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祥: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中国特色的政治现代化」正文
摘要: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以简称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对此,国人有不同的界定。
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要求来讲,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所提出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就应该是政治现代化+中国特色,即是说,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中国特色的政治现代化。
一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政治现代化在中国的持续过程,因此,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要"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
另一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政治现代化进程,因此,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是对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顶层政治设计文件,是中国试图从传统政治社会向现代政治社会转型的承诺书,是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纲领。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果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以简称为"国家治理现代化"。那么,何谓国家治理现代化呢?对此,国人有不同的观点,诸如:
(1)从广泛的意义上认为,国家治理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的道路、理论、制度、政策、方法的综合,它的含义很广阔,包括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基层治理、民间治理等不同层次,政治治理、经济治理、文化治理、环境治理等不同领域的治理关系。因此,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标志是"民主"、"法治"、"科学"、"创新"、"和谐",社会资源的活力竞相迸发,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社会更加公平合理。
(2)从概念变化角度认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从国家统治向国家管理再向国家治理的发展过程。
(3)从目标途径角度认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目标,但更多地可以理解是作为一种途径,通过国家治理现代化可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4)从法治化角度认为,所谓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使国家治理体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国家治理者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治理国家,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我们及时更新治理理念、深入改革治理体制、丰富完善治理体系、努力提高治理能力。
(5)从制度现代化角度认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安排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既要靠制度,又要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质干部队伍。从这个意义上,可以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看成是我们党继提出工业、农业、国防、科技这"四个现代化"之后,提出的"第五个现代化"。
(6)从治理体系转型角度认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是一个从传统治理体系转型为现代治理体系、稳步推进现代国家建设的历史过程。
(7)从政治现代化角度认为,"治理"是上个世纪末兴起的新政治概念,它不同于"统治"的概念;从统治走向治理,是人类政治发展的普遍趋势。"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全新的政治理念。从实践上说,治理改革是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相应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也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具体地说,有人认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则是从制度建设的层面提出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所包括国家的治理理念、机构设置、制度安排、法律法规等,属于政治和思想上层建筑,都是政治领域中的事情,因此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质上是要求我国实现政治现代化。
比较而言,前五种观点都偏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个性,即中国特色,而后两种观点则着眼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共性,即现代化。特别是从政治现代化角度认识和界定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观点,更具涵盖性,认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这种观点,更符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顶层政治设计,即"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因此,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要求来讲,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所提出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就应该是政治现代化+中国特色,即是说,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中国特色的政治现代化。
一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政治现代化在中国的持续过程,因此,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要"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人类政治自产生之后,就一直处于变化发展过程中。人类政治发展到近代以后,确立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因此,就称为政治现代化。对于从传统政治社会向现代政治社会的政治现代化建设,西方国家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西方学者进行概括和总结,值得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进程中选择性的借鉴。譬如: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学者,对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的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持有不同的观点。阿尔蒙德认为,政治发展的内容主要是①政治结构分化;②政治结构的自主性;③文化世俗化。派伊在《政治发展面面观》中把政治发展归纳为三方面的内容,即:①与政治系统相关的个人平等精神的持续增长,即是人民群众由消极的臣民转变为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公民;②政治系统能力的持续增长;③政治系统结构的日益分化与专业化。亨廷顿提出了四项发展内容,即是通过政治发展要实现:①组织与秩序的适应性;②组织的复杂性;③政治组织的自主性;④政治组织的凝聚性。艾森斯塔特在《现代化・抗拒与变迁》一书中提出的政治发展的四项内容是:①国家最高权力的合法性从神的庇护逐渐向世俗力量转变;②政治权力由少数人控制不断向广大的社会集团扩散,一直扩散到所有成年公民;③政治领域的范围随着立法权、行政权和其他政治权力的增大而不断扩大;④决策的对象逐步扩大,整个国民都作为决策的对象和受益者。西方未来学家认为,现代政治向未来发展的主要内容表现为:①民族国家陷于崩溃。"变为较小也较少权威力量的单位"。②官僚政治行将就木。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等级制度和官僚制度,将被"网络组织"之类的新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代替。③将以少数派的权力为基础,保障少数派的利益,反映他们的要求。④传统的代议制民主将被半直接民主或参与制民主所代替。⑤中央集权的政治结构将走向崩溃,社会将实现新的决策分工,总的趋势是权力的分散化和向下转移。③"知识阶级"将取代资产阶级而成为新社会权力体系中最具有优越地位的集团等等。
另一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政治现代化进程,因此,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如果说西方国家创造了政治现代化的现时代,那么,中国特色的政治现代化则是面向未来、追求理想的现代化进程。由此决定了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应该在借鉴西方政治现代化成果的基础上,努力超越西方国家的经验作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中国特色的政治现代化。
在国家政治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则是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但是,却不能将国家治理现代化简单地等同于政治现代化。我们认识、研究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应该运用马克思的广义政治观和"走向社会政治"理论。根据"走向社会政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高级目标要求,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在走向社会政治和推进国家与社会合作治理方面,可以有所作为,有所创新。
实际上,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是对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顶层政治设计文件,是中国试图从传统政治社会向现代政治社会转型的承诺书,是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纲领。从这个视角,就能很好地理解,为什么全面深化改革《决定》,要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且,《决定》所提出的各项制度改革和建设,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容,也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