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后危机时代的应对之策

作者:李克强发布日期:2010-01-29

「李克强:后危机时代的应对之策」正文

瑞士达沃斯2010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昨天(27日)已经开幕了,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会议,并且在今晚发表了特别致辞。在世界经济正在逐步的步出金融危机,却又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的这个时候,世界各国都在聚焦中国的经济政策还有走向。李克强副总理的讲话,也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李克强副总理在达沃斯会议上的演讲实录。

尊敬的施瓦布主席、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来到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虽然现在仍处在冬季,但我们在这里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世界经济复苏的希望。今年是世界经济论坛第40届年会,这不由使我想起了两千多年前中国先哲孔子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叫做“四十而不惑”。意思就是人到成熟之年,有更加开阔的眼界和更为豁达的心胸,这也寓意着我们应以更多的智慧来理解和应对纷繁的世事。本届论坛以“重新设计、重新思考、重新建设”为主题,共商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之际,体现了合作创新的精神,这对于集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改善世界的状况有现实的意义。

过去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政府果断决策,及时部署,实施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回升向好。国内需求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去年中国GDP增长8.7%,其中内需扩大就贡献了12.6个百分点,而且是弥补了因外需萎缩而减少的3.9个百分点的影响。在内需中投资需求贡献了8个百分点,消费需求贡献了4.6个百分点,这表现出了经济自主增长的强劲动力。同时,中国经济增长是开放的,去年中国货物进口10056亿美元,贸易顺差比上年减少了近1000亿美元,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国和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中国GDP增量达到3800亿美元,为世界经济的复苏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了有效应对危机,我们大规模增加财政公共支出,并施行结构性减税。2009年新增的公共投资达7200多亿元,再加上减税5000多亿元,相当于GDP的3.6%,即刺激了市场需求,促进了经济增长,又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强了经济活力,我国的财政赤字还保持在不超过GDP3%的这一合理范围之内。我们把民生工程作为公共投资的重点,在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中,用于改善民生的投入占政府投入的50%以上,带动了居民消费。同时,大幅度的增加社会保障投入,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社会提供,努力的推进全民基本医保。

我们在促进增长中不放松调整结构,积极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概念性新兴产业,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去年就淘汰了单机在10万千瓦以下的小火电机组达2600万千瓦。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的成效是政府正确决策的结果,更是人民勤奋工作的结果。正是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尤其是广大劳工者的辛勤努力推动了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去年四季度中国居民收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与GDP同步增长,价格水平由负转正,经济回升的基础得到巩固,但是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仍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今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及其复杂,我们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关键是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朝着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切实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国际金融危机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回顾去年,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保持了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筹划今年,我们有能力处理复杂局面,继续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展望未来,我们有条件实现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中国人口多,市场广阔,回旋余地大,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可逆转。中国经济总量虽然已居世界前列,但是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收入还排在100位以后,城市和沿海地区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居民的收入还比较低,改善民生实现全面进步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这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们还清醒的认识到中国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形势还存在着诸多不稳定因素,国内经济运行长期积累的矛盾期待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付出的代价大、资源环境制约日趋严重,在我们这样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现代化需要战胜重重困难,付出艰苦努力,需要有一个很长的过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必须改变,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发展模式必须创新,这需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方式,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创新发展模式。

我们将立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面对世界上潜力最大的国内市场,需要我们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健全社会保障的安全网,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中低收入居民收入,促进居民消费持续增加,同时大力优化投资结构,不断改善投资效益。

近十几年来中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一年有近千万人口由农村转入城市,即改变着城乡结构,又扩大了国内需求。我们需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存,沿海城市带和中西部城市群并立的发展格局。我们将依靠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随着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国内消费结构升级,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势在必行。需要适应市场的需求,以企业创新为主题,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保护好知识产权,不断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和发展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15.48 1.98%]供应。加快发展服务业,以吸收更多就业,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培育新兴战略性产业。

1990年到2005年,中国单位GDP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已下降46%,最近中国政府又决定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进一步下降40%到45%,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要达到15%左右,这充分显示了中国自主节能减排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的决心,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节能增效和生态环保。加快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础之上。我们将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是中国经济长期较快平稳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有效保障,需要坚定不移的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继续推进价格、财税、金融、投资等领域的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破除垄断、鼓励竞争,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内升动力。

30多年来,我们通过对外开放与世界经济互接互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实现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实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中国的出口中一半以上是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商品,在中国的进口中近70%是来自各国的工业制成品。开放是中国的发展成果,为国际社会所共享,实现了互利互惠。我们将始终不渝地奉行互利共盈的开放战略,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创新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方式,与世界其他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需要重申的是,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和”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是在总体和平的环境下实现的,从而能够聚精会神搞建设。今后的发展更需要一个世界和平的环境,才能一心一意谋发展,这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各国可以通过优势和资源的互补来实现和平发展,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将始终不渝的走和平发展道路,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女士们、先生们,一年多来国际社会同心协力,攻克时间,取得了应对危机的初步成果。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世界经济有望实现恢复性的增长。历史是一面镜子,人类总是在反思过去中取得进步,在应对挑战中实现发展。经历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人们对发展理念、经济模式、治理结构、全局性挑战等问题,都需要重新认识,认真思考,以谋划好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之路。

国际社会应对这次危机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携手合作,共同应对,也弘扬了合作包容的理念。当今时代,各国的命运紧密相连,需要进一步共担责任,精诚合作,继续发扬同舟共济的精神。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形成合力,实现互惠。各国的利益紧密相连,需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倡导包容,共同把蛋糕做大,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求同存异,实现共赢。

面对后危机时代,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和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在此,我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第一,继续合作,战胜危机,风浪尚未平息,同舟才能共济。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的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各国的政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只有在实现全球性经济复苏,才能巩固一国的经济发展与复苏。过去一段时间,携手应对,减轻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损害,节制了可能出现的较大衰退。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避免复苏过程出现曲折,降低复苏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需要各国继续携手合作。国际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宏观政策的协调与合作,把握好经济政策的方向和重点,掌握好刺激政策推出的时机与节奏,使世界经济早日全面复苏。

第二,推动市场更加开放,这是继续应对危机的必由路径,开放是多变的也是双边的,开放有利于扩大作,推动发展,促进繁荣,1+1往往大于2。而搞贸易保护主义,只会加重经济危机,减缓复苏进程,最终也会损害自身的利益。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的教训就是明证。一年多来,各国表达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立场,但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仍然不断出现,对此,国际社会应当坚决反对。目前,迫切需要各方的珍重承诺转为时机行动,继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达成更加合理、均衡的结果,使国际市场更加开放。

第三,促进世界平衡发展,推动开放是为了发展,改善民生更需要发展,我们不能忘记全球还有十亿人口仍在遭受贫困、饥饿的折磨,只有改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落后状况,才能解决温饱和实现减贫目标。只有开拓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潜在需求,才能够更好的扩大国际市场,缓解各国的就业矛盾,国际社会应从全局和长远考虑,以积极的态度拓展发展空间,促进平衡发展,进一步加强南南合作、南北合作,完善促进平衡发展的国际机制,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力度,如期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使发展成果惠及各国人民。

第四,携手应对重大挑战,这也是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和持续发展的紧迫课题。在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公共卫生按照、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挑战面前,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摆脱责任,国际社会应当协调行动,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各国应积极落实根本哈跟协议,团结一致,向前看。按照“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尽早完成巴黎路线图谈判,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全面、有效、持续的实施。中国政府将继续本着高度负责和积极建设性的态度,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第五,改善全球治理结构。无论是战胜金融危机,推动市场开放,还是促进平衡发展,应对重大挑战不仅需要更多的共识和行动来推进,而且需要可靠的制度安排来保障。通过改进和完善已有架构,形成一个更有利与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全球治理体系。以反应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已成为各方共识。全球治理结构的改善,应当体现平等参与、合作包容的原则。需要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尊重各种不同发展模式的选择,需要更好地发挥联合国和相关机构的基础性作用,发挥20国集团的建设性作用。在金融治理方面,需要总结金融危机教训及其应对经验,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加强全球金融监管,建立区域性资金救赎机制,强化国际货币发行方的责任与约束,维护好世界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国际金融危机,终将过去,这次危机留下的不应只是攻克时间的一段记忆,更应当留下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入思考,留下对未来发展路径的创新设想,以更好的推动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发展。我相信,只要我们以合作的精神共谋发展,以包容的态度共创未来,世界经济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健康复苏和持续发展的道路。谢谢大家。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