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运麟:现代群众性政党的五个新特征――西方国家共产党组织形态的历史性转型」正文
20世纪70年代以后,特别是在苏东剧变以后,西方国家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都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其中,党的组织形态的历史性转型是其变化的重要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自产生以来,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与此相适应,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
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三个历史形态
群众性政党: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的第一阶段,与此相适应的政党存在形式是群众性政党。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政党主要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下建立的,其中一类是工人和社会主义者的国际联合组织,如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等;另一类是在民族国家范围内建立的社会主义政党,其中主要是1869年建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以及在20多个欧美国家建立的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仍然处在其自由发展的阶段,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势还没有最终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政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和启发工人的政治觉悟,团结和组织工人阶级的队伍,为维护工人阶级的经济、政治权利而斗争,并为未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准备条件。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不同于以往工人政党的特征是:党有明确的纲领和章程,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党是民主地自下而上地组织起来的;党的组织已由工会体制转变为政党体制,地方基层组织由交纳固定党费的党员组成,党的组织系统分为地方、选区、专区、省、邦直到设有执行委员会的帝国一级党组织;党参加帝国议会的选举,把议会当作主要的活动场所;党的目标是社会主义,但是如何达到这一目标,为此需要哪些社会、政治结构的变革和经过哪些一般的发展阶段等,则缺乏明确的理论思考和精确的理论阐明,等等。
先锋队政党: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的第二阶段,与此相适应的政党存在形式是先锋队政党。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在列宁的思想指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中一类是国际工人和社会主义者的联合组织,如第三国际等;另一类是在各民族国家范围内建立的共产党,主要是1903年形成的俄国社会主义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后称联共(布),以及十月革命后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和组织。此时,自由资本主义已经过渡到它的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矛盾空前激化,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的主题。显然,在和平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主要依靠议会民主进行斗争的政党,是不能适应现时革命形势发展需要的,必须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即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的党,这就是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党。第三国际时期的各国共产党,基本上是按照联共(布)党的榜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们的主要特点是:党的先进性;党的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党的至高性;党的秘密性或半秘密性;党同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生动体现等。因此,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的先锋队政党。
现代群众性政党: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的第三阶段,与此相适应的政党存在形式是现代群众性政党。二战后,国际局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除美国以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遭受战争的沉重打击而削弱了,苏联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欧亚地区产生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国际阶级力量的对比关系向着有利于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平、民主的进步力量空前强大,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共产党的影响空前增长,已经发展成为国内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其生存条件已经大大改观。在这种情况下,秘密政党的体制已经不能满足新的斗争形势的需要,其弊病也日益凸显出来。到20世纪70年代中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与社会进一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此情况下,继续采用20世纪初秘密政党的基本体制进行活动,显然是不合适的。70年代“欧洲共产主义”关于政党的理论,反映了西方国家共产党变革的要求和愿望。苏联东欧的剧变,突出地表明了在以高新科技革命为先导的生产力第三次革命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在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的条件下,以苏共为榜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各国共产党,只有进行自我革新,才可能获得发展,否则便是没有出路的。
群众性政党的五个新特征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法、意、西、美、日等西方国家的共产党提出了使共产党现代化和建设群众性政党的方针,以使党的组织形态更加适应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建设群众性的政党,并不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党的性质,而是要改变党存在和发展的形式,正如前美共领导人霍尔在1995年美共第二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所指出:“群众性的党并不意味着改变了党的基本概念、原理、结构和标准,仅意味着党以群众性的方式执行它们。一个群众性的党不是马列主义政党,或马列主义政党不可能是一个群众性政党的思想都是无稽之谈。”
当前西方国家共产党在建设现代群众性政党方面,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然而从有关的理论与实践来看,它们既继承了先锋队政党在理论、组织和政治上的优良传统,同时又有自己新的特征。
群众性:首先,群众性体现在党的性质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均宣布自己不仅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同时也是其他劳动阶层的群众性组织,它不仅要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还必须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其次,群众性还体现在党争取群众的工作方针上,西方国家共产党高度重视党的建设与发展工作,认为,建立强大的共产党和赢得社会主义的胜利密切相关,因此把发展党的新成员、壮大党的队伍、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看作是建设群众性政党的首要大事。美共特别强调,“争取群众是一个群众性政党的根本行动原则”。再次,群众性更要体现在党的行动上,它要求党要更加贴近群众,深入群众,把党的宗旨宣传到群众中去,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影响群众。
开放性:实行“开放”的原则,以建设新型的共产党,这是西方国家共产党的又一个显著变化。法共认为,向社会开放是共产党的一个长久的和首要的问题,而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并主张用多元化来实现开放原则。开放原则一方面要求共产党的大门向所有人开放。只要承认党纲、党章,不论其民族、种族、性别、信仰、宗教、出身、职业、阶级等,都可以成为共产党员。法共特别强调,开放原则就是党组织向共产党员、妇女、青年和移民开放,向社会下层开放。日共也宣称,党要对所有人开放大门。另一方面,开放原则要求共产党与社会建立多维的关系。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第五次大会指出,开放要求抛弃党与社会的一维关系,建构一种多维关系。要给他人以平等的政治尊重,确立互谅互让的精神,永远抛弃党以革命先锋队自居的态度。这就要求党不仅与工人阶级保持密切联系,代表和维护他们的利益,而且还要与广大劳动者、中间阶级和其他反对垄断资本的阶级保持联系,代表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共产党要与其他各阶级的政党发展广泛的关系,特别是与包括社会民主党在内的其他左翼政党和工会建立联系与合作关系,与争取民主、和平、社会公正、妇女权利、维护生态平衡等进步社会运动携手并进,共同斗争。
民主性:民主化是西方国家共产党在革新中的又一个基本原则,这也是开放原则的内在要求。它们强调,没有民主的社会主义或没有民主的共产党,都是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所无法接受的。民主化首先要求强化党内的民主运行机制,采取自下而上的决策方式,党的代表大会文件须经过全体党员的广泛讨论,根据党员的意见起草文件并提交大会讨论修改,以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其次是改变过去自上而下的、高度集中的“金字塔式”的政治结构,对党的领导体制进行调整与革新,使党的领导机构年轻化,让青年和妇女在其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以有效防止权力的过分集中和独断专行。
透明性:这是要求党改变秘密工作的作风,树立党的公开、透明和负责的社会公众形象。首先是改秘密发展党员为公开发展党员。2005年1月召开的美共二十八大指出,冷战早已结束,但部分党组织和党员仍然死抱着“秘密发展”的旧建党思维,这是毫无必要的。在新的形势下,如果党仍囿于旧的建党思维,广大人民群众就不可能了解党的存在和党的政策主张,党就不可能得到发展,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和影响。其次,改秘密召开党的代表大会为公开召开党的代表大会及各种会议,会议的地点也由过去的偏远小镇转移到大的中心城市,以扩大党的影响。再次,积极参加选举和各项社会运动,广泛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使人们不仅可以从党的纲领、章程、决议中了解党,还可从党的报纸、杂志、网站、电视以及党的各项公开活动中,特别是从选举活动中了解党。最后,是公开党的财务来源、党产和其他开支情况,表明自己与资产阶级政党的金权政治绝缘,从而在人民群众中树立清正廉洁的政党形象。
独立自主性:西方国家共产党过去与苏共关系密切,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受苏共的影响,有的党还秘密接受过苏共的经济资助,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他们特别强调党的独立自主原则。一方面,西方各国共产党都强调独立自主地制定自己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创造性地运用于本国的具体实践,拒绝任何外来的干预;另一方面,强调在建立联盟和全民阵线的过程中,由于党的力量弱小,工会、其他政党、部分跨国垄断资产级将不可避免地在其中起重要的领导作用,因此党必须坚持在政治上的独立自主原则,在组织上独立自主地发展自己的力量,以使党在革命斗争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100多年来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形态发展的历史轨迹是:群众性政党――先锋队政党――现代群众性政党。表面看来,第三时期又重新回复到第一时期的政党组织形态――群众性政党,但这是在更高层次或更高水平上的回复,是螺旋式地向上发展。
(作者为华中师范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