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兴:发展环境软实力的认知原理与实践原则――"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境国策与战略思路

作者:唐代兴发布日期:2014-09-24

「唐代兴:发展环境软实力的认知原理与实践原则――"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境国策与战略思路」正文

内容摘要:环境软实力即环境能力对地球生命和人类生存所发挥出来的柔性滋养与再生功能。发展环境软实力,是因为当前维系人类生存存在发展的环境能力衰竭、环境软实力丧失,发展环境软实力就是恢复环境能力,使其重获滋养和再生地球生命和人类生存的功能。恢复环境能力的努力行动,必须接受层累原理、突变原理和边际效应原理的引导,并在此基础上遵循共互原则和惟生命原则。此两大伦理原则的实践落实,就是既尊重自然、生命、事物的本性而不作为,又要在必要的作为中担负起对环境的维护责任。

关键词:环境能力 环境软实力 认知原理 共互原则 惟生命原则

本文是《环境软实力:一种治理与发展的新思路》的继续。《环境软实力:一种治理与发展的新思路》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A.为何要研究环境软实力?B.研究环境软实力要解决什么问题?C.环境软实力研究的对象目标和基本内容。本文将承此而讨论发展环境软实力的基本认知原理和实践原则。

概括地讲,环境软实力,是指环境在其自组织、自生长、自繁殖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对地球生命和人类生存的柔性滋养与再生功能。根据这一定义,理解环境软实力,必须抓住两点:第一,论环境软实力,实质上是讨论环境的功能发挥问题。大凡论功能,都是指一物对它物发生的作用、产生的影响。所以,功能论都是它者论。论环境的功能,同样是相对环境所能够指涉的它者言,这个"它者"就是地球生命和人类。环境软实力,是指环境对地球生命和人类生存发挥其柔性的滋养与再生功能。第二,环境对地球生命和人类生存发挥其柔性的滋养与再生功能,必以环境本身具有自生境能力为前提。环境的自生境能力亦即环境能力,它是环境自组织、自生长、自繁殖能力的简要表述。环境是否保持其自组织、自生长、自繁殖能力,这是它能否发挥其对它者的柔性滋养和再生功能的根本标志。

环境软实力的这两个方面的自身规定性揭示了两个要点,它为我们探讨"发展环境软实力"提供了基本的路径:第一,发展环境软实力,就是促进环境充分释放其对地球生命和人类生存的滋养与再生功能。从这个角度讲,探讨发展环境软实力,就是进行环境功能研究。第二,由于环境之滋养与再生功能的发挥,必以环境能力的有无和强弱为前提:环境总以其自生境能力而释放出生它(滋养和再生他者)的功能来。因而,发展环境软实力,实际上是发展环境能力。所以,研究环境软实力的发展的核心问题、关键问题,却是研究环境能力的生成强化问题。在环境生态异常恶劣、环境能力日趋衰竭的当前情势下,研究发展环境软实力的基本问题,却是如何恢复环境的自组织、自生长、自繁殖的自生境能力问题。

要探讨如何恢复环境的自生境能力,须先了解环境的自身构成机制。

1、环境软实力释放及收敛机制

研究环境软实力,须首先研究环境能力。

研究环境能力的必须前提,是了解环境的构成机制。

"环境",相对生命物而论,是指生命体得以存在并敞开其生存的空间条件。生命体得以生存敞开的这一空间条件,一旦被人所意识地思考,就产生了"环境"意识和"环境"概念。所以,特殊地讲,"环境"又是对生命体得以存在和生存的空间条件的意识的产物。当我们这样来陈述"环境"时,实际上突显出三个事实:第一,环境是客观存在体,它不以任何人的意识为转移,因为环境是按照自身的方式而存在而发挥其维持生命体存在和生存的功能的。第二,人的存在和生存必依赖于环境、并须臾不能离开环境。第三,自人类有了改造自然的能力之后,人对环境的意识及其意识的取向,在事实上构成了影响甚至决定环境状况的根本性力量。

环境本来是一个整体,但因为人意识地分类的缘故,使环境获得了广狭含义的区分:狭义的环境,是以人为圆心的"环境"概念,它是指人类存在和生存所依赖的一切自然条件的总和。这个"环境"概念体现三个方面的认知认知取向:一是将人自己看成是环境的主体,即人构成了环境的起点和目的;二是将环境视为与主体化的人相对的纯粹客体;由此形成第三,人是环境的主人,环境是为人所用的。在人与环境的关系构成中,环境只具有为其所用的使用价值,它具有静态的、非生成的、非生命的特征,它就是并且只是人的使用物。

这种狭隘的"环境"认知得以生成的观念来源,却是机械论世界观和以机械论世界观为导向的类型化的二元分离认知模式,它是对在这种僵化的二元分离认知模式下所形成的"自然死亡"论观念的抽象表达。因而,发展环境软实力,必须彻底地抛弃这种片面而僵化的环境观。

广义的"环境"概念,也就是真正意义的"环境"概念,是指地球上的生命体得以存在并敞开生存的全部空间条件。这个"环境"定义看起来很简洁、简单,实际上包含了很丰富的内容:

首先,"地球上的生命体",既指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也指人,更指地球上的所有物,比如一块石头,一条河,一座房屋,以至于一株花草等等,也具有生命性,都是生命。什么是生命?简单地讲,生命就是能够发生生变功能的存在体。[1](P50-58)

其次,凡是构成生命体存在和敞开生存的条件就是环境,这就意味着生命体与生命体在其存在和生存上是互为条件的,即此一生命体构成了彼一生命体存在和生存的条件,反之,亦然。比如,露台上怒放的绿色的植物,构成我一家人能够绿化的和诗意地生活的自然条件,反之,我这一家人也成为露台上那怒放绿色的植物的自然条件,因为它们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生存,而我这一家人才是给予它生存的基本条件的提供者,因为在这七层高的楼房露台上生长的植物,没有人给它们定时提供水分,这些赋予人生命情调和诗意浪漫的植物是会很快就死掉的。而对一个处于高空中生活的家庭来讲,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的点缀,其具体的环境生态也就没有了生意感,没有了生命的气息而处于死境状态。

其三,在地球上,生命体的互为体用,就构成了环境。生命体的互为体用,既可做微观的表述,比如,这座山、这条河与那个村庄及其居住在这个村庄里的人之间,就是一种互为体用的环境关系,即这座山、这条河是这个村庄及其居住在这个村庄里的人们得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个村庄以及居住在这个村庄里的人们也构成了这座山、这条河的空间条件(即环境),因为这个村庄里的人们如何对待这座山和这条河,这座山和这条河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生态状况。生命体之间的互为体用,更有其宏观表达。比如,以成都为例,气候适宜、空气清洁、风调雨顺、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成都人生存的良好自然环境,所以,成都成了"天府之国",成都也有"休闲养老"盛地的美誉。但战天斗地和不断加速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跨越式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城市规模无度扩张,人口爆涨、水泥森林吞噬了富饶的成都平原,甲壳虫般的汽车挤满大道小巷……它又以最快的速度改变着成都的自然环境,比如雾霾与污染,这就是成都之自然环境与人力环境互为体用的生成性表达。生命体的互为体用,可以概括地表述为人与生命互涵、自然与社会共生。因而,人与生命互涵、自然与社会共生,这是对"环境"的真实表述。

其四,在人与生命互涵、自然与社会共生这一认知视域中,环境获得了整体与局部之分,比如,一座山、一条河、一片农田、一座树林,还有一座小石桥、几条纵横交错的泥石路,以及几个散发着臭气的茅坑式的粪便池等等,构成了这个村庄的具体自然环境,然而,雨水充沛、气候适宜、阳光充足、物产丰富,却构成了这个村庄及其周边区域的整体环境。

环境的局部性呈现,构成了微观环境。具体的人与人、具体的人与物、具体的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互为体用,就构成了具体的生命、具体的人或具体的物的微观环境。比如,中国的经济改革开放发展,也使高校展开殖民掠夺式的圈地运动,现在几乎每所大学都有几个校区。落实到一所学校来看,假设其八百亩的老校区与三千亩的新校区,其所构成的具体校园环境是大一样的。因为三千亩的新校区,地盘约是老校区的四倍,建筑全部是新式的,道路宽敞、甚至车水马龙,但道路是道路、建筑是建筑、树木花草仍然是树木花草,它完全是用物质或者钞票堆积起来的,所呈现出来的是物的新气象,它与人的关联性是物质条件与生活享用上的关联性,而不是历史积淀、知识、学问、思想、创造、成长上的关联性,不是文化和智慧的历史性传承与弘扬意义上的关联性。老校区在这些方面却全是劣势,没有任何气派可论。但老校区的校园虽然狭窄,其空间却很宽广;房屋虽然破旧些,但底蕴却十分浓郁;道路虽然并不宽敞且多有弯弯曲曲,但内涵十分丰富。树木当然是树木,但树木又不只是树木,因为它的土壤不是单一的泥土,而是融进其历史化的人文情感、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气韵、人文理想、人文气象,因而,校园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株草,每一座房屋,都融进了古今之思的灵魂,都化生了中外之文的意韵于其中。

环境的整体性呈现,就形成了宇观环境与宏观环境。仅就社会论,其宏观环境就是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社会,其宇观环境就整个人类世界;就自然论,地球构成地球生物的宏观环境,或者地球生物圈构成地球上的物种或物种个体的宏观环境;生生不息的宇宙,则构成地球生物的宇观环境。

环境虽然敞开其宇观、宏观、微观三个层面,但它们却并不是各自独立、自行其事,而是要通过整合才可发挥其功能。整合宇观环境、宏观环境、微观环境的动态方式,就是气候的周期性运行;气候的周期性运行的展开方式或者表达方式,就是风调雨顺。因而,环境发挥其对地球生命和人类生存的滋养与再生功能,是通过气候的周期性运行而带动其宇观环境、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发挥其整体性功能,即风调雨顺功能。

                   宇宙运行←  

→          太阳辐射  →宇观环境

                                               

                  大气环流  

                                                   (环境的功能发挥方式)

        森林・草原                            →气候周期性运行・风调雨顺

            海洋・江河  →地球→宏观环境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