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定之:关于危机下金融助推经济发展的几个重点

作者:蒋定之发布日期:2009-08-04

「蒋定之:关于危机下金融助推经济发展的几个重点」正文

记得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金融是经济的引擎。金融给经济的哪个方面配置资源、输入动力,经济就可以从这个方面率先发展起来。在当前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国家大局中,金融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发挥更为合理、有效的配置资源的作用,不仅会有力推动当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且将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问题。从这样的角度看当前的金融,我们认识到,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突出的应该放在这样六个方面。

第一,助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有这样一个观点:初始主要由资源禀赋主导形成的比较优势致使各国形成了不同的产业结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科技的不断创新,产业结构必须向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方向升级。只有这样,国家竞争力才会不断增强。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成为全球公认的“制造中心”,但与此同时,产业结构也出现了局部过剩化和相对低级化的特征:一方面,同质化发展和重复投资造成了部分产业产能过剩,买方市场趋势加剧;另一方面,由于产业技术相对落后,生产过程中能源、原材料消耗较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较低。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制约,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这种制约表现得更为突出。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金融乃至经济危机不仅能使经济发展中潜在的问题得以充分暴露,而且是促进经济化解积弊、自我调整的难得契机。当前,世界各国都在考虑和谋划如何化“危”为“机”,革弊布新,新一轮更高层次上的产业调整转型的竞争已是风起云涌。产业升级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金融要发挥作为产业优化升级重要动力的作用,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导向配置信贷资源,优化信贷结构,对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落后产业和产能过剩行业主动实施压缩或退出;要按照国家有关能源和环保政策,围绕发展低碳经济,积极推出“绿色贷款”等新型信贷工具和方式,利用信贷闸门和杠杆效应,助推节能减排不断走向深入;要提升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引领和主导作用,通过引进科技专才参与银行贷审会等方式,切实提高对科技企业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信贷支持力度;要完善资本市场,改革投融资体制和机制,提高民间投资对产业升级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集聚更多资源共推产业升级。

第二,助推产业集群。著名经济学家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的经济体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群。分析和解读这种规律性的现象,归根结底的原因就在于产业集群对于推动产业乃至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增加和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整个产业的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集群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发挥资源共享效应,加速产业的培育和形成,促进产业做大、做强、可持续。在现代经济中,产业集群水平事实上已成为考察一个经济体、区域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一个基本的认识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化,产业集群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和突出。特别是在与金融危机博弈的情况下,过去“船小好调头”的理念正在受到“船大能压浪”这一现实的挑战。要尽快消除体制机制障碍,顺势而为,借势而上,促进我国产业集群加快发展。银监会前不久出台的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主要出发点就是要引导银行机构为企业并购重组提供有效的融资服务,以并购重组促产业集群。截至今年5月末,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已签订并购贷款合同136亿元、外币4.2亿美元,支持的并购交易总规模420亿元,跨境并购8.4亿美元,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与此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大力培育引领产业集群的旗舰型企业;关注和支持根植于产业集群的金融机构,构建产业集群的金融支撑体系,促进金融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和共赢。

第三,助推产业成链。实践一再证明,以产品为纽带按照一定逻辑关系和时空关系形成的产业链,能够使大量不同企业联结成具有增值功能的链网式企业战略联盟,对于产品技术传递和集成、产业价值和利润提升、产业融合和联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当前我国产业链普遍还比较短,区域性甚至行政性特征还比较明显,产品附加值不高。把产业链拉长、拓宽、做厚,是提升我国产业发展水平的迫切要求。金融机制的功能就是调剂余缺、发现价值、调节供需,在促进产业成链方面天地广阔,大有可为。金融机构要善于跳出单个企业的局限,开阔视野,站在产业链的全局和高度,切合产业经济,改善金融服务。要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作为中介机构的信息优势,帮助企业“成群结队”,降低产业链自发形成的成本,提高产业成链的效率;要针对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设计富有个性的金融产品,保障产业链资金需求满足和顺畅流转;要通过搭桥贷款等方式,促进产业链延伸拉长;要推行纵深服务,围绕核心企业、核心产品开发和拓展上下游企业的金融业务。

第四,助推农业产业化。二元经济理论为发展中国家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提供了规律性的理论基础。根据这一理论来分析和审视,当前我国仍处于较为典型的二元经济社会,农村劳动力结构性过剩的特征十分明显,人口红利因素被认为是我国经济发展奇迹的一个重要因素。客观地看问题,过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在金融危机对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导向型企业造成较大冲击的情况下,大力促进农业产业化,是充分吸收农村劳动力、减轻全社会就业压力的重要出路,同时也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必由之路。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村、农业、农民在各个方面都有着强烈的金融需求。要坚持政策融资与商业融资相结合的路子,以多种形式为农业产业化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撑。要构建完善的农业龙头企业金融支持体系,通过金融创新建立切实有效的融资方式,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寻找能真正解决农业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现实途径;充分发挥农业发展银行兼具财政和金融双重功能的优势,筹集农业信贷资金,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开发;完善邮储机构在农村的服务功能,弱化抽资离农,增加贷款业务,调节资金进入农业产业化发展;建立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有效组织和引导民间投资,解决国家投资的部分不足。

第五,助推全民创业。“全民创业”不仅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动力,也是致富于民的重要源泉。“经济的冬天往往是创业的春天”,这个规律已经在石油危机之后以及1980年代初的美国,在1990年代初的日本,在1997年之后的韩国都得到过证实。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快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全民创业”理念和氛围,对于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显得尤为紧迫和现实。要大力实施“全民创业”战略,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培育创业文化,完善政策支持。金融机构要着力改善金融服务,提供丰富的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实实在在地加大对“全民创业”的金融支持;积极探索“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信用社区建设”的模式,稳步推进金融支持创业促进就业联动长效机制的建立;通过机制创新和建设,采取循环担保贷款、连带责任担保贷款、多方联保贷款等多种形式,突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抓紧设立全民创业发展基金或专项资金,用于为创业提供贷款担保、贷款贴息、创业补贴、创业奖励、创业培训以及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等,为“全民创业”提供政策条件。

第六,助推新的消费点。大力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既是落实扩内需,保增长的当务之急,也是从根本上增强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长远之举。最近,国务院强调要在引导住房消费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休闲消费,拓宽文化消费市场。可以预见,只要政策得力,措施到位,作为新的消费点的旅游、文化等休闲产业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金融机构要重视对旅游、文化等休闲产业金融服务,根据不同发展阶段旅游、文化等休闲产业对金融资源结构、顺序、规模等方面的不同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推动其科学合理发展;积极调整和优化网点结构布局,逐步深化对旅游、文化等休闲产业的服务内涵,大力发展网上银行、电子银行等业务,推动自助设施的配置、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建立与旅游、文化等休闲产业相适应的信贷文化,积极推出符合实际需求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实施差异化管理,营造支持发展的良好环境;大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科学设计信贷产品,满足广大群众旅游、文化等休闲消费的资金需求。

支持我国经济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又好又快发展,是我国金融的使命所系、责任所在。为此,我们已经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但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得更好。温家宝总理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期。我们完全有这样的信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在历经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我国经济一定会迎来一个更富生机与活力的发展。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