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网络政治学:现状、缺陷与现实意义」正文
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网络政治学在国内还是一个非常不成熟,没有市场,没有理论传统的学科,甚至是还没有被认同为一门学科。但是在国外,却有些研究成果可以供我们去学习了。比如说《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Internet Politics:States,Citizens,and New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等。从既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大多数的网络政治学没有逃离两个学科的束缚,一个是政治学的传统,一个是传播学的圈套。从笔者所理解的网络政治学来看,其具有政治学的传统无可厚非,但是不应该过多的站在传播学的角度来对待这门学科,因为传播学的研究套路往往会把这门学科无形的技术化,这并不利于网络政治学的理论构建。
在国内,网络社会往往具有现实社会很多不同的优势和特点,比如说兴盛一时的网络反腐(包括微博反腐),以及通过网络社会中的发帖等(造谣除外),引起网民的关注,从而不再是“一人头上一片天”,“休管他人瓦上霜”的社会格局,而成为了“围观改变中国”的现实写照。这也就说明了,很多现实社会的问题,并不能通过所谓的合理性手段来解决,非得要通过法制还并未完全进入的网络社会来达到解决。这是非常有趣的一个现象,就好比政治社会学研究的乡村权力结构运作的格调一样,正式权力的非正式运作。所谓“正式权力”是《宪法》(82年)第三十五条规定每个公民的言论自由权,而“非正式运作”是通过网络反映出去,进而得到解决。
谈到网络反腐与网络抵抗(网络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不止如此,如电子民主、国家安全等),或许是网络社会中不得不面对的两个网络政治学非常关键的词汇,它们所指涉的同一个对象便是“权力博弈”。网络反腐的博弈主体往往与网络抵抗有些类似,都是草根群体对权力者的反抗。这又不得不与中国历来的“草民”与“官僚”二元对立的常态结合起来思考。为什么会是这两个关键词呢?一则是因为被研究的内容决定,二则是因为网络政治学的学科属性决定。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网络政治学对于网络社会内的权力博弈,无论是看待其“过程”还是“结果”,都逃离不了对权力的关注。
当然,我们还可以这样来认为,网络政治学对于权力的关注,依然会涉及到政治社会学中的某些研究领域和对象。所以,在这门科学还未完全在国内成形的时候,在事先就本土化的导向下,可以小心翼翼的将其理解为“线上―政治社会学”。但是,在理论上,与政治社会学有出入,在方法上笔者认为可以借用。比如说,可以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孙立平教授所倡导的“过程―事件”分析,看待权力博弈的过程并对其进行深描,还可以用“结构―制度”分析,甚至视角都可以借用“国家―社会”来对待网络社会中的政治现象。
当下,学科之间的交叉已经越发严重,这是一种大势所趋,网络政治学也是学科交叉的一种,它是在数字化时代下萌发出来的一个新的学术富矿,是21世纪政治学研究的另一个新内容。在中国研究网络政治学,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学术之举。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第一,中国独特的社会控制形态;第二,网络对于中国的现实意义(网络赋权)。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如果没有卡斯特所称的“网络社会的崛起”(2006),那么我们现在的国度又会是什么样子?龚爱爱会被审查吗?“表哥”杨达才会被“带病提拔”吗?后果不敢设想,也不能假设。恰好因为有“人肉搜索”的网络(工具性的)特性,将这些“蛀虫”一网打尽。在官员财产还未公示的时候,纳税人却也只好通过非法制化的途径来完成监督权力的形式。且每一个纳税人都有这份权利。
笔者所希望的是,通过对这门新型学科的大致阐述(或许还相当的不成熟),来发现,解释,并描述中国独特社会的另外一个事实,它不能被我们轻易的忽视。通过对网络政治学的研究,是有利于社会建设的。比如说,在拙作《政治生态社会化:网络反腐的合法性困境及出路》(刊于《领导科学》,2013年2月(下))中就表述到,网络反腐需要法制的跟进,不然就无法保证行使监督权力的主体不被打击报复,并且还可以规劝监督人的反腐行为。(因为作为非强制性社会控制方式的道德教化(控制)效力并不可靠)。
所以,研究这门学科,主要还是有两个非常明显的作用:第一,进行学科自身的理论与方法的构建与走向成熟化和体系化;第二,可以为社会建设作出学科的贡献。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断的尝试与实践之后,这门学科在中国的地位与价值将会凸显出来。前提是,不对网络社会中的上述行为进行打压(压力型社会的强化)或借用网民的力量(监督权)进行权力者与权力者的“明争暗斗”。如此,学术仅为学术,势必会影响整个社会在网络时代的发展进程。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
(主要研究:政治社会学、网络政治学)
2013年9月30日
作于兰州
扩展阅读:
(1)吴海晶:网络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内容、技术路线及其它[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2)刘文富: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钱振明:网络时代的政治学与网络政治学[J],学海,2002(02)
(4)朱德米:网络政治学:虚拟与现实[J],国外社会科学,2001(01)
(5)[英]安德鲁・查德威克,任孟山(译):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M](Internet Politics:States,Citizens,and New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华夏出版社,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