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来谈“打黑”:决不是刻意而为 而是不得不做

作者:薄熙来谈“打黑”发布日期:2011-12-05

「薄熙来谈“打黑”:决不是刻意而为 而是不得不做」正文

集各方智慧,探索共富之路

12月3日,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与市领导何事忠、徐鸣,会见了重庆卫视《共富大家谈》栏目的专家学者。两个多小时里,大家围绕发展、民生、共富等问题,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下午5点,市委礼堂会见厅内,刚结束一天参观的专家学者们难抑心中激动,低声交流着心得体会。薄熙来走进会见厅,与大家一一握手,亲切问候。

“《共富大家谈》这个栏目办得很好,我也经常看。‘众人拾柴火焰高’,任何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去看,就会更全面、更客观,给人更多启迪。重庆正在探索一条民生导向、共同富裕的发展之路,需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作为各领域的专家,眼界开阔,学养深厚,希望大家畅所欲言。”简短的开场白后,专家学者们争相发言,谈感受、讲意见、提建议,薄熙来也不时插话,与大家亲切交流。

共富的核心是抓住民心,体现了绝大多数人最强烈的要求,让人民群众真心实意拥护共产党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说,重庆我来过几十次,仅今年就来了4次,对这块土地充满了感情。这次参加《共富大家谈》栏目,特别是经过几天参观,我有两点很深的体会:重庆的改革探索,切实践行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共同富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很值得研究、总结和推广。

新华社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总编陆小华说,这些年,重庆找准了推动科学发展的3个支点:一是民心支点。共富的核心是抓住民心,体现了绝大多数人最强烈的要求,让人民群众真心实意拥护共产党。二是发展支点。两江新区开发,西永微电园建设,渝新欧铁路开通以及海、江、路大联运,开创了重庆发展的新格局。三是变革支点。公租房建设、地票交易、林权改革等探索,释放了体制变革的效应。重庆的探索极具传播价值,应该用全球视野审视其价值,扩大传播的范围。

《中国改革报》副总编傅桃生则建议,在推动农村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注意保护和开发好耕地。同时,应该探索欠发达地区如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使重庆经验更具推广价值。

重庆人民齐心协力,改善民生、促进共富,真可谓“唤起民众三千万,促进共富同心干”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杨杜是《共富大家谈》栏目主持人,他说,《共富大家谈》定位为“聚焦共富,大家论坛”,很有时代性,价值重大。下一步,应该以重庆为样板,集大家之智慧,站中国之高度,展世界之视野,力争把节目办得更好。

人力社保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基础理论室主任马小丽说,共同富裕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动力。重庆提出的“共富十二条”,具有创新的思想、量化的指标,操作性很强。无论是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公租房建设,还是设置交巡警平台,都是造福百姓的实事、好事,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应该好好的总结提炼,加以推广。

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原副局长贾小梁说,重庆人民齐心协力,改善民生、促进共富,真可谓“唤起民众三千万,促进共富同心干”,精神令人震撼。重庆将改革、发展、民生、打黑、反腐结合起来,探索实施了一套系统工程,深得人心,效果明显。这些经验符合老百姓的利益,如果连续埋头苦干,一定能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推动改革发展的新浪潮。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说,重庆积极探索地票交易,推动要素市场化,在全国都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建议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对农村人口的调研和布局,因地制宜,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重庆应该大胆地、理直气壮地走下去,为中国未来改革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趟出一条新路

央视财经评论员马光远说,重庆是中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一直想来看一看,了解重庆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次参观了两天,印象十分深刻,重庆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名副其实的发展之都、改革之都、开放之都、共富之都、正义之都。重庆把经济、社会、民生三位一体加以考虑,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的路径,促进了良性循环,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这些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做事情难免会有一些非议,但重庆应该大胆地、理直气壮地走下去,为中国未来改革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趟出一条新路,那将功不可没。

国新办五洲传播中心总编李向平说,重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人间的真情,不仅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也将夯实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推动公租房建设,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也是致力于破解一个世界性难题。这些推动共富的努力,是一个国际性话题,也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我们应该继续努力,把《共富大家谈》办好,在国际上形成影响力。《人民日报》理论部副主编于春晖也表示,将努力总结、报道好重庆的经验,推动全国的科学发展。

内陆地区要扩大开放,需要研究如何在人才、市场、环境和通道4个要素上下功夫

薄熙来说,各位专家的意见很有见地,听了很受启发。大家谈到发展的动力,西部开发开放的形式,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如何推动共同富裕,等等,都是我们正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同志提到“重庆模式”,其实我们从未讲过“模式”,我们只是围绕重庆自身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些探索,没有什么结论性的东西,更不到“画句号”的时候,需要在实践中不懈地探索。

薄熙来说,改革开放30年,东部沿海有了很大进步,今后30年,西部要实现科学发展,是一个很大、很难的课题,需要更多创新和探索,如果只是照搬沿海模式,这篇文章就很难做。比如开放的形式,沿海走“两头在外”的路子,西部就不一定都能走得通,运距过长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内陆地区要扩大开放,需要研究如何发挥后发优势,在人才、市场、环境和通道4个要素上下功夫。这些年,重庆推动公租房建设,3年建50万套,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住着方便、省心,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稳定、充足的人力资源。论市场,西部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60%,本身就是个大市场,进一步提高百姓的消费能力,拉动内需,是重要的途径。我们还推进“森林重庆”建设,每年投入120多亿,种了很多香樟、银杏、桂花等大树、好树,这不仅让市民多吸氧,投资环境也有了质的改善。随着渝新欧铁路开通运行,我国又有了一条大运量、低成本的国际贸易大通道,西部也由对外开放的“三线”变为“一线”。国家还支持重庆设立了西部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由于几大发展要素日臻完备,重庆对内外客商的吸引力就越来越大,很多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到重庆投资兴业。2007年,重庆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今年有望达到100亿。重庆在“引进来”的同时还尝试“走出去”,去年对外投资了50亿美元,今年力度不减。

薄熙来说,深化改革,也要紧扣民生和共同富裕。重庆大规模建设公租房,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地票交易,在财政的支持下,发展5万家微型企业,解决40万人的就业问题,都是围绕民生。改革为了谁?改什么?怎么改?最终走到哪里去?我们的体会是,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而发展的目的是改善民生。只有紧紧围绕民生,让老百姓尝到甜头,共享发展的成果,改革开放才能体现出社会价值,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

共同富裕是最长远、最持久的动力,而且是发展和民生双赢的选择

薄熙来说,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我认为,改革和开放是动力,民生和共同富裕也是动力。大家常讲,共同富裕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全正确!我看还可以加一句―――它是贯穿于发展全程的动力,是最长远、最持久的动力,而且是发展和民生双赢的选择。只有走共同富裕之路,才能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发展才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和社会的合理性。如果出现两极分化,广大群众只能在旁边看,而不能共享经济成果,他们会做何感想?怎么会有发展的积极性?!如果拉大了贫富差距,整个社会的消费又怎能上得去?最终就会导致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失衡,发展难以持续。

薄熙来说,改善民生、促进共富,还能大大降低维稳成本。其实,维稳是治标,民生搞好了是治本。老百姓都是通情达理的,这些年,重庆努力落实“民生十条”、“共富十二条”,群众生活好了,社会自然就稳定了。老百姓真心实意的拥护党和政府,齐心协力谋发展,何事不成!所以要把有限的物力和财力,投入到改善百姓生活上。共同富裕紧扣民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不仅是发展的目的,也是过程,还是动力,对培育市场和维护稳定都起到重要作用,一定要摆在突出位置上。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内容就是共同富裕,宗旨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

薄熙来说,这些年,重庆坚持走民生导向、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市委开了几次全会,提出了“五个重庆”,出台了“民生十条”、“共富十二条”,努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都是紧紧扣住民生,努力推动共同富裕。

薄熙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共同富裕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正是因为努力践行这个宗旨,我们党才得到人民的拥护,并由小到大,最后取得全国政权。现在要巩固执政地位,也一定要坚持这个宗旨,如果丢了这个宗旨,后果不堪设想。在一些人眼里,学西方才是“往前走”,继承和发扬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就是“左”,就是走“回头路”,纯属奇谈怪论。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博采众家之长,吸收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正确的、必要的;包括西方思想文化领域的好东西,我们也要虚心学习。但中国有自己的特点,中华民族有自身的追求,十几亿人要走出、也能走出一条符合自己国情和大众满意之路。我们是优秀的民族,有着几千年灿烂的文化和伟大的创造力。今天应该为人类创造些什么呢?我看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内容就是共同富裕,宗旨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

如果能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往前走,让十几亿人民都受益,都满意,那我们就成功了

薄熙来说,当今世界面临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公平正义、共同富裕。我们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这一追求。改革开放之初,小平同志就反复强调共同富裕,要求“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他还严肃指出,“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最近,他的胞弟、百岁老人邓垦,也为我们写了两幅字:“自强不息”,“两手都要硬”,对重庆是很大的鼓励。

薄熙来说,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共同富裕是重要的一条。能不能做到,不仅事关社会主义道路,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刚才有同志提出,我们是否能拥有一些“国际话题”,我认为,共同富裕这条路走通了,就是最大的国际话题。欧美各国在两极分化中度日,而中华民族走到今天,正像毛主席当年所说,“要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如果能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往前走,实现经济繁荣、国家富强,让十几亿人民都受益,都满意,那我们就成功了,而且这不仅是共产党的成功,也是中华民族的成功,是我们对人类的贡献!这将最直接地证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只是理论,更不是空想,而是有效的社会实践,能使中华民族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伟大群体,由穷致富,由弱到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会使亚非拉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之一振,受到极大的鼓舞。

重庆地处西部,还带着18个贫困县,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大、能量小。我们只是希望多做一些尝试,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体化,把“三个代表”与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如果重庆能把这条路走通、走好,也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进行了具体而实在的探索,对西部兄弟省区也是一个借鉴。

在“打黑”的范围上,既不缩小,也绝不扩大;在定性上,既不压低,也绝不拔高

薄熙来说,对重庆的“唱红打黑”,社会上有些议论,主要是对情况不了解。重庆的“打黑”决不是刻意而为,而是不得不做。当时,公安部挂牌督办的命案还有不少未破,设想,一个人被害,会引发多少人的痛苦?!我们常讲民主,而生命权、健康权是人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要靠国家权力来保护和实现。我们为政一方,如果打不掉黑恶势力,那政府的公信力何在?又如何维护人民民主和社会正义?所以要痛下决心“打黑”,以消除这些家庭积压多年的心头之怨。我们在“打黑”过程中始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办案。在“打黑”的范围上,既不缩小,也绝不扩大;在定性上,既不压低,也绝不拔高;不枉不纵,实事求是,是什么就是什么。“打黑”的过程与反腐相结合,挖出了文强、陈洪刚等一批腐败分子。文强一个人就占了20多套房子,陈洪刚有30多套,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