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谈民办小额扶贫贷款」正文
发放小额扶贫贷款是帮助贫困农民脱贫的有效方法。一般而言农户都有富余的劳动力,也有一定的土地资源,缺的是资金。发放小额贷款正好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需。贷款的使用没有任何限制,农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自由选择贷款的用途。或用来购买农用生产资料,或做小本生意,或用做出门打工的路费。由于选择的自由,贷款的使用效率都比较高。许多经验都证明,小额贷款对扶贫是很有效的。
扶贫应有利于财富的创造,而不只是财富的转移。过去扶贫款项目有的不见效果,反而培养了贫困农民的依赖心理。其原因就是没有把注意放在财富的创造上。小额扶贫贷款是可以创造财富的。所以贷款应可以收取利息。事实上如果不收取利息,等于白送钱给借款人。因为借款人转手就可以把钱借出去白得了利息。这样的结果必定是把钱借给了和主管贷款的人有个人关系的亲朋好友,真正贫困的人反而借不到钱。
我国的小额扶贫贷款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可能有了上百个项目。大部分都比较成功。但是这些项目几乎全都是政府或国际组织主办的,很少是个人民办的。我在山西临县办的这个小额扶贫贷款是由个人主办的。从1993年以来运行十分成功。各方面已经有了不少报导。下面我再把自己的体会介绍一下。
项目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一位认真负责的经管人员。开始时,只有一千多元钱的投入。经过半年多的考察,借出去的钱都能按时收回,我再增加一点钱。两年后,基金增加到一万多元。现在(2000年5月)基金总数已达到将近十万元。钱的来源也多样化了。除了我本人的二万多元以外,有素不相识的新加坡的华侨出的,旅顺一位小学老师的,有我的朋友亚洲开发银行汤敏先生的,世界银行杨昌伯的,林毅夫的,也有我的弟弟妹妹出的。甚至还有当地一位农民的存款一万多元。这些年来基金收取的利息,除去运行成本积累了有六千多元。但这未必是真实的积累,因为1993年以来通货膨胀的损失没有计入。贷款利率一直是月息百分之一,从来没有调整过,为的是计算方便。农户对利率从来没有任何抱怨。因为当地贷款的市场利率远远高于月息百分之一,而且还要担保或抵押,手续麻烦。
扶贫基金的目的是扶贫。所以除了用于生产的贷款要计息之外,还有免息贷款,用于农民看病养伤和孩子上学。在全部贷款中大约有四分之一属于免息贷款。这使得基金的收益减少。在农村彼此都认识,谁家有什么事瞒不了人。所以不太可能假冒免息贷款去搞生产。基金还规定妇女贷款优先,而且得到执行。贷款没有规定上限,事实上最大的贷款是三千元。现在不断有外村农民来借钱。在本地人优先的条件下,对熟悉的外村人也可以贷给。
在所有的贷款中只有二件未能及时还款。一件是因为贷款人生病;另一件是因为贷款人的债务人逃跑(借他钱的人逃跑)。按现在的规定,万一发生贷款不能归还,经办人员要承担百分之四十的损失。所以经办人员对发放贷款有很强的责任心。经办人员每月有固定的三百元的工资,由会计和出纳分享。在六万元以上基金每增加一万元,月工资增加25元。经办小组由三人组成,除会计出纳之外还有一位村民,参与是否发放贷款的讨论,但不享有工资。目前基金的工作量大约是每天有一笔到两笔存贷。当地普通劳动的月工资大约为四五百元。
基金的出资人仍然保有所出资金的所有权,随时随地可以抽回投入的钱(数目较大时要提前通知),但不享受利息。虽然从来没有谁抽回过投入的钱,这一条规定经常在提醒基金的经办人员。后来由于银行的利息率已经降低到三个百分点以下,基金的利息率远高于银行利率。又由于基金运行可靠,在群众中有了信誉,在去年又制定了付息基金的吸收办法。规定任何一位志愿者都可以将钱存入基金,并享受百分之六的利息率。(但按规定要付个人所得税,正在实施中)。这一做法已经向农村合作基金过渡。以扶贫为目的从群众中集资是否合法是一个问题。现在没有相应的规定可循。
小额贷款只能用作农户生产用的小额资本,而不能用作项目的投资。如果农村有一位企业家想要兴办一个企业,小额扶贫贷款不能帮忙,倒不是基金数目太小,而是因为对项目的审批需要有专门的知识。这在农村中是不容易解决的。没有审批的贷款是危险的。从这方面来看,小额贷款只能解决农户的应急之需,并不能从根本上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要通过发展企业才能实现。有了企业就能解决农村就业,农民就能有固定的收入。现在已经有一些农村企业家通过扶贫基金贷款用于资金周转。这种贷款也属于应一时之急需,而不是创办一家企业。前面提到的债务人逃跑,就是企业间发生的纠纷。
我曾经试图在另一个村建立另一个基金,但没有成功,原因是委托的经办人自己把钱借走了。后来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钱追回来,利息就不用提了。这些事都是我的当地的经办人员处理的。这些年来,我只在1995年去过山西临县一次,其他都是遥控。所以经办人员的责任心是成败的关键。我的经办人是一个残疾人,是当地小学的代课老师,三十多岁了,还没有结婚。他认真负责地管理基金,不但使他有所收益,也赢得了声誉。他给我来信说:"残疾人被人瞧不起,找对象也困难。我的闪光的方面是跟你做事才有的"。
从资金来源来看,只要有热心人,再有一定的社会声誉,大家对他放心,肯把钱交给他,钱的来源是不成问题的。社会上有很多有钱的热心人,愿意帮助穷人,但他们苦于没有渠道。有一些大款,愿意出很多钱加入到基金中来。但我没有同意。因为我不是慈善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做这件事,我的本分是研究经济。如果我接收了大笔捐款,我要对钱的使用负责,要向捐款人报告钱的去向。这都是很费时间的。回对这些热心人,我把基金如何管理的一套经验告诉他们,建议他们自己去做。但不知道下文如何。
我经常收到当地群众来信,有各种各样的缘由。有的是受了欺侮要我为他们主持公道,有的是有困难请求帮助的,也有的是表示感谢的。从这些信里我了解到了许多农村的情况。我的感觉是复杂的。对大多数来信,我是爱莫能助,只能写信安慰。当然我对基金使用的效果感到高兴。所以我说,慈善事业是快乐的事业,它使出资人和受援人都感到快乐。它使社会总的快乐增加。正好像经济学所研究的,它使社会总的财富有所增加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