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场思想大革新」正文
内容提要:全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问题可以用四个基本问题进行概括:为什么要提、怎么提、提什么、谁来提。“为什么要提”的问题已形成广泛共识,根本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怎么提”就是要求对唯物辩证法包括本体论、方法论、认识论有透彻把握,完整、深刻、准确地认识构建对象,明确构建的路线图,这是无法绕过、必须突破的前提。“提什么”就是要求在思辨力上浩渺博大、缜密精微,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维度上探究真理性结论。“谁来提”的问题本质上是思维能力和水平也即世界观的问题,时代呼唤精神导师,破解思想迷惘、秩序失范的世界困局,指引人类完成自近代科学和地理发现以来的浩大转折,走上公正和谐永生。伴随浩大转折的,必然是一场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思想大革新。
关 键 词:核心价值观,唯物辩证法,思维方式,近代科学和地理发现,精神导师
全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尤其是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可以用四个基本问题进行概括:为什么要提、怎么提、提什么、谁来提。全党全国务必对这四个基本问题有全面深刻准确的认识,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进而才能推动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向前发展。
为什么要提:构建和谐社会的“圣殿”
为什么要提的问题,也就是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问题,十七大六中全会的《决定》(下称《决定》)已讲得很全面很清楚,全党全国业已形成广泛共识,不需要更多的讨论。概言之,中国处于一场“五千年未有”的全面、深刻的浩大变局之中。就国内而言,在经济建设方面,主要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在文化建设方面,信仰、价值观、荣辱观、伦理道德、人的精神需要等一系列问题亟待重建和解决;在政治建设方面,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亟待提高;在社会建设方面,社会矛盾多发,社会焦虑严重,必须尽快建立稳定有效的社会管理秩序。就国际而言,以个人主义为价值核心、以美国为当代主要代表的西方文明历经三四百年仍然不能给世界带来普遍富足和安宁,世界至今尚未建立稳定秩序,特别是近几年来,资本主义的制度危机越来越凸显,西方国家处理政治危机的思维方式局限性和价值观局限性越来越凸显,国际秩序处于深刻的变革、动荡之中。就全人类而言,人口、气候、资源、能源、环境等问题,突兀而坚硬地摆在奔行的道路上,绕不开、躲不过,人类处于深刻的危机当中。面对这样一种内外形势,中国迫切需要全面深刻理解浩大变局的总根源,迫切需要探索出系统性解决危机的方案,迫切需要健全全方位的、和谐稳定的社会的、政治的规则和秩序,这不仅是为了中华民族复兴,也是为了世界和谐与人类永生。
之所以可能是中国能够化解人类危机,基于两个事实:其一,中国是唯一具有五六千年甚至更久远连续历史的文明体,同时也具有完整的两百多万年的进化史;其二,中华民族在经历近代落后挨打的局面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九十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又重新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足以表明,中华文化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秉性,这在世界范围内是绝无仅有的。这种内在秉性一旦被人们所认识、掌握并加以改造,很有可能为世界和谐、人类永生发挥支撑和引导作用。其他文明都不具备这种内在秉性,所以能够为世界和谐与人类永生起支撑和引导作用的可能性很小。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要意识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认识上就是要洞悉中华文化的内在秉性,在实践上就是要健全完善政治体制。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皇冠上的明珠”,但我们要构造完善的主体是社会主义的“皇冠”、“皇袍”、“皇座”,乃至“圣殿”。
怎么提:前提是对唯物辩证法的透彻把握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是个极为宏大、极为复杂的事物。怎么提的问题,中央早有明确的科学界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必须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完整、深刻、准确地认识构建对象的整体、本质和基本关系,从根源上认识清这四个基本内容,才能正确推进文化强国战略。这是无法绕过、必须突破的理论前提。为此,要阐述三个基本问题。
首先,实现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事物的完整、深刻、准确的认识,必须实现五大突破。
第一,视野上的突破。视野决定事业的广度、高度和深远度,思想理论工作者乃至中华民族必须实现视野的伟大突破,达到宏阔深邃的境界,这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前提、根本保证和皈依目标。其一,视野是人和人类的第一智慧,道理很简单,任何事情只有先看得到、想得到,然后才可能做得到。视野直接体现思想能力和水平,直接反映思维的角度、广度、高度、深度和精细度。破解包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内的一系列重大思想理论难题,基本前提是必须实现视野的伟大超越,洞悉宇宙真理,贯通古今中外,透视人类未来,运用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复杂事物。其二,自近代科学和地理发现以来,世界展现在人类的面前是无差异的,而人类却仍以有差异的眼光看世界,这正是全球化进程中诸多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也正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内心纠结、思想迷惘的根本原因。时至今日,主观世界的差异性与客观世界的一致性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得不彻底解决的时候了。构建和谐文化的实质,就是要建立与客观世界相统一的世界观体系,运用客观世界规律性即宇宙真理自觉调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两大根本矛盾的运动,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宏阔深邃的视野是中华民族的必然皈依。其三,真理之路就是多难之路,五千多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史无可辩驳地表明,真理精神就是民族精神的灵魂和底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根本的就是要实现真理精神的伟大复兴,宏阔深邃的视野使中华儿女既坚定着对真理的敬畏、信仰和追求,又激励着对真理的遵循、弘扬、捍卫和超越,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第二,唯物辩证法研究的突破。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指导理论的灵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关键就是要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对唯物辩证法作了重要阐述,对唯物辩证法理解最精深的是毛泽东同志,他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是我党最重要的思想武器,代表了迄今为止唯物辩证法研究的最高成就。遗憾的是,即便是《矛盾论》也没能把唯物辩证法完整、彻底地阐释清楚:《矛盾论》正确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哲学问题,但是没有系统地论述矛盾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这一最核心、最抽象、最复杂的问题,由此造成对一些重要的哲学问题没有论及,对个别问题--(如事物发展的动因)的论点和论证也有商榷之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三十年实践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成就,需要在哲学层面上,也就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层面上进行归纳和总结,需要清晰地阐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在的理论逻辑。此外,对构建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理论要进行哲学上的探究以便正确推进。
马克思主义学说自创立到现在已经一百五十多年了,无论是基于过去、现实还是未来,现在是必须对唯物辩证法进行完整、彻底、准确阐释的时候了。毛泽东同志七十多年前就已经站在了唯物辩证法的高峰,改革开放三十年使我党从实践的层面上或者说是政治理论的层面上把对唯物辩证法的认识推上了新高峰,我们从哲学上完整、彻底、准确地阐述唯物辩证法,要素业已俱备,时机业已成熟。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完成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兴党兴国复兴民族的战略任务,首先要攻克的堡垒就是唯物辩证法,可以依凭的工具也是唯物辩证法,达到的目标还是归属于唯物辩证法。
第三,逻辑上的突破。宇宙的万物万法,都遵循一定的逻辑。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生产活动、社会活动、科学研究,人的一切活动包括思维运动、言行举止,都遵循一定的逻辑,逻辑不通,就是错误,就无以为继。
人类社会运动遵循既定的历史逻辑。我们只有从九十年党的历史、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五六千年文明的历史,乃至中国人整个两百多万年进化史的事实中清晰地把握历史逻辑,才能洞察未来人类社会发展大势,从而能够以宏阔深邃的时空视野审察我们现行的体制机制、发展思路和具体举措,进而依凭客观规律作出正确调整、修改、完善和创新,实现“终极设计”。
意识形态的斗争也可以说是逻辑的斗争。逻辑正确,意识形态就有生命力;逻辑错误,意识形态就丧失生命力。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归根结底就在逻辑上的通与悖上。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就在于它的理论逻辑性是极为强大的。
思想理论上的任何观点,都有它内在的逻辑,这些观点及其逻辑都依附于特定的范围和条件,表现在实践上,都受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而且,由于思维本身的抽象性,许多观点都进入不了现实的层次,在实践中行不通。目前诸多关于核心价值观的提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提出者对自身认知能力能够理解的问题有一定程度的逻辑把握;但又都没有完全的道理,都没有完全理解问题本身所处的范围和条件。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世界秩序失范、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宏大背景下提出来的,要解决问题,形成共识,在视野上必须洞悉这一背景,在逻辑上必须融会贯通一切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实现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
对宇宙真理的理论诠释,唯一无可辩驳的就是逻辑。孔子反复强调“吾道一以贯之”,意思是说他所有观点的逻辑性是一以贯之的,这正是孔子思想具有永恒生命力的根源。今天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思想理论的根本性创新,方法论前提是必须实现对逻辑理解的伟大突破,洞悉宇宙真理无穷大无穷小的一以贯之的逻辑。
第四,文化理论、文化认识上的突破。现在,改革包括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不能再“摸着石头过河了”,必须对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有整体性、本质性认识,才能正确推动改革前进。关于文化建设,对三个基本问题必须有准确认识:文化的本质,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传统文化、西方文化、革命文化等实体文化的性质。准确认识文化才能正确建设文化。
构建和谐文化在时间上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讲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就是讲文化建设等不得、轻不得;另一方面,考察文化形成规律,一种新文化成熟定型需要漫长的时间,另起炉灶的方式不能满足时代急需,必须是在经历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原有文化基础之上的更新再造,文化建设慢不得、错不得。如何妥善解决两方面的压力?唯有把和谐文化根植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从整体上、性质上把握传统文化,依据宇宙真理,对传统文化进行适应现代世界观的更新再造,才能保证文化建设的正确性、快速性,才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赢得极为宝贵、极为必要的战略时间。
从本质上来说,文化是民族的世界观。就逻辑关系而言,民族代表人物的世界观与民族的整体世界观是同质的,这就为认识实体文化的性质提供了研究线索和理论根基。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革命文化都是繁杂的、抽象的,不可能直接去认识,那么就必须通过其文化代表人物的思想去认识。认识文化代表人物的思想,最根本的就是认识其哲学思想,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是孔子,革命文化的代表人物是毛泽东,他们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和《实践论》、《矛盾论》中。因此完整、准确地解释《论语》,读懂两论的思想实质,就是打开认识实体文化之门的不二钥匙。
第五,对思维方式认识的突破。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是人的一切行为的控制力量,思维方式是当然的决定民族文化本质的因素。中国人侧重共性,西方人侧重个性,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价值观的取向和文化的命运:中华文明体现出凝聚性、包容性,西方文明体现出扩散性、排斥性;中华文明的发展是通过革新完善来实现的,西方文明的发展是通过另起炉灶来实现的。
考察近三四百年来的世界历史,各种文化内部的发展浩浩荡荡,文化间的交流交锋交融也浩浩荡荡。跟三四百年前相比,纵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