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明:构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和世界观」正文
内容提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表明,在延安时期构建的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和世界观是党在思想理论上成熟的标志。由此决定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时代观和世界观上原有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构建与时俱进的时代观和世界观刻不容缓,其核心是重新解释现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经济实质。这是能否正确认识世界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中国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的关键,也是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确立理想信念和信仰的基础。
关键词:时代观 世界观 资本主义经济实质 理想信念与信仰
党的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完全有信心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并迈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同时,随着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需要解决。
2012年11月17日,在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信仰的建设的重要性再一次被提上了党建的议事日程, 成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的核心。而要解决好理想信念和信仰问题,首先要构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和世界观。
一、时代观和世界观的建构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标志,是思想和理论上建党的关键
自1921年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建设一个统一、 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而不懈地努力奋斗。这个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努力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过程。而时代观和世界观的建构,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中国化的基本标志。
中国共产党虽然从成立之时起,就确立了要在中国大地上建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但是直到1928年党的六大,才搞清楚中国目前搞的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1]之后,又对中国革命的道路艰难的摸索,甚至出现了因错误路线而丢掉根据地,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的惨痛教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思想理论上没有完成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和中国化的任务。直到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在建立根据地,组织抗日统一战线的同时,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工作,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和理论建党上进入到一个重要阶段,其中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建构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和世界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化。其中,《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和世界观的建构基本完成,成为一个思想理论上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从整个党的历史来看,这个成就的意义无论如何估计都不过份。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是毛泽东和党内理论工作者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关于资本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根据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理论,在时代和世界这两个坐标下,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世界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和中国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的问题,分析了中国社会所具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这个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和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阶级;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对外反对入侵的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是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合一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动力是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农民、小资产阶为同盟军,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阶级来共同完成。按照历史已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时代观,《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虽然属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但已不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前途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这样,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和理论上明确了中国社会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定位,中国革命在新的历史时代在世界中的定位,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动力、阶段,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目前面临的完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并准备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把它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上去。“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伟大的全部革命任务。”[2]
可以说,《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是建党以来第一次在理论上在马列主义指导下系统地形成了时代观和世界观,并以此出发来来认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的革命性质和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任务,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基础,和中国共产党人确立理想信念和信仰的基础,也是在思想理论上建党的重要里程碑。
1940年,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进一步发展了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的论述,更清楚地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说明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3]同时也说明了改造世界观的前提是自觉地认识世界和说明世界。反映了在思想理论上建党重要性。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进一步阐发了由列宁创立、斯大林进一步阐发的十月革命之后,世界与时代已发生变化的观点。他指出:“有两种世界革命,第一种属于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范畴的世界革命。这种世界革命的时期早已过去了,还在一九一四年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爆发之时,尤其是在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之时,就告终结了。从此以后,开始了第二种世界革命,即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世界革命。”在这个时代,“不管被压迫民族中间参加革命的阶级、党派或个人,是何种阶级、党派或个人,也不管它们意识着这一点与否,它们主观上了解这一点与否,只要它们反对帝国主义,他们的革命,就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他们就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同盟军。”[4]
认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把中国革命看作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一部分,这是按照马列主义的时代观和世界观对中国革命的基本定位。这个定位的意义在于它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和革命的领导力量,以及如何界定革命的对象、依靠力量与可以争取的同盟军。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5] 同时,由于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大革命基本任务资产阶级都不能解决,“这个责任就不得不落在无产阶级的肩上了。”[6]这样,时代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从时代观和世界观落实到中国革命的性质和道路上来。
从当时共产党所拥有的军事力量和占据的根据地、和面对的敌人来看,还非常弱小,敌我的力量对比完全不对称。但是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世界观,就使中国共产党人能够高屋建瓴地来认识世界,认识中国,就能用时代化、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和知识分子,就有了产生理想、信念的源泉,就能够组织起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进行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结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发表10年之后,中国共产党就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按照这个时代观和世界观,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7]领导中国人民开展了波澜壮阔的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也对中国能在“文化革命”结束后,走上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基本路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整个党的历史来看,这个时代观和世界观的确立,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历史坐标,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确立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源泉,鼓舞着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地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建国以后,也鼓舞着新中国的建设者们无私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成为撑起共和国大厦的脊梁。这也是尽管经历了重大的曲折,中国共产党也能认准社会主义方向而坚定不移的根本原因。这正是构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和世界观,并在思想和理论上建党的意义所在。
二、重新构建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时代观和世界观刻不容缓
无论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还是从整个世界的发展来看,建构一个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和世界观刻不容缓。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关于资本主义的学说在新的历史发展面前都遇到了挑战。 在阶级结构已在相当大程度上被二战摧毁的基础上,和与社会主义阵营竞争的背景下,以西欧为代表的资本主义走上了“社会市场经济”的道路, 虽然没有改变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但“社会和解”、“社会合作”、“社会伙伴”成为经济和政治制度中的基本理念,[8]极大地缓和了二战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阶级对立,并普遍建立起以“福利国家”为代表的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体系,无论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的领域里,在社会公正方面有了相当的改善。这是一个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基本制度上得到了改良的时代,在经济制度中出现了市场效率和社会公正有所兼顾的空间,在政治制度中出现了“合作主义”的特点,整个社会对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包容性扩大,这些变化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推动人类的现代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显然,资本主义的这种发展与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的判断已大不相同,不仅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斗争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阶级意义上的利益冲突从体制外转向体制内,从对与基本制度选择相关的政权争夺,转变为在对基本制度认同基础上的公共政策之争。从整个世界来看,在冷战的格局下,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因争夺势力范围而导致战争的现象也难以发生。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殖民主义走进了历史。资本主义在20世纪的这种重大变化,并不是否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是呼唤马克思主义主义的时代化,构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世界观,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指导共产党人的理论武器。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共产党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这种变化缺乏了解,在坚持原来建构的时代观和世界观的同时,封闭造成了与西方世界的隔膜,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一度在党内占了主导地位。[9]20世纪70年代末,当中国共产党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全力以赴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时,打开国门,才发现所面对的资本主义已今非昔比,西方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已经大为领先了。而现有的对资本主义的理论解释,已捉衿见肘,难以使人信服,并成为产生理想和信念的源泉。
改革开放的过程,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拨乱反正基础上,继续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也是打开国门重新认识世界、与世界,特别是与西方国家建立和发展新的关系的过程。面对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世界,不可避免地导致对原来所坚守的时代观和世界观产生巨大冲击,也必然会提出建构新的时代观和世界观的任务。
首先,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了重新认识。
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生产力是决定历史发展的动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会丧失人民的支持,社会主义就失去生命力。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党的中心工作,而改革开放成为发展经济的路径。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是确保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基本原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构成了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
我国的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而是在前资本主义阶段通过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追求工业化和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十三次代表大会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提出了中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在认识到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