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孔立:蔡英文面临的抉择」正文
民进党中央在“呛马、反中”游行之后,支持陈菊访问中国大陆,引起海内外各界人士的瞩目。对此,蔡英文表达了如下态度:一、尊重陈菊的大陆行;二、“民进党的支持者必须成长”。这是否意味着蔡英文赞同陈菊访问大陆,并且要民进党的支持者也赞同这一行动,要大家认识到与大陆接触的必要性,要改变以往“逢中必反”的旧思维,要务实地面对两岸关系?如果是这样,民进党的大陆政策就有可能出现新的变化。
其实,蔡英文任党主席之前,在检讨民进党失败的原因时,就表示要“建立新的中国论述”,换句话说,过去的两岸政策以及对待两岸关系的态度必须有所改变。我当时就认为她已经抓住了要害,可是一年来在这个方面却没有太大的进展。
必定有所反思
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她首先需要“重拾民心”、“团结全党”。保证民进党不分裂似乎成为她任内第一要务,在这个方面她需要付出很多精力。此外,年底选举是她面临的第一次重大考验,如果选举失败,她就要鞠躬下台。面对民进党财务困难,募款也是一件头痛的事。再加上“三不五时”还要举办一些“呛马反中”活动,这一切已使她疲于奔命,因而就无法致力于建立“新的中国论述”了。既然没有新的论述,只好一直沿用旧的论述。
但是,形势的变化迫使她必须面对现实。由于马英九上台以来,彻底改变了陈水扁与大陆对抗的政策,两岸关系出现和平发展的局面,两岸关系缓和,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符合台湾民众的意愿,台湾社会也因此获得收益,马当局显然得分。马英九说:“两岸交流一年来进展巨大,多数民意认同,民进党却上街头反对。”面对多数民意,蔡英文不可能不有所反思。
当然,民进党内对两岸关系的看法并不一致,蔡英文要获得全党的共识相当困难。但应当指出,民进党内有相当多的人士有比较务实的态度。早在民进党执政时期,就可以看到以下的言行:
吕秀莲说:“两岸和平共存,不应有仇恨。应当合作,共存,共荣。”谢长廷说:“由两岸政策带动经济成长。要化解现有困境寻求突破,台湾只能选择同大陆直接协商对话。”他又说:“保持对话,避免冲突。两岸要和平,经济要发展。”2000年谢长廷拟以高雄市长身份访问厦门,厦门市长朱亚衍发出邀请,民进党内有人认为“能交流就是好事”,希望促成“党对党谈判”,可是却受到陈水扁的阻挠。陆委会则以“与现行法令不符”为由,不予放行(当年的陆委会主委就是蔡英文)。
应先调整政策再调整“论述”
现在,吕秀莲表示有意访问大陆,提出民进党要“调整两岸关系”。许信良也提出民进党要“改变两岸关系的立场”。李文忠说:“民进党是怎么面对主权与两岸经贸这些议题的?直到目前,台湾社会看到,我们所做的,就是反对!”于是他主张“找回民进党两岸主张”,“鉴于中国在台湾对外经贸重要性,我们必须正面看待与中国的经贸往来”。段宜康也表示,“民进党必须承认,台湾与大陆的交往已是无可回避”。从这些事实,使我相信许信良所说“民进党对两岸关系调整的想法和力量在积聚中”,应当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但他认为调整的“时机未到”。
我认为陈菊访问大陆给蔡英文提供了一个机会,如果陈菊能够正确地传达她与大陆高层接触的感受,转达大陆方面对开展与民进党交流的诚意与善意,蔡英文就不必担心被“统战”,而能大胆地面对现实,致力于两岸关系的调整。
如果蔡英文敢于利用这个机会,在党内开展一次两岸政策大辩论,敢于说服支持者向正确的方向“成长”,认清当今局势,正视台湾人民的利益,放弃过去对大陆的成见,分辨出“登陆”、“西进”不是“卖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才符合台湾人民利益的观念,及时调整两岸政策才有希望挽回民心。
蔡英文不久前表示,民进党对大陆的态度与关系没有“故步自封”。这是正确的态度。大陆方面一再表示愿意与民进党沟通,陈菊到访就是一个例证,也是民进党调整两岸政策的一个时机。
当然,要建立“新的中国论述”需要时间,民进党内有许多对两岸关系有深入研究的人士可以在这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中国事务小组”完全可以承担这一重任。不过,在“论述”出台之前,调整两岸政策则可以先做。在这个方面,蔡英文应当做出果断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