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敬雷: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之路

作者:邓敬雷发布日期:2011-01-25

「邓敬雷: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之路」正文

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改革的推进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政治体制改革是强大的推动力,既不能脱离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进程,又必须同这个总进程协调同步。改革开放29年来,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是同整个改革进程相一致,扎实地向前推进的。但必须清醒看到,无论是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任务相比,还是同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的新期待新要求相比,我国政治体制都还有不少亟待加强和改进的环节。

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阐明了政治体制改革与全面改革的内在关系以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要求和社会基础,明确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是对近30年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历程和显著成就的科学总结,也是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而继续奋斗的重要思想观点,为正确处理政治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体制改革的关系、正确把握政治体制改革进程提供了重要理论和政策指导,对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胡锦涛同志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紧密结合新的实际,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向前进。胡锦涛同志强调,我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只有按照党的十七大对政治体制改革作出的部署,坚持从国情出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认真总结和科学运用自己的成功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才能让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一、人类政治文明概述

政治文明是现代社会正常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成员对于美好政治生活的期待,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一是努力将人类对美好政治生活的构想付诸实践;二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技术设计,提高非暴力状态下解决政治矛盾和冲突的有效性;三是使所有社会成员在一种文明祥和的政治状态下各得其所,互爱互信,共存共荣。

(一)从现代的意义上理解政治文明

一是政治文明意味着一种得以产生并具有持续生命力的政治形态。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有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也有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当然也有人类共同的政治文明。

二是政治文明意味着政治进步。文明通常可以与进步同义。所谓政治进步,主要是指人类用和平协商的办法,解决政治难题以及摆脱政治困境的有效性的程度,包括制度的发明以及技术的设计,选举制度、政党制度、责任内阁制度、文官制度、议会制度、军事制度、警察制度等制度安排,就是在政治实践中应运而生,现代政治文明就这样逐步地产生。

三是政治文明意味着政治发展。政治发展大致可以有以下评价指标:(一)有关民主、自由、法治等现代政治意识和政治观念已经在社会形成广泛的共识,并成为指导人们从事政治活动、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二)政府结构及其功能的专门化以及政府治理社会能力的提高;(三)社会政治参与渠道的扩大以及民众政治参与的普遍性和有效性。

(二)从政治文明演进的一般走向看其主要特征:

第一,从暴力政治走向协商政治。非暴力的政治应该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主要特征。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即使是最强者也决不会强得足以永远做主人,除非他把自己的强力转化为权利,把服从转化为义务。”就是说,一种持续稳定的统治秩序一定是基于权利与义务关系上的秩序,而不是基于暴力的政治。因此,现代政治文明注重以协商政治为导向,通过谈判、妥协、让步来获得政治问题上的共识和认同。

第二,从权力政治走向权利政治。传统的政治以权力为导向,政治活动的主要领域几乎都是围绕权力的问题而展开的。随着政治文明的发展,权力政治的倾向逐步为权利政治所取代。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有一条关于平衡权力与权利关系的主线,往往以权利为政治的核心,权力服从权利,权力保障权利,权利制约权力,权利是权力的目的,如此等等。

第三,从无序政治走向有序政治。政治文明的进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政治制度化、政治秩序化的进程。现代政治文明结束了过去那种政治生活的变幻无常、随心所欲以及动荡不安、政权不稳的时代,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政治稳定的制度规则和行为规则,从而使政权的交替、政策的变革等等,都能够在一种既定秩序下进行。

第四,从垂直政治走向平面政治。传统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垂直的权力关系,而现代政治文明条件下权力的关系实现了分散化、平面化。如地方自治政府的建立,政府、非政府以及公民的“多中心治道”,官民的协同治理等等,都体现了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取向。现代政治文明既注重公民的权利,也注重公民的责任,强调政府与公民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共同责任和共同利益。

(三)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结构

一是价值取向。政治发展中的价值取向问题,反映的是人类对于美好政治生活的期望和向往。确立什么样的政治价值观,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追求政治的价值观,是自古以来人类思想家的传统。柏拉图的“正义”与亚里士多德的“善”,对人类的政治生活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关于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等的政治价值观,至今依然影响到人类的政治生活。

二是制度设计。解决人类政治问题的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所谓制度安排。人类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把人类的政治活动规范在制度的框架之内,从而实现了政治的稳定性。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就通过对众多城邦制度的研究,提出了政治学术正是要解决一定的政治制度如何适合一定的人民的问题。这种注重制度的传统随着文明的发展沿袭下来,以至于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是认为,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

三是观念形态。政治的观念形态对于一国政治的发展确实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政治文明的条件下,现代政治观念通过其普识化、世俗化的途径广为流传,直接间接地影响到人们的政治行为。

四是治理技术。政治领域的很多问题,既有价值取向的问题,又有政治技术的问题。譬如说,关于治理腐败的问题,无论是防止腐败还是抑制腐败抑或纠正腐败,占主导性的问题当属技术问题。随着政治文明的推进,人类在解决政治问题方面的技术也在不断地得到发展。

(五)现代政治文明演进的启示

第一,政治文明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说,政治文明的发展要比物质文明的发展缓慢得多。如果把“大宪章”作为现代英国宪政制度的开端,那么从“大宪章”到英国宪政制度的最后确立,经历了大约500年的时间。再如,作为现代政治文明重要成果的文官制度,在英国是其资产阶级统治一个半世纪、在美国是其独立以后近100年以后才得以确立的。人类的历史发展到今天,民主的政治还没有在实际上成为人类普遍的政治形式。这都表明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即政治文明的演进本身是需要过程的。

第二,政治发展的生态环境在政治文明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政治是由人的活动所构成的,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决定政治模式的最为直接的因素,而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其生活其中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经典性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分析了一国的地理、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以及习俗、惯例、宗教、生活方式等等人文环境对于一国政治和法律的影响机制,在政治思想史上具有很大的影响,这或许是能够说明不同国家政治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有助于推进政治文明的发展。一定生态环境因素决定制约政治文明发展的命题并不否认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性以及普世性。事实上,由于人在很多方面的共同性以及人类交往方式的改变,人类政治文明成果中带有共同性的因素日益增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充分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其发展中对于人类政治文明的作为,指出“资产阶级的这种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政治上的成就伴随着。”他们曾经还说,无产阶级的政权可以利用资产阶级的现成的政治形式。列宁后来也充分肯定了资产阶级的某些政治形式,如代议制度,他说,“如果没有代议机构,那我们就很难想像什么是民主,即使是无产阶级民主”。(1)

人类政治生活以及关于美好政治生活的理想有共同性,这是借鉴人类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以推进一国政治建设的基础。即使是一些注意到政治文明建设中生态环境因素的思想家,也并没有否认政治借鉴的可能性。英国的思想家密尔,在讨论政治制度在多大程度上是一个选择的问题时指出,一种政治模式需要满足一定的环境条件,这是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但是他用“水往低处流”的规律作喻,说“水车是做成的而不是长成的”,意在说明,人类在借鉴政治文明成果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人类的政治实践也表明,合理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来推进一国的政治建设,是可以有所成就的。

二、西方民主政治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对于美好政治生活的探求以及良好政治制度和政治技术的安排和设计。而且人类政治实践也表明,早期的很多政治主张和政治设计对于人类以后的政治生活确实也起到了不可忽略的影响。但是,以民主政权为核心的现代政治文明的源起,是从十三世纪开始的。具体来说,就是英国1215年的“大宪章”。如果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到今天已经走过365个春秋了,现代政治生活中的许多制度安排和技术设计,已达到了相当完备成熟的程度。

(一)树立了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

人民主权,就是指人民是国家权力的终极所有者,是国家权力的源泉,是国家权力的控制者,实质就是权力在民,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由于人民主权思想代表着正在上升的资产阶级的愿望与要求,因而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自然而然地把人民主权作为政治建设的指导思想。比如,法国宪法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法兰西的原则就是要建立一个“民有、民享、民治的政府”;日本宪法规定,“主权属于国民”,天皇之“地位基于主权所在之日本国民之总意”;意大利宪法规定,“主权属于人民,由人民以宪法所规定的方式及在其范围内行使之”。德国基本法规定:“主权属于人民。”美国宪法虽未出现主权在民的字样,却处处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其宪法开宗明义,“我们美国人民,为着建立一个更完美的合众国、树立正义、保证国内治安、筹设国防、增进全民的福利并谋吾人及子子孙孙永享自由幸福起见,特制定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如下。”

尽管西方各国在人民主权实现方面曾经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甚至还有极不光彩的历史,但人民主权思想的确立,从根本上否定了王权至上、神权至上、君权神授的观念,撕掉了笼罩在国家头上的神授光环,从而完成了以神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由权力在君到权力在民的伟大历史性转变,对推动西方民主制度的改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思想解放作用。

(二)创造了代议制的政治形式

现实世界中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使每一个人都去直接掌握国家权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因此,只能是具有法定选举权的公民通过选举产生代表,由代表代为议政。于是,以选举为基础的代议制应运而生。纵观当今世界各国,不仅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泱泱大国实行的是代议制,即使是人少地窄、甚至是偏处一隅的袖珍小国也实行了代议制。只有二万多人的圣马力诺,还设有六十人的议会,人口不到一万的瑙鲁,还设有十八人的议事机构。有些国家,如阿联酋、沙特、阿曼等封建色彩很浓的国家,也设有议会性质或半议会性质的代议机构。可以说,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代议制政治。而代议制是资产阶级的创造,解决了权力行使者的合法性问题,解决了权力行使者是极少数、权力所有者是绝大多数这样的矛盾,标志着人类自我管理水平、管理技术的巨大进步。

(三)确立了三权分立制衡的根本原则

所谓三权分立,指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这三权平行分设,地位平等,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