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淳亮:暧昧不利于两岸关系」正文
暧昧是弱者的行为方式,马英九、蔡英文在两岸关系上的暧昧,正显示他们面对美国、中国,面对台湾分裂游移的民意时感到的脆弱。与马、蔡不同,统一是大陆的阳谋,将统一后的两岸关系更为清晰的向外界宣告,也是大陆的责任。
蔡英文与马英九的选情胶着,使相当多人颇感烦恼;大陆明明释出了诸多善意,何以仍有那么多的台湾人“执迷不悟”。
但是多年来的民意调查显示,台湾人民实质上并无为独立而战的意志,台湾人民在面对战争时,似乎是不抵抗多于抵抗;就此来说,民众确实期望两岸关系的稳定。大陆于2005年3月14日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后台湾的反应,也可提供一些线索。当年3月26日绿营随即举办了“三二六护台湾大游行”,参与民众甚多;但3月底到5月,蓝营主要领导人陆续前往中国大陆,举行“破冰之旅”、“和平之旅”与“搭桥之旅”,却也获得绝对多数的民意支持。
但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从台湾的大陆委员会“民众对开放速度的看法”民意调查得到启发。从1995年到2005年中,向来仅有四分之一以下的民众认为两岸交流开放“太慢”,与认为“太快”者人数相近,多数人认为速度“刚好”,少数“不知道”。到了2005年冬天以后,认为“太慢”者增至三分之一以上,在2008年3月的民调中几乎为认为“太快”者一倍。然而选后民意立即大幅翻转,从当年8月迄今,认为交流太快者一向为太慢者约一倍。从2008年之前的民意可以看出趋势有利于国民党上台主政,之后三年多的两岸民意却绝不有利于马英九的继续执政。
民意调查显示台湾人民对外在环境的机警,这种机警虽然可能由于大陆的进一步崛起而变得有利于统一,但目前仍未发展到此种转折点。关键在于,民众对两岸关系的看法,包括对于“民主”的在意,都有着理性的基础。对那些不断被提醒台湾曾被满清政府与国民党出卖或镇压的历史的诸多选民,很容易就对所谓“不民主”的中国大陆感到不安。何况大陆的人均所得尚仅美、日十分之一,中国大陆的崛起还未发展到令台湾人愿意或能够脱离美国保护的程度,因此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台湾的中国认同的流失,毫不令人意外。
美强中弱、台富陆贫,以及两岸分立的现实,给予“台湾认同”根本的动力,那么中国应该怎么办?
笔者认为,除了继续累积实力,发展经济、推进政治改革,还应适时的展现中国大陆的“祖国”地位。既然中国大陆视台湾为中国的一部份,并以此在外交上限制台湾的国际参与,军事上恐吓台湾分裂势力,则更应单方面给予台湾明确的身分,更为清晰的定义台湾与台湾人在中国之内的地位。例如台湾“地方当局”的旗歌地位,台湾人参与中国政治的方式,台湾人民作为中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都应该以法律明确的说明。当权利可以行使,围绕此权利的义务,才能成为被讨论的对象。
暧昧是弱者的行为方式,马英九、蔡英文在两岸关系上的暧昧,正显示他们面对美国、中国,面对台湾分裂游移的民意时感到的脆弱。与马、蔡不同,统一是大陆的阳谋,将统一后的两岸关系更为清晰的向外界宣告,也是大陆的责任。
大陆要求台湾人不要选谁、不应如何,但却将什么是统一、如何统一等问题推托给“两岸协商”,无疑是轻忽了大陆做为统一主体的义务。只有大陆先讲清楚、说明白,台湾人才会知道大陆的政策目标究竟是什么,“统一”才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也只有当大陆能够提出一个足以诏告四海的说法,“和平协议”才不会是票房毒药。
(作者是中国科技大学(台北)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