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佳明: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反映了党的根本宗旨的内在规定,也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的本质要求,但又不止于“为人民服务”和“执政为民”的思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饱含新意。
一、党的宗旨、执政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为人民服务”说的是一个革命党对待人民的立场和态度,包括了对敌人要狠和对人民要和两个方面。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党,确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在战略、策略上团结和争取大多数以夺取政权的需要。在民主革命时期,“为人民服务”带有历史的必然性,违背这一条就会失败,这是刚性约束。“执政为民”说的是执政党对待人民的立场和态度,与传统的“为人民服务”思想相比较,包括两个含义的改变,一是自身的定位改变,中共由革命党变为执政党;二是人民概念内涵的改变,人民由过去被剥削、被压迫阶级为主体的人民到所有公民。这是执政党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也是中共巩固执政地位、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执政为民”是中共的宗旨在执政历史条件下的体现和运用,是中共在执政条件下的“为人民服务”。执政党如果蜕化变质脱离人民,也会失败,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相对软性约束。
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执政为民”的理念相比较,以人为本是一个新的概念,它一方面包含和继承了“为人民服务”和“执政为民”的思想,另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指导下,吸收了人类文明的成果,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近代西方的人本思想,适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新发展和时代的新变化,提出了当代中国版的以人为本。
第一,以人为本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反映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和需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党和国家对经济运行和经济生活进行管制,高度集中的管理,经济缺乏活力,难以满足劳动者的日益增长变化的需求,也难以避免等级、特权、垄断和腐败的产生,社会成员的平等很难实现,那种体制对人的束缚和压抑是显而易见的,谈不上什么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优势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解放生产力,让人们通过自由地创造和平等地竞争满足自己生存发展享受的需要,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其核心是劳动的等价交换。交换必须明确产权主体,交换的主体必须是权利和利益统一的自由的、平等的人。市场经济要求国家法律明确和保护社会成员的自由平等权利,否认政治特权、否认劳动以外的任何交易。以人为本是和市场经济配套的观念,如果把市场经济比作硬件,那么以人为本就是它的软件,是与经济转型相适应的文化转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使用社会主义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是顺理成章的。
第二,以人为本是与对外开放战略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当今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合作与竞争的博弈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致力于和谐世界的建设。世界各国对中国更加关注,不管赞成中国的发展与否,都承认中国的发展成就,重视中国的经验与模式。中国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学习世界先进的文明成果,需要更高层次的参与全球事务,需要在更广泛的开放中发展自己。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既包含着中华民族“以民为本”“仁者爱人”宝贵思想的元素,又包含着平等博爱的西方思想元素,易于与各国人民交流;既维护了中国思想价值的特色和尊严,又接近世界文明的潮流。
第三、以人为本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与人的关系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这里讲的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国家与人民、社会与个人、各阶层各民族人民之间、集体与个人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范畴更深入,揭示了新时期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以人为本不仅讲执政者与人民的关系,而且讲社会与人、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民的"民"是一个整体,一个抽象,很难还原成具体的个人。以人为本的"人"既是一个整体,一个抽象,也是一个群体,更是每一个自然人,每一个社会人,每一个公民。不仅仅党和国家要以人为本,而且社会也要以人为本,每一个个人也要以他人为本,人人平等,一视同仁。人的范畴更社会化。人民是政治范畴,人不仅是政治范畴,而且是社会范畴。以人为本强调社会成员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价值与需要的统一,有利于道德与法律的建设,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法律和道德的权威是社会的权威,是建立在人的自觉和自律基础上的权威,是可持续的低成本的权威。政党和政权的权威是政治权威,是自上而下进行管制的权威。社会权威的发展会减少政治权威的刚性因素,增加社会稳定的弹性,促进全能和管制的政治转型。这就突出了执政党及其领导的国家与社会、国家与人民的主体的同一性和利益的一致性,国家权力与人民权利的一致性,政权稳定与社会稳定的一致性,人类自我发展与自然生态健康的一致性。
第四,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提出,是对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反映了历史的进步和时代的需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征程。当今世界和中国都处在伟大的变迁之中,面对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面对前面的千难万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动力何在?胡锦涛强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事业,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奇迹其实就是思想解放的中国人民形成的巨大社会生产力创造的。社会主义新的发展在于中国人民新的解放。今天,人的解放不再仅仅是生存和温饱的解决,只有“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人民才会焕发出新的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以人为本体现的是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对人的个体的尊重,对人的尊严的尊重,对人的自由的尊重。这种尊重是政府的尊重,也是社会的尊重,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平等与尊重。
二、阶级斗争为纲、GDP挂帅与以人为本
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在全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胡锦涛说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运动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总结,是我们理解以人为本的起点和线索。
我们对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探索分为两个阶段,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改革开放以前是第一阶段。中共的八大认识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社会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全国人民发展生产力。但是在后来的探索中,极左思想错误地把阶级斗争看作社会主要矛盾,把阶级斗争扩大到人民内部和党内,扩大到思想领域,导致“反右”、“大跃进”和“文革”的严重失误。对发展阶段和主要矛盾的错误判断,导致对党和国家根本任务的错误认识,在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上,把政治摆在不适当的突出位置,全党工作任务以政治为中心,从“政治挂帅”发展到“政治可以冲击一切”;在国家与人民的关系上,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作为根本任务,人民的利益被忽视,人的物质追求和幸福渴望受到压抑。这两个关系的颠倒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的颠倒,关系到生产力是不是处于核心位置的问题,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不是放在第一位的问题,涉及到社会主义的本质的问题;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体,人民大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由于经济长期落后,人民物质生活匮乏,文化教育落后,当家作主难以充分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难以发挥。到了“文革”时期,封建专制主义沉渣泛起,很多人信奉“有了权便有了一切”,夺权闹剧以革命的名义进行在中国大地上演,“以权为本”的价值观盛行。
改革开放到党的十七大是第二阶段。在新时期,执政党通过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和主要矛盾的再认识,向党的八大路线回归,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提出了“三步走”的现代化目标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使生产力标准、人民生活标准和综合国力标准统一起来,落脚点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面。改革开放不仅仅增强了国力,也大幅度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得到了中国人民的拥护和信赖。但是从总体上讲,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处于恢复性、探索性和转折性的发展阶段,受到客观条件和主观认识的局限,改革开放的启动是被动的、应对的和探索的。“文革”使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中国的改革开放是被“逼上梁山”,恰如邓小平所说,不改革开放,死路一条。当时只能被动地应对国内外复杂的局势,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巨变,迫使中国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下决心搁置姓社、姓资的争论,在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之间做出抉择;改革开放的准备不够,我们不知道怎么改革开放,只有靠“摸论”和“猫论”探索,发展则是恢复性的、生存型的和实用型的。从执政者角度来讲,GDP和财政收入,城乡人民收入成了政绩评价的标准;从人民的角度来讲,追求富裕生活,追求物质财富,成为巨大潮流。对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的认识上,经过拨乱反正,经济建设摆在了第一位,对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认识在实践中逐步深化。但经济与政治、与社会、与文化发展不平衡,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为地被激化。在国家与人民的关系上,强国与富民的关系认识还不深刻,很多执政者对富民不够重视,甚至少数人侵犯牺牲人民的权益谋“发展”。中国一方面创造了经济奇迹,另一方面也产生了新的问题。物质生产、经济效益和物质利益成为价值的关注点,随着收入差距的拉大和腐败现象丛生,不管是先富裕起来的人,还是低收入人群,或多或少都感到诚信的缺乏、思想的迷茫、信仰的贬值和价值的迷失。在一部分人心目中,发展是硬道理,变成了GDP是硬道理,金钱是硬道理。拜金主义、物质主义滋生蔓延,有的人把金钱崇拜与权力崇拜结合起来,搞权钱交易。见物不见人,“以物为本”的价值观正在流行。
执政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它继承了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的宝贵思想,同时提出“核心是以人为本”,使发展走向科学之路。以人为本使发展的目的、动力和发展成果的分享统一于“人”这个根本,使社会主要矛盾和党和国家根本任务统一“人”这个根本,对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大大深化了。如果说“以权为本”是第一个阶段的突出现象,“以物为本”是第二阶段的突出现象,那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人为本就是应有之义,因为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是社会主义的本意。对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理顺了经济和政治、人民与国家的关系,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开辟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境界。
三、进步的人民、增长的需要与社会主义的动力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前三十年的发展来说,不是拨乱反正,而是继续前进,是创新,是发展。现在,社会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矛盾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但是世界和中国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和人民群众的需要都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