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鹏:俄罗斯的政治现代化

作者:庞大鹏发布日期:2012-11-05

「庞大鹏:俄罗斯的政治现代化」正文

“全面现代化”战略是指以俄罗斯国民心态和社会观念的转变为前提,坚持以人为本,在民主政治体系基础之上对国家进行全面的现代化改革。“全面现代化”与以往俄罗斯的发展战略相比,其本质区别不在于经济现代化,而在于政治现代化。

一政治现代化的内涵

全面现代化战略开始出现的标志是,2009年5月梅德韦杰夫下令成立经济现代化和技术发展委员会,并将节能、核技术、航天通信、生物医疗和战略信息技术确立为五大支柱产业。2009年9月梅德韦杰夫在《前进,俄罗斯!》一文中提出了“新政治战略”的概念[1]。同年11月,梅德韦杰夫在总统国情咨文中具体阐述了新政治战略付诸实施的计划,并在其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全面现代 化”的理念[2]。

全面现代化之所以成为俄罗斯实现强国目标的新战略,其新意是体现在同以往发展战略相比,它对于政治现代化内涵的界定以及对政治现代化定位的提升都有本质上的不同。

梅德韦杰夫执政之初对于俄罗斯民主政治的发展现状有一个基本判断:俄罗斯已经建立了民主制度的基本框架,走在了民主发展的道路上,但存在两点不足。一是2007年国家杜马选举没能全面体现选民意志,“2007年进入国家杜马的政党得到了90%以上选民的支持。但同时有近500万人把票投给了没有进入国家杜马的政党。这些人没有得到联邦一级的代表席位,尽管他们也表现出了公民积极性,参与了选举。这种不公平现象应当得到纠正。”二是俄罗斯政治体系没有效率,“我们的国家机关成为最大的雇主、最活跃的出版者和最佳制片人,它自己就是法院、政党和人民。这样的系统绝对是没有效率的,并且只会催生出腐败。它助长大众的法律虚无主义,违背宪法,妨碍创新型经济和民主制度的发展。”[3]因此,政治体制需要继续改革。可见,梅德韦杰夫一开始所倡导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两大目标:一是重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打破别斯兰人质事件之后俄罗斯业已形成的政治单一性结构,让各级社会团体都有可能民主参与政治进程;二是提高政治竞 争性。

但是,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的冲击使得梅德韦杰夫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发生了变化。金融危机重创了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也进一步暴露了俄罗斯政治体制的弊端。从2009年9月梅德韦杰夫发表《前进,俄罗斯》一文起,梅德韦杰夫在不同场合公开阐述了对政治现代化问题的高度关注,这包括:2009年11月的总统国情咨文、2010年1月在国务委员会关于“政治制度发展问题”会议上的讲话[4]、6月在美国发表演讲阐述俄罗斯推动创新经济和处理内政外交十大理念[5]、9月在雅罗斯拉夫尔世界政治论坛上发表题为《现代化国家:民主 和效率的标准》的演讲[6]以及11月发表关于俄罗斯政治停滞的视频[7]。

首先,上述重要言论都始终贯穿一个中心意思:政治现代化是俄罗斯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前提和决定性的因素。在梅德韦杰夫看来,俄罗斯政治体制改革别无选择。俄罗斯政治体制必须适应经济的多样性以及社会在思想上和文化上的多元性。其潜台词是:如果说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不改变是死路一条,那么俄罗斯政治体制不改革同样难以实现全面现代化。可见,梅德韦杰夫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定位发生了根本变化,把政治现代化提升到了事关俄罗斯生死存亡的高度。

其次,梅德韦杰夫明确承认了民主的共同性,表示民主可能有多样性,而且民主有自己的历史渊源,但是共同的价值观终归会把俄罗斯与世界联系在一起[8]。梅德韦杰夫也同时强调,政治改革不以革命的方式进行民主改造。草率地进行政治改革在历史上多次造成悲剧性的结果,使国家濒临解体的边缘。国家不会拿社会稳定去冒险,不会为了某种抽象的理论使公民安全受到威胁。2010年4月,梅德韦杰夫阐释了三个观点:“第一,俄罗斯的民主决不能超前。我不认为,我们正处于一种最低级的民主发展阶段。但我们暂时还不是那种已有了150年、200年或300年历史的民主。俄罗斯的民主总共也就20年。苏联没有民主,沙皇时期同样没有任何民主。因此,我们国家从传统意义上理解有1 000多年了,但从民主意义上说,是20年。第二,俄罗斯不用为自己发明任何新的民主价值观。当前俄罗斯处于世界发展的主流。第三,民主理应符合社会和经济制度的发展水平,因此,如果我们的民主逐步平稳地发展,那它就不会对国家存在和国家的完整构成任何威胁。但如果企图越过各阶段,推行未经我们历史检验的制度,当然,就有可能打破形势的平衡。”[9]

也就是说,俄罗斯和任何国家一样,也是力求 稳定。在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原则、对民主制度的认同虽然促使俄罗斯人民改变了生活理念,但是也让国家经历了严峻考验。这就是俄罗斯如此珍视近年来所得到的稳定的原因。尊重传统,追求稳定是对的,这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现代性,但是过分强调传统和稳定就可能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稳定是国家现代化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只有致力于变革的政治制度才是坚固和稳定的制度。

当前,实现经济现代化在政治精英集团中没有不同意见。2010年12月,普京要求根据金融危机后俄罗斯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调整《俄罗斯2020年前发展战略》,并任命舒瓦洛夫为总负责 人制定最终报告。这被视为普京的总统竞选宣言。其后不久,2011年3月,现代发展研究所发布了《赢得未来:2012战略》的报告初稿,声称这是为梅德韦杰夫总统尝试制定的竞选计划[10]。这两份重要的政治纲领在改变能源型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现代化问题上基本一致。

但是对于如何实现政治现代化则有不同看法。梅德韦杰夫的政治现代化意味着打破现有的政治垄断、一党独大的局面,实现政治上的多元竞争。2010年11月,梅德韦杰夫认为,包括政党机制在内的政治制度改革成效甚微,俄罗斯政治制度改革处于停滞的状态,会导致不稳定,对执政党和反对党来说都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反对党在议会竞争中没有一点获胜的机会,那么它就会退化,并逐渐被边缘化。如果执政党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没有失败的可能,那么也会铜锈化,最终也会退化。摆脱困境的途径就是要提高俄罗斯政治竞争力,使政治体制得到重大调整,变得更加公开和灵活,最终变得更加公正。只有政治竞争力和有分量的反对党才能保证国家真正的民主[11]。俄罗斯的政治求稳派则担心这样做会破坏现有稳定,重蹈20世纪90年代的覆辙。

虽然梅德韦杰夫将政治现代化提升到战略层面,但是受限于现实的政治条件,除了现在进行的行政改革、政党机制改革、完善司法体制、反对腐败等具体行动外,暂时还难以总结梅德韦杰夫对于政治现代化改革的总体方案,只能看到某些意向和原则,这其中包括打破政治垄断,实行多元竞争,实现政党现代化,并且通过致力于促进权力结构的分化和整合实现政治现代化。

二政治现代化的影响

俄罗斯在如何实现政治现代化上出现的不同意见说到底还是反映了如何把民主的价值观同俄罗斯的国情结合好的问题。这实际上触及俄罗斯发展的很多战略性问题:现代化是俄罗斯崛起的必要过程还是权宜之计?要解决的问题是历史的 还是现实的?俄罗斯为什么始终落后于西方?俄罗斯赶超西方、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教训是什么?现代化在俄罗斯历史上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应对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这是认识和理解俄罗斯的一条线索。

(一)对“梅普组合”的影响

梅德韦杰夫和普京虽然强国目标一致,但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在政治理念上存在差异。普京治国理念坚持一点:在政治体系中要有一个占优势的政党,只有这样才能对国家现代化提供有效的立法支持,保持政治稳定。因此普京的治国方针一直很清楚:在经济中实行由国家控制的经济自由主义,严格控制政治进程,保证社会与政治稳 定。普京团队强国富民的战略目标很明确,对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也有深刻认识,关键在于强国富民采用何种方式和手段。普京推进对能源部门的国家统制,强化国家在国防、基础设施和高技术部门的存在、监督和控制,以实现经济的整体发展。集中优化政治资源,实现政治资源最大化成为了普京政治变革的主要手段。这直接导致俄罗斯官僚体制效率低下和官员腐败问题难以解决,政策的低效性问题始终存在。

梅德韦杰夫的治国思路是,现代化的基础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智力型经济,而智力型经济需要智慧的人来完成,要想实现这一点,只有在政 治上灵活,适应社会多元性和思想文化的多样性。梅德韦杰夫明确表示,俄罗斯政治还处于企图借助简单的行政命令控制复杂社会进程的阶段[12]。2011年4月2日,梅德韦杰夫发布命令,要求8名政府副总理和部长在7月1日之前从其主管领域的国有股份制公司的董事会或监事会离职。

梅德韦杰夫和普京在民主理念上的不同已经导致两人在一系列问题上的分歧。梅德韦杰夫明确反对通过大规模镇压和牺牲无数人的生命来实施的大林式的现代化,认为俄罗斯没有成为“超级大国”的奢望[13]。2010年12月27日,梅德韦杰夫不同意普京关于苏联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看法,认为苏联是建立在意识形态上的、制度森严的国家,而当代俄罗斯是另一种国家,不能把过去的办法照搬到现在[14]。2010年12月普京关于尤科斯公司前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罪行的说法也受到梅德韦杰夫的反驳。2011年3月,梅德韦杰夫和普京关于利比亚局势的原则分歧更是彰显了两人的理念差异。

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精英研究中心主任克雷什塔诺夫斯卡娅指出,梅德韦杰夫奉行对反对派更宽容的政策。俄罗斯政治技术中心副主任马卡尔金指出,梅普对政治体制的立场不同。他说:“一种观点 认为,政治体制需要维持现状,改革应该是微观和效仿性质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国家的经济变化越大,政治变化也越大。必须改进政治体制,为反对派创造更多机会。梅德韦杰夫拥护第二种立场。”俄罗斯国家战略研究所所长别尔科夫斯基认为,梅德韦杰夫把自己定位为现代化的领袖,他应当与代表主权民主时代的普京有所不同。这正是两人出现思想倾向和执政风格差异的主要原因[15]。

按照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脉络,俄罗斯国内外普遍对梅德韦杰夫2010年的总统国情咨文抱有期待,认为梅德韦杰夫会继续加强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但是,梅德韦杰夫在2010年11月30日发表的国情咨文的核心是社会与民生问题,重点阐述了对儿童与青年健康成长的看法。论述政治问题的力度远远低于前两年,仅仅谈了对反腐败以及加强地方自治的看法[16]。这说明普京对梅德韦杰夫的国情咨文施加了政治压力。普京对梅德韦杰夫政治体制改革的定位颇有微词,公开表示政治体制改革要谨慎。普京关于政治现代化的态度显然影响到了咨文的内容,这也证明普京依然是权力的核心。

从两年多来的政治实践看,尽管梅德韦杰夫政治现代化的理念明确,但是出于维护俄罗斯政局稳定以及普京依然掌控政局的现实,梅德韦杰夫执政以来的政治体制改革举措仅仅是在俄罗斯最高领导层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实现了有限的民主化,并未根本改变普京八年形成的政治体系。不过,即使普京依然掌控俄罗斯政局,梅德韦杰夫倡导的政治现代化还是对俄罗斯的政治形势产生了重要冲击,这些新变化有可能对即将到来的国家杜马选举和总统大选产生影响。

(二)对政治生态的影响

俄罗斯政坛一批重量级政治人物的表态值得关注。2009年6月9日,曾经是普京忠实拥趸的俄罗斯公正党领袖、联邦委员会主席米罗诺夫公开声称,俄罗斯包括政党体制在内的许多民主机制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在政权党一党独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治系统越来越停滞不前[17]。2010年11月18日,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苏尔科夫表示,俄罗斯社会在稳定期过后,分散权力的倾向将会加剧。集权管理模式将逐步转变为更加温和并富有弹性的管理方式,这将导致政治体系的复杂化。苏尔科夫甚至认为“统一俄罗斯”党未必能在2011年国家杜马选举中获得类似前两届国家杜马选举中的绝对多数席位,不能排除“统一俄罗斯”党在国家杜马选举后组建议会党团联盟的可能。苏尔科夫明确表示,俄罗斯缺乏有影响力的自由主义政党。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情绪的变化将导致俄罗斯在未来十年内反对党逐步壮大和政治竞争逐渐增强。未来俄罗斯国家杜马将由3~5个政党组成。只要俄罗斯的分权举措依靠相应的成熟机制,即便由现在的反对党上台执政,俄罗斯政治体制的变化是调整性的而不会发生灾难性的变化。苏尔科夫认为,完成俄罗斯这一分权任务和政治妥协文化中联盟文化建设的政治家将彪炳俄罗斯史册[18]。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