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幸:列宁的“跨越”思想及其启示

作者:李美幸发布日期:2013-09-29

「李美幸:列宁的“跨越”思想及其启示」正文

 

马克思、恩格斯在探讨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时,提出了在一定条件下俄国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走向社会主义的设想。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马、恩的“跨越”思想,从俄国实际出发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道路,初步回答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列宁的“跨越”思想对我们科学认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规律,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列宁的“跨越”思想,至少包含如下内容:

俄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俄国能不能走社会主义道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后,第二国际领导人伯恩施坦、考茨基和俄国孟什维克普列汉诺夫、苏汉诺夫等人死抱着机械唯物论和“庸俗生产力论”不放,以俄国的生产力还没有达到足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水平为由,诋毁十月革命,反对俄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列宁批驳了他们对十月革命的攻击和责难,指出他们“自称马克思主义者”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却迂腐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因为对“马克思主义中有决定意义的东西,即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辩证法,他们一点也不理解”。列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深刻地阐明了帝国主义时代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合理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已经成熟到发生革命的程度,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决定了帝国主义世界大战不可避免,使得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有可能利用战争造成的危机突破帝国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沙皇俄国是一个资本主义有一定程度发展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也是帝国主义矛盾的焦点和世界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战争使陷入全面危机的俄国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列宁指出:俄国革命是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联系的革命,战争造成了革命形势,无产阶级应当首先抓住时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创造社会主义的政治前提,然后再在苏维埃政权的领导下,发展生产力,创造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列宁在坚持历史唯物论和历史辩证法有机统一的基础上,科学论证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他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历史的必然性正是通过各种特殊性为自己开辟道路,俄国革命不仅没有离开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且充分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个别发展阶段上的特殊性的统一。

要实现“跨越”,苏维埃国家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列宁指出:“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列宁在1920年底苏俄刚刚夺取内战胜利之时,就及时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并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的著名论断,制定并开始实施“国家电气化”等宏伟计划,以尽快把小农经济基础变成大工业经济基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要实现”跨越”,苏维埃国家必须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否定。但是,这种否定是扬弃,即在吸纳了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的否定。对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利用资本主义就显得尤为重要。列宁深刻地指出:“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和中世纪制度、和小生产、和小生产者散漫性联系着的官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利用资本主义。十月革命后,列宁曾设想直接过渡,内战爆发后又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但遭到群众的抵制使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危机,列宁果断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提出“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为苏维埃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探索出一条正确道路。列宁提出,“要把资本主义所积累的一切最丰富的、历史上是我们必需的全部文化、知识和技术,由资本主义的工具变成社会主义的工具”。列宁要求苏维埃国家必须认真吸取外国的好东西,指出:“社会主义实现得如何,取决于我们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机构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的好坏。”为此,列宁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列宁还积极推动苏维埃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和平共处,并实施租让制等对外开放政策,开创了一条有俄国特色的和平发展新道路。

要实现”跨越”,苏维埃国家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列宁清醒地认识到,利用资本主义、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必定会给苏维埃俄国带来许多危险,西方的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攻击言论等也会涌进苏维埃俄国。他指出,与西方交往会“将带来资本主义习气,腐蚀农民。但是应该加以注意,应该处处用自己的共产主义影响加以抵制。这也是一场战争,是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种方式、两种形态、两种经济的军事较量。”列宁提醒要警惕这种危险,必须对“和平演变”的危险给予重视。列宁坚信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取得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胜利,因为国家政权既已掌握在工人阶级手里,剥削者的政权既已推翻,全部生产资料也已掌握在工人阶级手里;无产阶级和千百万小农及结成联盟,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已有保证;国家的军事力量也大大加强。因此,只要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苏维埃政权完全有能力挫败资产阶级“和平演变”的图谋。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的实际运用必须随时随地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同一定历史阶段的历史任务、一定国家和民族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列宁是将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在苏汉诺夫等人以“俄国的生产力还没有达到足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水平”为由否定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时,列宁质问他们:“你们说,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就需要文明。好极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在我国为这种文明创造前提,如驱逐地主、驱逐俄国资本家,然后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呢?你们在哪些书本上读到过,通常的历史顺序是不容许或不可能有这类改变的呢?”既然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列宁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向前推进了马克思的“跨越”理论,用新的经验丰富了这个理论,并且领导人民赢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巨大飞跃。

列宁“跨越”思想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是贯彻这一理论精髓的光辉典范,他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取得了辉煌的胜利。邓小平在正确总结了社会主义各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精辟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的基本结论。”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来源:《光明日报》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