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武:农业发展的局限

作者:陈志武发布日期:2010-08-24

「陈志武:农业发展的局限」正文

主持人: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今天晚上是“中国转型论坛”的第九期,中国转型论坛是社团的一个常规活动,我们会邀请中国思想界的知识分子来这里演说,关注我们自身的命运,以及相关的社会改革、社会转型。

今天晚上我们很荣幸地请到了陈志武教授,陈教授是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2000年,一项颇得全球经济学家首肯的1000名经济学家排名中,有19人来自中国,其中陈志武教授的排名是第202位,他的专业领域为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近几年主要研究的方向是市场监管、资本市场、证券投资管理、公司治理、公司财务与组织战略、股票定价等问题,陈教授还是很多国际著名期刊的主编和副主编。

在作这个讲座之前,我还想特别介绍一下今天的嘉宾,他就是来自《南都周刊》的资深记者、编辑郭宇宽先生。郭宇宽先生曾经给我们作过一次讲座,题目叫做“全球化与中国农民”,那场讲座也是非常精彩的。今天我们在听完陈教授的讲座之后,会先请郭先生给我们做一个简短的点评,之后是一个互动的环节。下面就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陈教授给我们演讲“中国农业发展的局限”。

陈志武:谢谢王超,再一个也特别感谢郭宇宽先生给我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我想当初宇宽之所以想让我到这个论坛来,也是因为我是出生在湖南茶陵,所以我也是农民之子,只不过听我讲完以后,你们也许会觉得我不太像农民的儿子,我以前也一直向往着能够到这么好的、历史这么悠久的大学读书。

我今天讲的这个题目,相对来说,对农业悲观一点。为什么我说要农业发展的局限呢?因为关于“三农”的问题,一直是这个论坛重点关心的问题,但是我会强调关心这个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有一些比较客观的现实是什么样的,对此我们也应该要有一些比较理性的思考和认识。因为到最后,我也不喜欢看到农民的收入这么低。之所以中国农民的处境这么差,原因是很多方面的,当然相当多的原因是在制度方面,也有一些原因是因为农业它这个行业本身的一些特点,农业作为一个经济活动、一个经济领域,总的未来并不是那么好。我说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呢?我想今天我讲的时间少一点,争取留时间我们可以多一些交流。

先给大家看这样的一组数据,这一组数据其实蛮简单,就是把中国的29个省市,分成三等份,针对的基础是每一个省的人均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最多的那1/3是在我的左手边,最靠近我的这些代表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省。我当时想,在中国可能中央会把各个省用一些定义作一些分类,有的省是工业大省,有的省是农业大省,当然也许还有一些省既不是农业大省,也不是工业大省。但是我想,那种分类有的时候也许是对的,也许不一定很准确。从研究的角度来讲,用什么样的指标来衡量或者说反映每一个省依赖农业的程度,或者农业在那个省发挥的作用有多大?到底以什么来作为一个衡量的指标呢?我想就用人均耕地面积作为一个近似的指标。纵坐标反映的是02年的时候,这三组不同的省份平均人均GDP的水平,大致上来说,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这1/3省份,在02年的时候,人均GDP为13870块;人均耕地面积中等水平的省人均GDP在8647块;人均耕地面积最多的这些省是最穷的,只有7280块的水平。这三组数据可能不太奇怪,因为我们都知道,农村比较苦,收入比较少,如果说这一组数据正好是相反的话,反而很令人吃惊。

剩下来的时间,我首先想要理解、思考的问题或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为什么农业发展总的趋势不太乐观呢?从某种意义上,不管中央给多少的支持,也很难回避、规避掉农业发展本身有局限这样的结论。

这个图反映的是中国从1952年一直到2007年,按照三个产业来划分,每一个产业历年占GDP的百分比。1952年的时候,中国的农业产值由蓝颜色的这一条线反映出来,那个时候占51%,农业占中国GDP的50%以上;工业占GDP的21%左右;红色的这一条线应该是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占GDP的百分比,在1952年的时候是29%,到2007年,服务业占中国GDP的40%。大家看到从52年一直到07年,农业产值占GDP的百分比基本上是直线下降,最大的下跌是58、59年那一次,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更多的是人为的疯狂造成的农村生产力的严重下滑。但是后来,61、62年以后,总体上农业产值有所回升。但紧接着这些年份里面,基本上是以很快的速度在下降。

当然我知道,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下降了这么多,我们可以去抱怨,也可以很愤怒,但这个不只是中国才有的趋势。我们可以看看比如说美国,美国的数字从1840年开始,上面这个数据反映到1990年。同样的三个产业,这一次深蓝色的这一条线是农业的产值占美国GDP的比重,从1840年的时候,美国的农业产值相当于当时美国GDP的48%,跟中国在1952年的时候,农业产值占GDP的51%的水平非常类似。但是从1840年一直到1990年,这一条线一直在下跌,而相比之下,服务业,也就是第三产业这根紫色的线,往上上升最多。服务业在美国1840年的时候,也就是中国差不多鸦片战争的时候,占GDP的百分比是31%,工业占GDP的21%。你看到红色的这条线总体上反映的是工业产值占美国GDP的百分比,从1840年开始一直上升,但是到1900年左右,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达到一个顶峰,从那以后就慢慢地下降。原因也是很多,我想给大家看的一个主要的意思就是,美国从1840年到1990年,它的农业占GDP的百分比从48%下降到现在大概1%左右。美国的经历也是证明了农业占美国经济的比重过去160多年一直在下降,跟中国在过去50多年的经历基本上是一致的。

从就业的角度来讲也是这样,这条下降最快的线反映的是1840年的时候,美国农业就业人口占整个就业人口的69%,从生活在农村的美国人口的角度来讲,1900年的时候大概只有5%的人是住在城市,95%的美国人在100多年以前都是务农,也生活在农村。但是到现在,务农的人口在美国相当于美国就业人口的2%。这是从就业的结构来讲这样的一条曲线。顺便看一下美国的第三产业服务业占美国就业人口的百分比。从1840年时的20%快速增长到现在的73%,差不多100个有工作的美国人有73个都是从事第三产业服务业,只有不到2个人从事农业。不只是美国的情况、中国的情况,我们看一下英国、法国、德国。从1820年,就最左边蓝色的这条柱子反映的是1820年的时候,就是180多年以前,农业人口占英国的总人口的百分比,当时大概有45%左右的英国人是属于农业人口,法国有75%左右,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到今天法国农民的群体相对于英国的农民群体来说还是要大很多,这就是为什么在WTO谈判还有其他很多欧盟内部的争论里面,法国、德国和意大利还有西班牙农民的发言权、谈判的能力是很大的,相对来说英国并不是这样,因为历来英国的城市化水平比法国、德国更高。绿色这条柱子反映的是1850年四个不同国家的情况,金色的柱子反映的是1870年的情况,黄颜色的柱子反映的是1910年,这些国家基本上都是延续了同样的一个趋势,就是农业人口越来越少。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些事儿,所谓工业化的国家说到底也就是更多的人口离开农村去城市。

为什么大家都在经历同样的趋势?我们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来解释。第一个非常关键,我觉得对从事农业、牧业的人来说,一个最核心的约束农业发展的极限就是人的食物需要是没有弹性的,就是你吃饱了以后,再多一点就不太想要。不能说你是亿万富翁或者百万富翁,所以你每天吃10顿饭、20顿饭、100顿饭,没人这样做的。因为你这样做的话,会长胖太多,然后要去运动,要减肥。按照生物学家或者医学家的研究,大致上说,对于正常的人,大概一天需要的热量是3000卡路里。今年菲尔普斯在奥运会得了这么多金牌以后,美国的媒体也做了很多的报道,他们发现大概菲尔普斯每天吃的东西有15000卡路里,所以他每天可以游泳游这么长。但那是一个例外,大多数人3000卡路里是一个很重要的上限。这是什么意思呢?很多农业专家会说,人的需要不只是简单的热量,还要吃得好,食物结构上可以有很多的空间,比如说中国人原来最主要的食物热量的来源是碳水化合物,他会采取米饭和面食,按照中国人的一般理解,只要能够有饭吃,有面食吃就行。当然吃这些东西是蛮管用的,你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多的热量,这就是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所带来的效果。但是最近这些年,在食物结构上,大家慢慢减少直接的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慢慢往蛋白更高的比如鱼、肉甚至于牛奶等等――除了三鹿以外――这方面转移,这些转移确确实实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一些机会,但是这种发展所带来的机会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刚才看到的越来越下降的趋势。原因是你不管怎么调整食物结构,到最后3000卡路里的上限是不会改变的。

像我这些年特别注意控制自己吃东西的愿望,吃多了以后,我又没那么多时间去减肥和锻炼身体,所以尽量少吃一些,特别是少吃米饭,包括我也跟我的一些朋友讲,你吃那么多米饭干什么?现在又不是没钱。米饭可以很快地填饱肚子,但是不一定是那么健康的,这是一个方面。所以这些食物结构上面的调整,不能够给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增长带来根本的变革。

还有一个要强调,我们原来一直强调四个现代化,其中一个就是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主要是强调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科技的现代化。很多时候我们仔细想一想,农业科技越发达,这就意味着对大多数农民来说,他未来的前景就会越不看好。因为有了这么多的科技发展,只要很少农民就可以解决所有吃饭的问题,那就业和未来的增长就更加没有希望了。刚才我们讲到人们对食物的需求没有弹性,这对于农产品定价这方面有非常具体的反映,什么意思?你生产稍微一多、一过剩以后,需求不会上升,物价、粮价很快会下滑。当然如果供给的短缺稍微多了一点,那也不行,每个人觉得肚子饿了以后,大家都愿意出很高的价钱,哪怕买一斤米也愿意出很高的价钱,因为肚子饿得慌。这样一来,对食物需求的弹性这么缺乏,供给一少粮价会上涨很多,供给稍微多一点粮价就会跌很多。有的时候不管是总理还是其他的官员对粮价过度敏感,反而会制造很多没有必要的粮价和食品价格的上涨、下跌的大幅度的波动,这就是对农产品需求没有弹性这个特征所造成的。

最后我想针对这一点强调一个方面,任何农业品种,新的农产品或者新的农业技术方面的研发,到最后不会从总体上产生任何新的市场需求,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相对于服务业、相对于工业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特点。比如说,我们都熟悉微软这个公司,如果我们把农业跟微软这样的企业或者跟整个电脑行业做一个比较的话,电脑的出现有了硬件,又有微软这样支持软件的公司出现以后,整个电脑行业,硬件行业、软件行业所产生的产值没有取代以前的任何的已经有的GDP的产出,换句话说电脑的出现和软件行业的发展,对于美国的GDP、对于中国的GDP是一个纯粹全新的供给,一个新的内容,没有取代原来的任何行业。当然我们可以说把中国的算盘行业挤掉,但是话又说回来,中国的算盘本来销售量就不是太大,没有提供太多的就业机会,有了电脑之后,算盘制造行业和打算盘的那些工作可能没有了,那些产值都消失了,这是唯一一个被代替的行业。但是总体上,电脑行业、软件行业对GDP的贡献是纯粹全新的。相对来说,大家想象一下,任何的农产品,一个新的品种推出来,必然意味着它要取代原来的已经有的一些农产品,那就是为什么杂交粮产生的直接结果是稍微有一点点增加农业的产值,但是总的来说,更多的是取代了原来的一些产值的供应量。像微软去年的销售收入是617亿美元,一家公司去年的产值就相当于4200亿人民币,当然他雇佣的人数很少的,才6.9万个员工。你要在农业和微软这样的企业之间做一个竞争的话,这个是很难的。

迪斯尼,还有GE、Intel这些公司也是这样的。迪斯尼乐园也是很有意思的东西,因为它所创造的这些产值也是在相当的程度上给GDP产生了一些全新的供给,并没有取代它原有的那些。但是相对来说,像迪斯尼这个公司,去年的产值是2570亿元人民币,他雇佣的人数相对来说比较多,是13.4万人,比微软多一倍多。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如果我们把这两个企业微软和迪斯尼去年的产值加在一起的话,总共是6800亿人民币,相当于去年中国的农林牧三个行业加在一起的产值的1/4,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