先从农村进行改革,再推动企业和城市的改革。先试点后铺开,先易后难,不断攻坚,达到以增量促存量,以市场换技术,以改革促发展的目的。中国模式是中国渐进式改革的产物,而渐进式改革则被西方认为是中国模式突出的特点之一。特别是在把中国模式看作是一种改革模式与苏联休克疗法式改革模式相比较的时候,渐进性无疑是其最突出的特点。北京共识的首倡者雷默也指出,循序渐进是中国模式的特点之一。③在一些西方学者看来,渐进式改革体现在中国模式的方方面面,既包括“摸着石头过河”的战略方针,也包括先经济后政治、先农村后城市的改革步骤,还包括具体层面的价格双轨制改革等等。在很多学者看来,中国模式之所以称之为中国模式,是相对于苏联的改革模式而言的。苏联改革模式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大爆炸式的休克疗法,而中国采取的则是渐进式改革的方法。李成认为,“中国模式从本质上来讲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模式。在经济改革当中,中国从未采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转型的所谓‘休克疗法’,而中国采用的是渐进的、有序的、可控的方式,这也是中国模式的一个主要特点。比如先让经济腾飞,然后再关注合理的分配”。④
从中国改革的进程来看,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主要体现在先经济、后政治,先农村、后城市。郑永年指出,“中国的改革很明显呈现出渐进性和分阶段性。”“中国改革分三步走,即先经济改革、再社会改革、后政治改革。”郑永年还认为,中国之所以采取先经济、后政治的改革,并不是一个价值判断。而是中国在不断总结经验基础上得出的一个结论。因为,一些先进国家包括欧洲、亚洲的日本和“四小龙”的发展也有这个特征,也经历了这个过程。并且,这种改革模式也符合一些一般的常理。⑤在一些西方学者看来,中国的渐进式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渐进的方式减少了改革的阻力,使改革能够不断深入下去。托尼・赛奇认为,渐进式改革有它的聪明之处,一是不明确说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什么,这样就不会招致很多人反对,因此减少了改革的人为阻力和不必要的纠缠,从而赢得改革发展所需要的宝贵时间。二是表明改革开放其实也是一种试验。因为改革本身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摸索,需要试验。⑥西澳大利亚州默多克大学的一份工作报告指出,全面改革很容易招致反对改革的人联合起来抵制改革,因此使改革难以进行下去,但渐进式改革很容易在政策制定者中获得通过。⑦其次,渐进式的改革保证了改革的连续性,这也使得中国的改革始终坚持在社会主义的框架下进行,也使中国的改革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保加利亚社会党国民议会议员亚纳基・斯托伊洛夫认为,中国实现的是一种渐进、浪潮式的发展,此种模式以政策的连贯性和平衡性见长。⑧
三、中国模式强调开放,促进包容性发展
开放性是中国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改革开放是中国模式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中国模式开放性特征的认识需要我们去深入剖析。
(一)强调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恩里克・凡胡尔指出:“中国模式是对外开放、对贸易和投资开放,以及对融入国际经济开放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