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易风:西方“重新发现”马克思述评

作者:吴易风发布日期:2014-05-09

「吴易风:西方“重新发现”马克思述评」正文

 

【内容提要】从2007年开始的危机不只是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也不只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国“财政悬崖”,而是21世纪第一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系统性危机。这场危机包括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意识形态危机以及已经持续多年的生态和环境危机。正是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西方许多界别人士“重新发现”马克思,并且在各个领域程度不同地有所表现;同时,危机的爆发和持续使得西方学者在检视他们自己的相关理论,不少人把目光转向马克思的相关理论;他们“重新发现”马克思的许多重要理论对于他们认识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分析资本主义的现状和前途、认清新自由主义的危害等,具有重要意义。深入研究和认真思考西方“重新发现”马克思的现象及其背后的社会和历史路径,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方面都有重要启示。

【关 键 词】金融和经济危机/西方社会/西方学者/“重新发现”马克思

 

近几年,国外许多媒体报道:西方“重新发现”马克思,西方重现“马克思热”,马克思在西方重新“走红”,马克思“幽灵”再次在西方“游荡”,“马克思又回来了”。西方“重新发现”马克思,这是当前令世人十分瞩目的重要现象。西方为什么会在当前“重新发现”马克思?西方社会各界人士“重新发现”马克思有哪些表现?西方学者“重新发现”了马克思的哪些重要理论?西方“重新发现”马克思对我们有何启示?尝试研究并回答这些问题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一、西方“重新发现”马克思的背景――21世纪第一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系统性危机

从2007年夏季开始,西方许多国家先后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到2013年夏季,这场危机已经持续了6年。在资本主义经济史和危机史上,如此漫长的严重危机是不多见的。这场危机不只是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也不只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国“财政悬崖”,而是21世纪第一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系统性危机。这场危机包括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意识形态危机以及已经持续多年的生态和环境危机。正是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西方“重新发现”了马克思。

(一)经济危机

本世纪第一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系统性危机起源于美国。美国媒体、政要、商界和学界起初只认为发生了金融危机。当危机从虚拟经济进入实体经济后,一些西方学者认识到金融危机已经发展为经济危机。美国研究经济周期的权威机构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正式承认,美国发生了“经济衰退”。该研究局所说的“经济衰退”一语就是指经济危机。美国总统奥巴马不仅用了“经济衰退”一语,而且在有的场合也用了“经济危机”一语。

考虑到这场危机的严重性,西方学者有的说这场经济危机是“历史上最类似大萧条的”经济衰退;有的称这场危机为“大衰退”,以区别于普通的经济衰退;有的甚至认为这不只是“大衰退”,而是“大萧条”――西方所说的“萧条”是经济危机中的大危机,“大萧条”是特大的经济危机。

2007年夏季,美国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大金融公司陷入危机,标志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次贷危机的全称是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危机。房利美和房地美是美国次级信用抵押贷款证券市场两家规模最大的金融公司,二者的业务量占美国抵押贷款总量的一半以上。这两家“大得不能倒”的金融公司陷入困境,引爆了全美次贷危机。次贷危机迅速向各种信贷领域蔓延,发展为包括房贷危机、车贷危机、信用卡危机、学生贷款危机、银行与企业间贷款危机、银行间拆借危机等全面的信贷危机。

美国信贷危机又迅速发展为包括投资银行危机和商业银行危机在内的银行危机。在美国五大投资银行中排名第四的雷曼兄弟公司因持有大量次贷证券和其他证券化资产,在次贷危机中蒙受巨额亏损,于2008年9月15日宣布破产。这标志着美国投资银行危机爆发,也标志着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在银行危机中,美国被依法关闭的银行总数迅速上升,从2007年的3家上升为2010年的100多家。美国的次贷危机、信贷危机和银行危机等构成了系统性金融危机。

美国从虚拟经济开始的危机很快进入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是以各种有价证券(股票、证券、金融衍生品等)形式存在的虚拟资本在交易和流通等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实体经济是以商品和劳务形式存在的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美国实体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是建筑业、汽车制造业、钢铁工业。在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下,实体经济中的这些产业很快陷入严重的生产过剩危机。这三大支柱产业的生产过剩危机又导致各自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的危机。经济链各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使整个实体经济陷入危机。实体经济的危机反过来又加剧了虚拟经济领域的危机。

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很快蔓延到欧洲和其他地区的发达国家,又很快蔓延到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成为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在欧盟国家和欧元区国家,经济领域的系统性危机除了表现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还突出地表现为主权债务危机。主权债务危机是以国家主权为担保的公共债务危机。在欧洲,首先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是希腊。在美国危机蔓延到欧洲之前,希腊曾经有过连续十多年的较快经济增长。美国危机蔓延到欧洲时,希腊在2009年陷入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紧接着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希腊主权债务危机迅速蔓延到许多欧洲国家,在两年多时间内,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相继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在主权债务危机问题上,国际舆论注意力较多地集中在欧洲。实际上,美国和日本的主权债务风险十分严重。美国主权债务风险和“财政悬崖”风险是美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系统性危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是全世界发达国家中政府债务负担最重的国家。

陷入系统性危机的西方国家经济形势恶化,失业率急剧上升,包括薪金、养老金和社会福利在内的居民收入大幅度减少,人民生活水平显著下降,到期债务数额和债务累积规模巨大,财政赤字率超高,主权信用评级遭到降低,社会矛盾激化。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系统性危机给西方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倒退。按照英国《经济学家》周刊设立的衡量标准,在这次受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中,英国倒退了8年,美国倒退了10年,希腊倒退了12年以上,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倒退了7年或更多。①

(二)社会危机

现在西方学界、政界以及国际组织中,有人看出这场危机不仅是经济领域的危机,而且还有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

挪威《晚邮报》2012年5月16日报道,挪威首相斯德尔滕贝格接受采访时说,目前欧洲债务危机已转变为社会和政治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主任尚达曼说,这场危机不仅仅是银行和公共部门的财务危机,也是社会和政治危机。②

陷入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重灾区的一些西方国家政府,为了争取救助以缓解危机,被迫实行经济紧缩政策。紧缩政策导致失业增加,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下降。走投无路的受害者被迫奋起反抗,连续不断地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和大规模罢工,多次出现暴力冲突。西方社会处于动荡之中。

西方政界许多人都知道,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高失业率,特别是青年一代的高失业率。很能说明这一点的是2012年1月29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领导人非正式峰会。这次峰会的主题不是欧元问题或救助主权债务危机重灾区问题,而是增长和就业问题,特别是青年就业问题。据欧盟委员会2012年1月《欧盟就业和社会状况报告》的数据,欧盟27个成员国2011年第四季度平均失业率高达9.8%,同年11月欧盟青年平均失业率高达22.3%,西班牙和希腊等国青年平均失业率更高,已接近或超过50%。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会前发表声明,要求欧盟国家采取特别措施增加青年就业。他说:“决不能接受欧盟近1/4的年轻人失业。”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说,目前欧洲失业人数已达到2300万人。

陷入重灾区的西方国家社会危机重重。这里重点考察希腊大骚乱、英国伦敦骚动和全国大罢工、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来了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系统性危机中的社会危机。

希腊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最深重的国家之一。为了获得“三驾马车”――欧盟委员会、欧洲中央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助贷款,希腊政府被迫多次采取紧缩政策:裁员、减薪、降低养老金、推迟退休年龄、削减公共投资和公共支出、增税、国有企业私有化、缩简政府机构和裁减公务员等。紧缩措施迫使大批工人、教师、学生、医生、护士、退休人员以至公务员等多次走上街头抗议。游行群众与警察多次发生冲突,暴力示威持续蔓延,出现社会骚乱。较为典型的一次大骚乱发生在2012年2月13日,当天希腊议会承诺实施“二战”以来最严厉的紧缩政策。这时议会大厦外“整个国家都在燃烧”,10万民众走上街头,抗议议会承诺实施紧缩政策。蒙面人纵火和抢劫案发生多起,抗议者与防暴警察发生严重冲突。雅典多座历史性建筑被付之一炬,暴力示威从雅典街头向全国扩散。西方媒体称,欧洲就是一个火药桶,而希腊则是一个点燃的导火索。

英国伦敦骚动和全国大罢工是英国社会危机中两大事件。伦敦骚动的直接原因是英国下层阶级抗议大量失业和政府削减社会福利。2011年8月6日,伦敦发生群体骚乱。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多人被捕。伦敦骚乱迅速蔓延到伯明翰、利物浦、利兹、布里斯托等城市,再蔓延到曼彻斯特、索尔福德、诺丁汉等城市。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并分析说:“伦敦骚乱:下层阶级爆发了。导致伦敦骚乱者产生的原因是一个正在衰落的国家,以及完全忽视这群人的冷漠的政治阶层。”③

不同政治观点的评论家对伦敦骚动持不同的论断。对此,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理查德・佛罗里达说:“伦敦骚乱促使右翼评论家指责流氓行为,而左翼评论家则指出这是对英国经济不稳定及财政削减计划的失望。”他尝试用阶级观点分析伦敦骚乱,说:“伦敦的骚乱不只是关于年轻人、种族甚至民族,而是关于阶级以及阶级之间对立的加剧。这股力量不是伦敦独有,也在全球许多大城市都发挥作用。”④

伦敦骚乱之后不久,英国政府关于延长退休年龄、提高员工每月缴纳养老金数额、降低最终养老金收入水平的“改革计划”又激怒了英国广大工人和民众,引发了一场30多年来最大规模的工会罢工。参加大罢工的不只是工人和民众,就连公务员、警察、移民边检人员、监狱管理人员、大学教师等也加入了大罢工。英国全国24小时大罢工于2011年11月31日爆发,“200万民众上街保福利1000场示威遍布全英伦‘世纪大罢工,扫荡英国”――这是《环球时报》2011年12月1日报道此次大罢工所用的醒目标题。大罢工时,城市交通瘫痪,学校关门,医院停转,垃圾无人清理,街区被示威者占领。

除了希腊和英国,欧洲发生大规模群众游行示威、大罢工、社会骚动的国家很多。其中规模较大的有2009年1月29日在法国约200个地区爆发的250万工人大罢工。美国《华尔街日报》2012年7月25日引述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的话说,欧洲局势“艰难、非常艰难、非常艰难、非常艰难”。

“群体骚乱:今天是英国,明天会是美国吗?”这是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2011年8月9日发表的雷蒙德・邦纳的文章就敦骚动时提出的预警性问题。文章说:“尽管眼下的经济危机中心在欧元区,但连续几届的英国政府却合力孵化了贫穷、不平等和不人道的社会状况,而金融动荡又让这种状况雪上加霜。……伴随着人祸的还有市场失败(又译市场失灵)。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