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修泽:如何使人活的有尊严」正文
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一场迟来的交流,2008年的时候,三味书屋曾经约我几次,让我对《人本体制论》作一次讲解,并与各位读者进行交流,但是我一直有一个理念认为,一本书出来之后,作者最好先不说或少说,让读者评说,冷却或者说积淀一段时间以后再交流。这本书是2008年正好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出版的,到现在也一年多了。这一年多来,国内和海外的学者给予了这本书很多的关注,包括在英国留学的中山大学的学者,他下月将发表一万多字的与这本书商榷的文章。美国的印第安纳大学的陈she ying 教授也对这本书发表了他的一些意见和观点。所以,现在这本书提出的一些主张,还在讨论过程当中。最近,三味书屋刘老师说,高层提出来说“让中国人活的更有尊严”,你怎么也得来与大家谈一谈。所以,我今天就利用周末下午时间,与读者朋友一起交流。为了让我的观点比较明晰,我用简明的提纲来讲我的看法,分五方面的内容。
我在这本书(《人本体制论》)里讲到,改革的实质根本是在于人的解放和自由的全面发展。我这个思想是从哪得到的启发呢?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的时候,咱们国家的理论界和决策层有过一场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我当时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从事理论研究。我看了双方的争论资料,也看了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著作,以及当时20世纪最有名的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德)的《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此书中恩格斯有一个题词,对我特别有启发。恩格斯的题词实际上是一封信,是恩格斯在1894年给当时将要创刊的《新纪元》杂志的一封信,这个杂志是瑞士日内瓦一些年轻的共产主义者办的杂志,创刊号请恩格斯题词。这个时间是1894年,大家知道恩格斯1895年就过世,是在他过世的前一年,应该说是他思想最成熟、接近完成的阶段。我看到恩格斯给这个杂志的主编有一个复函,文中说,我不再专门给你这个刊物题词了,我把马克思著作里边,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段话录下来,姑且作为题词。而且文中后来一段话特别使我眼睛一亮。恩格斯说:“我除了引用这句话以外,恐怕没有比这句话更合适的了。”我就睁大眼睛看是哪一句话呢?就是“每个人的自由的发展是一切自由发展的条件。”恩格斯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里的精华。
我看了这句话以后就陷入了沉思,马克思著作十几卷,可以说浩如烟海。用最通俗的话说,马克思的道理千条万绪。在这千条万绪里边,恩格斯怎么就对这一句话情有独钟呢?为什么会说“除了这以外再也选不出更合适的了”呢?这个就对我大有启发,由此我去读相关的一些著作和论文。那么这个时候(1986年)正好国家有个高等学校青年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所以我就在南开大学向他们申请了关于建立“人本经济学”的课题申请,而且把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写到申请报告里边,我还列了准备展开的八个方面的提纲。在这里面,我个人的一个观点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我就以这个思想作为设立“人本经济学”课题的申请报告。但非常遗憾,在80年代中后期那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个课题申请未获批准。因为当时整个理论界,对于人的问题是有另外的一种看法。于是我只好另选其他的研究项目。
到了90年代,我连着发了几篇关于人的文章。1995年我调到了北京之后,正好参与理论和决策问题的研究。在2001年的时候,给了我一个机会。2002年中共中央要召开十六大,十六大之前中央的起草组把一个基础理论研究交给了现在的国家发改委,研究题目是《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要问题的研究》。这个课题是由发改委交给我所在的国家宏观经济研究院。其中第一个专题《对前一段改革的评估和未来改革的思考》由我承担。我在思考中提出,整个中国的改革的轴心是什么?或者说核心是什么?我们只说改革改革,改革是以什么为中心展开的?我对这个问题思考的结果,提出四个观点:第一,我们中国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要着眼于人的自由的权利的发展。当时把生产力提了很高,我说要促进人的发展。第二,人的发展里,由计划人向自主人的转变,是人的发展的核心问题。就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人的价值是被压抑的。第三,就是我们国家,我带一点批评,至今并没有把人的发展作为一个独立的、指导性的理念提出。我认为这是很大的缺憾。第四,今后应该把人的健康发展作为国家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我把这四个观点写进一个报告,然后发给了中央十六大报告的起草组,给他们提供一个理论的参考。在这个基础之上,我就把从1986年到2008年这20多年研究这个问题的一些理论整理成书出版了,大体是这么一个过程。
在把握中国改革的实质里边,我觉得有几个重要的观点和大家来讨论。
其一,从横向、纵向和内核三个层面准确把握“人”的含义
我这本书出版以后,引起了国内外“关于人怎么界定?”的讨论。我对人的把握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横向,第二层是纵向,第三层是内核。从三个角度来把握这个人。
(一)从横向分析,这里的“人”我认为不应该是指某一部分人,甚至也不应该是指所谓的“多数人”。我们现在高层领导在有关报告里,还有在“两会”中,有些媒体就说“让多数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样的话还比比皆是。我自己思考认为这个提法不妥。所谓多数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里涉及到共产党现在是什么党?你现在是执政党,你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作为一个执政党来说,你的事业应该着眼于全体公民,全体纳税人。你只说让多数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那么你所谓的少数人是谁?你不让哪一部分人共享发展成果?所以我经过思考,我给高层有关方面提出建议,我说不要用这个所谓多数人或者一部分人这样的思想,而是“全体公民”,或者用官方的语言叫“全体人民”,就是横向要达到边。我们现在在“人”的问题上达到边没有?我们有很多现实的举措和政策没有达到边,我们还缺乏这种广阔的人文关怀,尤其是对草根阶层、弱势群体、边缘人群的关怀不够。因为现在社会分化比较厉害,收入差距比较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的眼睛更能盯住哪一部分人?我曾经在报告里写道,差距大本身就令人堪忧。但是更令人堪忧的是这种差距和分层定型化、制度化、凝固化,这更了不得。因为只要它不凝固,我们可以想办法拧过来,但一旦凝固化以后这事就很麻烦。因此,我们要想法给弱势(2002年刚提出“弱势”一词的时候,有关方面打招呼说不要用这个概念,最近这个概念开始复活了)的这一部分人,或者说要给草根阶层提供一个向上的管道,上升的通道。分化不可怕,关键是管道的阻塞。封建社会尚且还可以用科举让一些寒门子弟通过苦读进入到权力的中枢里边去。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难道不更应该开辟这么一个新的轨道吗?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没有达到边,还有重要的遗漏,两边都有遗漏。
(二)从纵向来说,我认为这里的“人”,不应该仅指当代人,还应该包括后代人,是一个多代人、跨代人的概念。我在去年新出的《广义产权论――中国广领域多权能产权制度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书里边,我反思这场全球的金融危机,我在题记里写了这样的一段话:反思全球金融危机,我发现美国人透支的是家庭资产,因为他是高消费,低储蓄,多借债;中国人透支的是国民资源 从人力资源到自然资源到环境资源。透支资产困于当前,透支资源危及长远。因此我后面的结论是,为寻求中国有未来有尊严的发展,本书提出广义产权。
(三)从内核上来分析。这里边不应该是单需求的人,而应该是多需求的人。什么是需求呢?需求有四个方面:一是物质的;二是精神的;三是生命和健康的;四是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那么我们国家经过前三十年,应该说是生存性的问题除了还有那么两三千万农村的贫困农民、城里的个别下岗职工以外,生存问题大体上从十三亿人来说,基本上已经跨过去了。但是其他的作为“人”的需求还远远得不到满足。而现在中国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已进入人的自身发展的新阶段。今年国家要制定2011-2015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现在开始研究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思路。秋后中共中央高层讨论,如果通过将作为共产党的一个建议,在明年3月5号向全国人大提出。如果人大通过,就变成为国家的意志。因此今年很大的一件事情就是研究国家的“十二五规划”,除“十二五规划”以外,我还要讲我的一个基本思路,就是要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因为我们国家经过前30年,我们发展阶段已经发生了一个新的变化 由生存阶段到人的自身发展阶段。现在不是“单需”的人,而是“多需”的人。有的人说你怎么那么多事,吃饱了、喝足了,不就拉倒了。这里就涉及到对人的内涵的把握,人绝不仅是一个生存性的人,他的精神需求,生命和健康的需求,政治和社会的需求都相当强烈。你作为一个治国安邦者,你能不能摸到老百姓的脉?比如说,政治需求,现在至少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知情权,老百姓要知情。一个事情出来以后,往往是捂着,不让老百姓知道,这不行,老百姓天生的就有知情权。你得想着怎么把情况告诉群众,这不是恩赐,这是老百姓的权利,老百姓应该知道这个事情。我到北欧芬兰去考察,我觉得芬兰这点做的不错。他们是社会民主党人掌权,社会民主党人跟当初共产党是一个祖先,都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后来分叉了,列宁搞了一拨,社会民主党搞了一拨,PK了这么多年了。社会民主党怎么掌权?我到芬兰赫尔辛基,有关方面请我们吃饭,说今天咱们吃饭的饭单和费用都要上网站的,吃什么,跟谁吃,花多少钱都要公开。这给我的思想很大震撼,他们就想到满足老百姓的知情权。我说我们国家现在还没到这一步,我们现在比这事大得多的事还不知道呢,我们老百姓还没说要求政府你吃饭得告诉我,现在只问你能不能不贪吃。我们还没做到,但是,我觉得将来有一天也得搞这一步。公费每年吃好几千亿了。二是参与权,老百姓还要参与权。三是表达权,我要用各种方式表达我的诉求,应该有这种权利。各种方式、各种管道、各种形态包括用身体的形态。我看到通州拆迁把那个画家村给拆了,那些画家穿上自己设计的衣服,一边黑色一边白色,写上“拆哪” 行为艺术,这也是一种表达。四是监督权。五是选举权,是普世性而且同等的选举权,城里人和乡下人同等的选举权利。在今天你至少要满足中国人这五个方面的要求 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选举权,这是最基本的权利。
其二,抛弃“人本工具论”,树立“人本实质论”
这是我个人的一个思考和提炼。我2001年上书,后来大家知道“以人为本”这四个字开始在社会上流行起来了。但是再经过七年多的思考,虽然有关方面也讲“以人为本”,但是“以人为本”的涵义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现在中国有两种“以人为本”。一种是工具论的“以人为本”,另一种是实质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这四个字,据我现在查到的词源是2000多年前齐国的宰相管仲在《管子•中篇•霸言》中首次提出,他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我看到很多报纸说,“以人为本”是20世纪首次提出。怎么会是现在才提出呢?是2700年前的春秋时期管子早就提出来了。那么管子的“以人为本”的真谛是什么?初衷是什么?“夫霸王之所始也”,这个“始”字值得玩味。管子认为一个好的思想是什么呢?就是“本理则国固”,意思是把这个本给理顺了,人给理顺了,国家就稳固了;“本乱则国危”,这个本乱了,国家就危亡了。这两句话是很好的,对于执政者来讲是很有用的。但使我更陷于一种深层的思考,你认识到“本理”和“国固”的关系,认识到“本乱”和“国危”的关系,这非常难得。但是你的初衷是什么?我发现就是“霸王之所始也”,他的出发点是为了齐王霸业,或者用现在的语言讲,是为了统治者的利益。但为了统治者利益,也许对老百姓也有好处,拿人们当工具,也维护和延续了统治者的利益。
那么,另外一种就是不是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呢?我这里也给诸位朋友提供一个就是我当年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得到的启发。书中讲到“人”的“解放”时,马克思特意在旁边加了边注:“哲学的和真正的解放”是“一般人。唯一者。个人。” 我理解他的这样一种思想,是指站在人的本身发展的角度来讲人本。所以我们今天讲“人本体制论”和“人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