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胜利:美国苹果与中国橘子

作者:巩胜利发布日期:2009-03-21

「巩胜利:美国苹果与中国橘子」正文

3月5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称:“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这就是说中国中元,依然会与国际主要货币有相当差距,中国正在“健全”货币“协调机制”,那么中元就有更大的变革可能。

2008年3月已过1/3,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前不久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中国经济观察”报告阐释中国货币利率趋势时指出:“中国央行反通缩和维护货币值稳定的决心坚定,未来降息空间不大,更不可能实行零利率”。这就是说,中国央行在2008年7、8月间开始反通胀货币策略,至今只是稍微做了2个百分点左右的下调,已经基本没有“大”的调整。接着易纲解释为中国息率“不能与美国、日本相比”,就像橘子不能与苹果同类相比较,但是一个国家的金融利率高企,货币成本就当然居高不下,这是全球金融货币共有的事实和规律。现在,中国利率成全球主要国家之最,却“未来降息空间不大”――这,是哪里出了问题?是中国息率与国际相悖?还是中国金融策略依然不适应国际环境?还是中国金融货币策略原本就与国际市场冲突?是中国应向世界看齐利率?还是全球利率应向中国看齐?现在及未来中国与全球的利率货币矛盾是,橘子在中国是橘子,而到了全球各国却成了苹果,这举世尖端怎么办?

3月5日,英国央行宣布再次降息,将基准利率从1%下调至0.5%。这天,在英国央行宣布降息45分钟后,欧洲央行宣布降息50个基点,将主导利率由此前的2%降至1.5%,这也是自1998年10月1日欧元启动以来的最低利率,以应对欧元区的最大经济衰退。但经过2008年7、8两个月的中国经济历史的大回旋期,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终于从9月份开始急转反向掉头。2008年9月中旬之后到12月底,在100多天时间内,中国央行五次下调基准利率,共下调2.39个百分点。如果说自2007年以来,中国是“从紧”货币、治理严重“流动性过剩”时代,那么到2008年9月后中国央行则挥舞基准利率(存、贷款利率)、准备金率大棒千方百计打掉了“流动性过剩”。那么今后,要用货币杠杆将“流动性过剩”撬向“流动性匮乏”,而现在是全球都严重货币“流动性不足”,中国央行则要放闸打开货币紧缺的江河,要开闸尽量扩张“流动性不足”。到2008年末,中国央行货币总体运行现状是:贷款利率为5.31%、存款利率为2.25、存款准备金利率为16%(参见,文末“中国准备金峰值数据一览”表,由中国央行网站公布),依然居全球各国之最。中国货币利率与主要国家利率与主要国比依然天地之差。到2009年3月6日,一些主要国家货币基准利率情况如下:

中元5.31% 澳大利亚元4.25% 欧元1.50% 加拿大元1.50% 瑞士克郎1.00% 英镑0.50% 美元0.25% 日元0.10%

中元成全球最高成本的货币之一。特别是欧元、英镑最近的降息,使零利率时代正在逼向整个世界。金融海啸,让全球各国货币流动性严重匮乏。自2008年元旦前,中国政府实施近60年来最严厉的“商品价格管制”,中国央行千方百计的收紧货币“流动性过剩”来加以遏制,在当年5月20日“陆家嘴金融论坛”上,周小川发言的题目就是《中国货币政策更关心反通货膨胀遏制》。中国从2007年到2008年9月之前进行了15次加息,就是到2008年8、9月之前,央行掌门周小川一直还在强掉“不排除加息的可能”。2008年10月26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向人大报告称“未来通货膨胀形势有可能出现交替和反复”,还没有认识到美国次贷危机环境下、中国经济下行的巨大风险。全球金融海啸,从2008年9月15日爆发到今年3月已近半年时间过去,中国货币息率只是微调了近2个百分点不到,这说明中国当前的经济问题,几乎与金融海啸无关,中国也没有驾驭货币息率的市场经济风云。

A、“升息”变“降息”,周掌门黑发变白发

但欧洲央行2008年10月8日突然宣布五年来首次降息,拉开了全球各国降息的闸门。10月13日,接着就是全球各国央行第一次联合降息的浪潮,先是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后是包括中国、美国、欧盟、英国、日本等在内的六大央行集体宣布降息。之后,全球金融货币的降息已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世界第一次进入各国货币需要协调一致降利息的时代。

自2007年到2008年9月,中国央行进行了7次加息,中国央行就是为了把货币的“流动性过剩”打下去;而2008年9月之后至年末,中国央行五次降息,前3次采取了“小步快跑”的模式,而后第4、5两次都采取双降(贷、存款利率都降)的大幅降息。中国已经将注意力完全转移到了刺激内需、“扩展流动性”保经济增长的方向急转。2008年末最后一期的《华夏时报》发表年度报告称《周小川白发验证:中国货币政策两难推理》,让满头黑发的周小川变成“满头白发”,周小川向全国人大报告承认“有四大不足和失误”,到2009年2月,中国货币依然是全球之最――货币流动性最窄的国家,货币利率之高依然是全球主要国家之最:

贷款利率5.31%

存款利率2.25%

存款准备金率16%左右(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利率是根据“四大行”与其它行不同)。

而有著名资深学者、经过十数年跟踪研究后震惊性发现,仅“存款准备金率”一项,中国10数年来就冻结“流动性”货币高达100万亿中元之巨(数据资料显示,中国每调整存款准备金率1%,将释放或冻结货币2000亿元)。这就是说,在2008年9月15日的全球金融海啸之后,中国与全球各国的货币都业已存在的“流动性匮乏”,依然有天上与地下的巨大差距。怎样让国与国之间的货币“流动性充足”不阻抗进行融通、怎样更好的扩展货币“流动性满足”,是中国与未来世界经济发展未决的重大新课题(中国是由强制“计划经济”转轨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全球第一人口大国、中国的国略,需要将上100万亿现金货币压在国库而滞呆货币流通吗?全球几乎所有国家都在极力扩展“流动性扩涨”货币的所有渠道,中国却呆滞、阻挡货币堆积,这是中国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该有的国略大向吗?长期呆滞货币超100万亿,这是中国需要重新审视、解决货币“流动性”紧缩或扩张需要源头调整的国略――这一策略已经完全与国际货币体制冲突。中国走向世界需要中国自己的货币利器更锋利,更游刃有余。

B、中国货币,“流动性过剩”变“流动性扩张”

2008年下半年后,随着中国CPI的大幅下降至11月的2.4%新低点,中国宏观经济正在快速下行、通胀已经不能构成任何威胁的背景下,在短时间内大幅降息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刺激微观经济、宏观经济改善,对整个宏观经济是重大利好。贷款利率下调后,企业从银行借贷的资金成本降低,有利于维护经济的平稳增长。

早在2007年10月份,一位资深的经济学家在中国经济刚刚出现明显通胀苗头、出现较为严重的流动性过剩时就曾深刻提醒:“流动性过剩与流动性不足的变化只在一夜之间。”这句话最终在2008年9月成为中国央行金融国略、中国经济大势、国家货币政策坚决难以改变的现实,全球金融海啸一语成谶成就了中国货币当仁不让的急转湾而从“酷暑”直入“惨冬”。

作为判断银行体系流动性的重要数据,统计显示,在上半年,中国央行M2一直在17%―18%的位置运行,而2008年7月份开始急转直下,迅速回落至16%左右。2007年1月到2008年9月之前,为了收缩中国银行间“市场过剩”的流动性,中国央行曾1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中,2008年前6个月,上调了5次,共计上调3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一跃达到17.5%的历史高点。中国中央政府制定的2009年“金融30条”将货币投放预订在18%的最高水平,为的就是要保持中国经济有8%以上的增长速度。

C、释放货币流动,让金融之水通达天地

自2009年9月中旬开始,中国央行终于结束了利息上调、准备金利率的上调周期,开始全面下调货币基准利率,同时也更加注重不同机构的结构性调整力度。2008年11月26日,更一次性下调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中小型银行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除此之外,为了增加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中国央行票据的发行频率也大幅度减少。

近几年以来,中国“贷款难”一直成为了非大型国家企业异常热门的话题。不过,2009年随着货币政策有所转向,信贷投放形式也发生了与以往不同的重大变化。中国中央政府加大投资4万亿、地方政府投资18万亿,这几乎相当于中国2007年国民生产总值25万亿的总和,而在未来2、3年时间内投资近25万亿元,中国60年绝无仅有。100万亿中元被长期呆滞,这意味着什么?值得所有市场经济、货币流动性扩张或收缩来深刻研究。

2008年11月初,中国央行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央行决定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规定硬性结束。李超说,央行在年初采取的临时性措施,对防止产能过剩、信贷扩张过猛等问题产生了积极效果。但从年终开始,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快速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取消信贷管控,是央行根据新形势进行的适时调整。

D、中元兑全球主要货币大幅升值

自从2007年7月美国信贷危机爆发伊始、蔓延以来,各国央行决策层多次采取集体行动,以化解短期货币市场流动性不足的压力,到2008年10月,再也熬不住经济拖累压力的欧洲央行、澳大利亚央行突然率先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紧随其后,以色列央行也紧急宣布将基准利率降低。之后,全球各国央行如溃堤之水,掀起一轮大似一轮的降息浪潮,全为就是要更大的注入货币的流动性。紧接着,10月8日,美联储未能等到月底例行议息会议举行之日,就迫不及待的宣布降息0.5个百分点,其联邦基金利率从2%下调至1.5%,同时把向商业银行贷款的贴现率从2.25%下调至1.75%。同日,欧洲中央银行以及英国、瑞士、瑞典、加拿大等多国央行纷纷步调一致地下调利率50个基点。12月10日前后,各国央行再次联合出手降息,到12月20日前后,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总额超过40%的美国、日本的货币利率已经到达历史上从未有过“0利率时代”……

到2008年12月31日年度最后一日,中元兑主要国际货币欧元、美元、英镑、港元等都大幅升值。中元对英镑汇率中间价大幅上涨1496个基点报9.8975,首次突破10元的整数关口,迈入“9”时代。这与英国经济衰退关系密切,英镑近期出现大幅贬值。中元较上一个交易日大幅上涨近1500个基点后,12月30日中元对英镑中间价升至9.8975,这是中国汇率改革以来中元对英镑汇率中间价首次突破10元整数关口。在2007年年底时中元对英镑汇率中间价还处于14.5807元,而至2008年年尾时已进入“九时代”。至此,2008年以来中元对英镑累计升值幅度高达47.3%,英镑兑美元贬值了30%,英镑兑日元贬值超过40%。据计算,往年英国研究生费用为每年30万―35万元,经过2008年一年的强劲升值之后,目前去英国留学一般每年20万―22万元就足够了。2008年上半年,中国去英国签证申请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50%。 2008年下半年特别是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英国经济不断呈现疲弱,投资者看空英镑,英镑汇率惨烈下跌。

中元微妙升值,相比英镑、美元、欧元等同时也出现了深度的贬值。2008年以来,英镑对美元的跌幅大约达到30%,为1983年以来最大跌幅,兑对欧元跌幅达到30%,创英镑欧元有汇率交易以来历史之最。

由于中元采取盯紧美元的国际策略,当美元反弹并出现走强行情后,中元对主要非美货币均出现升值行情。截至2008年的最后一日,除去对英镑升值47.3%,中元对美元、欧元、港元的升值幅度分别为6.87%、10.99%和6.17%,对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货币也出现超过10%到20%不等的大幅升值。但对日元则贬值了17.39%。

E、没有结尾:“融入世界”

不过,进入2009年以后,中国各商业银行一直紧俏的信贷放款规模还会遭遇“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迷局吗?中国金融货币大略,依然是原“计划经济”时期的底模,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