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言 黄国珍:炫耀性政治行为现象及动因分析」正文
摘要:炫耀性政治行为是指人们以炫耀权力为方式,以满足虚荣心为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政治行为。有权力者可以借助各种政治仪式、政治活动,在过程中实现炫耀;也可以通过建设(立)各种政治设施,以有形的物品实现炫耀。炫耀性政治行为的动因有三:个体心理方面,个性以及自尊异化;社会文化方面,中国特有的面子观念、权力崇拜;政治制度方面,政绩考核、晋升制度等对官员的影响。
关键词:政治行为; 炫耀; 动因
为什么县级市委书记上任要举行声势浩大的阅兵仪式? 为什么县乡(镇)要仿天安门等特殊建筑式样建造“独具风格”的机关办公场所? 传统政治学难以对由来已久而又日渐凸显的炫耀性政治行为予以认识、理解、评价和预测。政治行为研究是微观政治学的重要领域。传统政治学对政治行为的研究存在“冗余而又不足”的尴尬局面,即:一方面是学理定义领域见仁见智,定义的方法和定义的结果都非常丰富,当然也夹杂着一些混乱和偏颇;但另外一方面,政治行为的现实领域中,人们的行为越来越丰富多样,离奇古怪,使得学理定义显得日渐贫乏。
本文试图建立炫耀性政治行为概念,通过描述存在于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各类炫耀性政治行为现象,从个体心理、社会文化、政治制度等角度分析其产生机理,揭示炫耀性政治行为的概念及动因,解释这些夺目而费解的现象。
一、炫耀性政治行为概念
(一)经济学家眼中的炫耀
研究炫耀现象,有必要从经济学对炫耀性消费的研究出发。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与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是其中尤为重要的开创性研究成果。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第三篇论述了人类的欲望及其满足。马歇尔认为,人类的欲望是决定消费行为的主要原因,人类的欲望数量是无穷无尽的,种类是多样的。在众多欲望中,人们对自豪感欲望的追求尤为强烈。“当一个人的财富增加时,他的食物和饮料就变得更加多种多样和昂贵;但他的食欲是受自然限制的,当他花于食物的费用达到奢侈浪费的时候,他更多地是为了满足招待客人和夸耀的欲望,而不是满足他自己的感觉”。[ 1 ]105为满足自豪感欲望,人们要迫不及待地花钱用于炫耀自我。当人的金钱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用于自豪满足的钱就占了极大的分量,以至于满足其他欲望的付出微不足道。
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于1899 年出版了《有闲阶级论》。他在书中认为,有闲阶级避免进行有用的“生产性劳动”,只沉湎于浪费的或无用的事物当中。他们忙于攫取对于精神或物质以及感官的需求毫无帮助的财富,只是因为这种财富意味着权势、地位、荣誉和成功,其目的是为了炫耀,以受到尊敬。炫耀的本质就是要通过显露财富来获得普遍的荣誉,其根本准则是明显浪费原则。
有闲阶级通过有闲以及炫耀性消费来满足虚荣心。炫耀性消费是人们购买某些商品以引起别人的羡慕和夸奖,从中获得虚荣心满足的行为。这种消费不是为了使用商品本身,而是纯粹为了炫耀。比如,有闲阶级大肆挥霍锦衣玉食,其并不是在食欲或者衣服保暖方面有多么强大的需求,而在于通过奢侈的行为引起外界的关注和妒忌,从中得到满足。炫耀性消费与炫耀性休闲一样,都是为了证明财富本身,而不在于这些活动的内容本身。此外,为了更进一步炫耀,有闲阶级需要自己之外的不事劳动的主妇和仆从、门客等的“代理有闲”和“代理消费”。
虽有研究表明,凡勃伦并不是最早使用“炫耀性消费”一词的学者,但凡勃伦凭借《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系统阐述了“炫耀性消费理论”,不仅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寄生阶级的奢侈消费进行了最尖刻的讽刺,实际上也颠覆了正统经济学的理性消费理论。“20 世纪中叶以后,社会学、消费者行为学和营销学的学者借鉴了此前经济学家的基础性研究,并大量引入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方法,对炫耀性消费尤其是奢侈品需求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相比之下,传统的经济学方法在这一研究领域不再具有优势,进展缓慢。直到20世纪80 年代以后,博弈论、信息经济学方法被逐渐采用,经济学的炫耀性消费理论又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2 ]如今,炫耀性消费理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影响和指导着现实经济部门的生产以及人们的消费行为,同时,还启发和影响着其他学科的研究。
(二)炫耀性政治行为概念
人普遍存在一种热切渴望自我正面评价与自我认可的欲望,出于这种欲望,人追求内在自我确认或外在的正面评价。自我认定一旦跨过合理的底线,就成为非理性的自我认定需求,也即“虚荣”。人们为了获得虚荣满足而进行各种行为,其中,炫耀行为是满足虚荣的重要途径之一。
鉴于政治生活中也存在虚荣追求以及满足虚荣的行为,模仿炫耀性消费概念,本文提出,炫耀性政治行为是指人们以炫耀权力为方式,以满足虚荣心为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政治行为。
炫耀性政治行为是政治行为的一种类型,它与其他政治行为类型的根本区别在于:炫耀性政治行为借助权力的炫耀,追求虚荣满足;其他类别的政治行为则借助权力,追求其他需求的满足。
炫耀性政治行为需要借助物质、精神载体,物质、精神载体的实现程度制约炫耀性政治行为的实现。炫耀性行为过程中,物质的、非物质的东西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无论借助什么手段,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声誉而炫耀给他人看,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炫耀性政治行为与炫耀性消费等其他炫耀行为的区别在于,炫耀性政治行为对政治体系产生影响。炫耀性消费,炫耀的是财富;炫耀性政治行为,炫耀的是权力。一种炫耀性行为,如果不以政治系统为目的,不产生政治上的影响,就不是炫耀性政治行为。比如,普通民众如果修豪坟,只是自己的私人炫耀性行为,但是如果一个官员修豪坟,并导致官员和民众效尤,产生超出修坟原初影响之外的影响,那这个官员的行为就转变为政治行为了。
在政治学研究中,炫耀性政治行为并没有作为一个概念出现,这可能与政治学者们把这种行为定性为变态的政治心理所致的行为有关。政治学、政治心理学研究在这方面极其薄弱。即便是少数关注炫耀现象的,也是从权力崇拜、个人崇拜的角度进行剖析,而且往往流于文学描述(当然,类似晚清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讽刺文学作品对这种现象做了很好的描述) 。另外,在领导、领袖行为研究的论文中,略有涉及炫耀现象,但都没有深入归纳、论述。
二、典型的炫耀性政治行为现象
当代政治人(尤其是中外各国、各级、各类官员)有多种炫耀行为表现。县级市委书记李兴民阅兵、贫困县修豪华办公大楼、乡镇(街道)耗资巨大举行迁址庆典、区政府修“白宫”、乡镇修“天安门”等等怪现状,一再表明某些官员、部门,以及部分“人民”具有强烈的炫耀需求和炫耀行为取向。这些炫耀性行为已经不再是变态、病态、偶然的社会事件,而成为了一种令人担忧的普遍政治现象。以下简要说明几种典型的炫耀性政治行为现象。
(一)阅兵
现代阅兵,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阅兵式,即阅兵者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二是分列式,即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的检阅。自古以来,阅兵本是一种理性价值与工具价值兼具的重要的国家行为。以新中国为例,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1999年,举行了十几次国庆阅兵。每次阅兵都方队数十上百个,军人数万计,观众以十万甚至百万计。每次阅兵都充分展现我国武装力量建设成就,群情激昂,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人油然而生。
但是,时下几起阅兵却从激励将士、鼓舞人心转变为阅兵者满足个人强烈虚荣心的奢侈之举。原安徽亳州市(县级市)市委书记李兴民上任后,对亳州穿制服的武警、公检法、土地、工商、税务等部门人员加以训练,而后举行阅兵仪式。阅兵式上,李兴民站在检阅车上不时向干警挥手致意,并呼喊“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受检阅的人员齐声高呼“首长好”、“首长辛苦了”。接着,由政法系统公检法司组成的方队和百辆警车方队依次通过检阅台,接受检阅。另据报道, 2005年1月17日,河南省新密市召开“巡防队成立点验誓师大会”,新密市党政主要领导检阅了由1 600多名公安干警和巡防队员组成的22个方队。领导高喊一声“同志们好”并向方队挥手,受阅方队则高声回应:“首长好”。此后,方队一个接一个通过,口号声此起彼伏,场面蔚为壮观。阅兵式持续了1个小时。据筹备人员说,原来没有计划喊口号,但考虑到领导们没有阅过兵,为了让领导们高兴高兴,临时决定喊口号,没想到效果很好,领导们对此也很满意。
(二)霸占媒体
媒体可以低成本地复制炫耀的机会,再现和传播炫耀的状况。“上电视”、“上报纸”是抛头露面的最好途径。打开当今电视、报纸,头条、头版往往是各级官员的活动报道或者言论摘要。这类新闻虽然不为人们所喜欢,但有些官员热衷于霸占媒体获得炫耀机会,极其在乎自己的媒体形象,故有“新闻事故”一说,让新闻工作者们为此担惊受怕。媒体对政府官员进行一定量的报道,对于保障公民知情权是必要的,然而官员长时间占据电视台“黄金时间”,提供毫无信息量的表演,甚至是做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滥用公权的炫耀行为。
(三)营建活祠、豪坟
活祠在古代是用来歌颂表彰当时还在世的英雄的祠庙。但是,后来演变成为歌功颂德的产物。历史上生祠修得最多、坟地修得最豪华的莫过于明朝大太监魏忠贤。其生祠遍布直隶、浙江、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江西、湖广等9省,达70余处。监生陆万龄竟然上疏请求在最高学府国子监里为魏公公修生祠,将魏忠贤和孔子一起祭祀,魏忠贤这个文盲竟然被宣传为和孔子、孟子一样伟大的人物。[ 3 ]此外,魏忠贤还挑选风水宝地,仿造明皇陵为自己营建“生矿”,即生前为自己修建坟墓。据报道,重庆市近年来也出现了多起领导干部营建豪华活墓的事件。
中国人崇尚“留得身前身后名”,有权力者利用手中的权力,不但谋取活着时候的“名”,以强制力保证自己的尊贵,并且花费大量精力谋求死后的“名”。活祠、豪坟是有权者自己可以看到、感受到被祭拜的有形物,可以臆想自己身后之排场的载体。营建这种设施的行为,本质上是纯属浪费的炫耀行为。这种行为,由官员借助政治身份或炫耀政治身份而为,导致极坏的政治影响,因此超出了个人行为的范畴,成为一种政治行为。
(四)营建豪华办公大楼
近年来,政府部门兴建豪华办公大楼成风,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新城、新区、豪华办公楼建设热,超标准建楼、贫困县豪华办公、乡镇(街道)耗资巨大举行迁址庆典等怪现状不断出现。据报道,郑州市惠济区耗资7亿元,修建了酷似“白宫”的超豪华新办公楼群,占地149 亩,建筑面积超过4. 5 万平方米, 周边园林绿地等用地381亩。[ 4 ]
这些豪华办公楼地段繁华、外观规模巨大,门前屋后草皮绿地,车库、广场、假山、喷泉一应俱全;内部装修富丽堂皇、奢华无以复加;追求“高”、“大”、“新”还嫌不够,还要追求“奇”。这些大楼有的借口弘扬当地建筑风格,有的标榜艺术造型,稀奇古怪,令人瞠目结舌。这些都是普通个人和组织无法轻易获得的稀缺资源。政府就是要做给别人看,越是高于必须的水准,越是形成明显的浪费,炫耀行为才越能获得关注和博取声誉。
有些办公大楼设计上还有意强调权力地位。经过空旷的广场,几乎都是高高的台阶拾级而上,台阶尽头一个巨大的国徽俯视着每一个试图上去的人,可谓是庄严肃穆。镏金大字的招牌格外醒目。官员的车辆可以绕过台阶,直接开到办公楼前,门卫提供酒店仆人般的服务。对于老百姓,则是一律挡在旋转门之外。这似乎在寻找封建社会“衙门”的气派和做“官老爷”的感觉。重庆某镇政府、山西临汾尧都区仿建“天安门”等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建筑,更是暴露了其绝对的权力幻想。
(五)代理炫耀
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第四章《明显消费》中指出,在金钱上占优势的阶级总是从显示自己的优越和荣誉的心理出发从事对财产的浪费性消费,为了更进一步炫耀,有闲阶级需要自己之外的不事劳动的主妇和仆从、门客等的“代理有闲”和“代理消费”。在有闲阶级制度中,女人和奴仆都是有闲阶级的私有财产,充当代理有闲的职责,是有闲阶级荣誉的象征,为着满足有闲阶级的虚荣而存在。有闲阶级会投入大量财物对这两个阶层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特定的服侍规范和礼仪,统一着装、声势浩大,居家则万般屈贱地侍奉主子,随主出外则千方百计制造声势,赢取外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