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广:新常态下我国2015年经济形势展望和政策建议

作者:王小广发布日期:2015-01-25

「王小广:新常态下我国2015年经济形势展望和政策建议」正文

摘要:新常态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长转向中高速,而且伴随着深刻的结构变化、发展方式变化和体制变化。与此同时,适应新常态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也逐步成型。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仍然较弱,房地产调整远未到位,一些领域存在较大的金融风险,我国经济仍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预计经济增长将下调到7%左右,但就业形势仍将比较乐观。2015年应适当降低经济增长目标,把转变发展方式和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实施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相结合的宏观政策。

今年初,面对经济再次下行的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去年以来的探索,继续创新调控思路和方式,在加强区间管理的基础上,推出定向调控措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特别是在经济增速稳中缓降的同时,结构优化效应增强,新的增长动力开始形成。经济运行的这些新特点显示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分析和研判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宏观经济形势,必须正确把握新常态的基本特征,既要看到挑战,更要看到机遇,特别是要认识到我国经济正在发生深刻的结构变化是“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重要表现。在政策选择上,要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点,适应新常态的内在发展要求,坚持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政策的结合,既要稳增长,更要激活力、增后劲、释潜力,使2015年经济运行继续处于合理区间,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的积极变化更加明显,为新的五年规划我国经济再上新台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对新常态、“稳中有进”含义的认识

(一)新常态是一种内在趋势,是挑战更是机遇

我们对新常态的到来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否则,会感到迷惘,无所适从,也会乱了手脚。新常态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在某种程度上讲,新常态确实是一种压力和挑战,如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会对一些行业、一些地区、一些群体会产生较大的短期压力,影响人们的就业和收入,影响企业的盈利,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同时,新常态下会有许多难题亟待解决,而这些问题是长期累积形成的,其中一些在经济运行放慢下有可能释放出巨大的风险。但我们要有信心,更要看到,新常态正带来许多积极的变化,中国经济开始向更高水平迈进,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和更大的回旋余地。正如在前不久召开的北京APEC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全面阐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含义,核心是三个变化,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们认为,这是新常态的典型特征,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积极变化,即在经济增速降至中高速水平的同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这里的关键是,这种新常态能否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下去,最终完成经济社会结构的全面转型升级。在对新常态的认识上,我们认为,应从以下三个角度来把握其内涵和内在动力。

首先,新常态是一种新趋势,是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反映。国际经验和一般的规律是,当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中等收入后,经济增长率将出现30~40%的递减,世界各国和地区无一例外。由“高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是一种内在趋势,但更重要的是经济结构将全面优化升级,经济发展进入到“提质增效”、“结构优化”的新时期。对此,我们要顺应这一新趋势,而不是逆势而行,最主要是要放弃高增长思维,不能以“速度”论英雄,特别是在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的地区,要把发展重点更多的放在结构升级、提质增效上。

其次,新常态并不是已经实现的状态,而是一种新的发展目标,需要我们积极作为才能获取。目前中国经济出现的一些积极变化,仅仅是一种好的前兆,向更高水平迈进的积极信号,我国经济最终能否实现全面的转型升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甚至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对此,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实际上,当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至中等收入水平后,经济增长不仅都出现较大的波动(大幅减速),而且产生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有的国家转型升级成功,避免了中等收入陷阱,最终实现了由中等收入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转变;而大多数国家或地区情况则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增长不是转向中高速或中速,而是转向长期低增长或衰退,同时经济结构矛盾进一步恶化,收入分配严重不公平,产业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爆发金融危机等。也就是说,在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一国或一地区经济新常态实际有两种前景,一种是好的新常态,经济增长放慢趋稳、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获得新动力,国家的经济水平由中等上升到中高等水平;另一种是坏的新常态,即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难以自拔。好的新常态,不是一种自然、必然的状态,它是一种可能的较优状态,如果不去努力,不解决经济结构中出现的各种突出问题,不对制约经济发展升级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进行改革攻坚,好的新常态是得不到的。

三是面对新常态,各级政府都要确定新发展思路和政策,这也是新常态的内涵,即经济政策的新常态。新常态的形成主要是由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所决定的,在这一新阶段,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内在动力和主要矛盾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适合于旧常态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已经不适应新常态发展,必须做重大的调整和变化,并逐步“常态化”,如新一届政府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再采取强的货币刺激政策,不再依靠大规模的政府投资计划,拉动经济增长回升,而是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健的基础上,改革和完善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提出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的新经济政策,主要是从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和释放长期发展潜力上下功夫,依靠改革、补短板、兜底线、优化结构等办法稳增长,努力使经济运行持续处于合理区间,推动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二)判断经济形势好坏,既要看增长,更要看结构和质量效益

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一直把“稳中求进”作为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去年中央政府判断我国经济是“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能否继续说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呢?

对“稳中求进”和“稳中有进”,人们有不同的理解,而且这种理解是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关的。过去在改革开放早期,我国政府和学术界也提出过“稳中求进”的概念,其含义是在保持经济某一基本速度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经济增长速度,这里说的“稳中求进”,“稳”和“进”指的都是增长速度。但现在情况与过去完全不同,经济增长仍在继续下行,而且是一种内生的中长期趋势。去年中央讲“稳中有进”,是在第三季度经济增速有所回升的情况下说的,这里的意思既讲经济速度的“企稳回升”,也讲就业形势较好、结构优化升级、质量效益提升,人们较为信服。从今年的情况看,未来二三年经济下行压力都不会减弱,经济增长趋势是“稳中有降”,不是“稳中有升”,在一些人看来,“稳中求进”就是要努力实现经济增速的企稳回升,经济增长速度如果继续下降就不能讲“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这引发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在新发展阶段和新常态下,衡量经济增长好坏的标准是否应该发生变化。就像人在完成“长个子”阶段后,是否仍要用“长个子”多少、多快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发育的关键指标?答案是否定的,此时,衡量人的发展进步的指标是知识和能力。人们习惯于用增长速度的高低来衡量经济发展的好坏,只要是经济增长速度在下滑,就认定经济运行是在变坏,特别是一当经济增长下行,人们就开始担心,开始不安,国际国内唱空唱衰的声音就会加大。我们把这称之为高增长的依赖症和对新常态发展的不适应症。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动力已发生了深刻变化,相应的判断标准也应发生变化。

我们提出,看经济运行好坏,不能仅看速度,更要看结构变化和质量效益。“稳”和“进”指的是两个不同的方面,“稳”是指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不是指经济增长一定要回升,只要主要指标不越出合理区间的上限和下限,都是稳,特别是稳定就业是稳增长的根本内涵。而“进”则指促改革和调结构在不断取得成效。就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来讲,“进”更重要,尽管未来经济增长速度仍可能继续放慢,但结构变化在加快,市场活力在增强,长期的增长潜力在逐步释放,那么,显而易见的结论是中国经济在不断向好。即出现了速度递减而报酬递增的新形势,这就是中国的新增长,新发展。

二、2015年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对2015年的经济,社会上最关心的是四个问题:国际经济形势如何?国内经济增长趋势是向上还是向下,向下是微调,还是大幅调整?会不会再现通货紧缩问题?改革的突破口有哪些?

(一)国际形势短期向好,但内生动力依然不足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大环境总体对我有利,和平发展、互利共赢成为全球共识。但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来自外部的风险和挑战不可小视。

从短期看,明后年世界经济虽仍将保持周期性温和复苏态势,但不稳定不确定性仍然较多。一是美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回升态势。其复苏基础在不断稳固,尽管政府支出和私人投资仍显不足,但就业好转、个人消费支出增加说明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在增强。二是欧日经济将依然低迷。尽管欧洲已经度过了债务危机的最困难时期,但内部复苏不均匀,欧洲的高失业率和结构问题,使其内在增长动力严重不足,今年以来出现的通货紧缩苗头更是雪上加霜。日本安倍经济学的刺激效应和大地震“灾后重建”效应已经明显衰减,经济再陷低迷状态。三是新兴经济体总体仍处于增长调整期,普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从中长期看,国际经济发展对我国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并存。一是世界经济游戏规则正面临深刻调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积极推进TPP、TTIP,以美联储为中心的六国实行货币互换,对我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和产业分工带来新挑战。二是世界正在酝酿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应用,对传统产业往往具有颠覆性,对现有产业体系可能带来很大冲击。当然这是挑战,也是机遇。

总体看,2015年世界经济增长可能略好于2014年,但仍然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对我国经济的拉动效应不能估计过高。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带来的风险在明显上升,特别是乌克兰危机的持续化和中东局势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会产生很大的不稳定,对经济复苏产生较大的压力。

(二)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但不会大幅下滑

2015年经济形势如何?是像前两年一样,继续缓慢下行,还是大幅滑落,打破过去三年形成的“温和调整”模式?值得高度关注。分析明年的宏观经济走势,要从两条线看,一是看实体经济的走势,另一个就是看虚拟经济,特别是资金流的情况。

从实体经济看,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很可能会进一步增大。首先,从中期趋势来看,受“三期叠加”的影响,经济增长的调整远未到位,还会继续惯性下滑。其次,从影响因素看,投资与房地产的调整是导致2014年经济下行的最主要因素,2015年的压力会更大。我国投资自2003年开始连续10年保持20%以上的高增长,仅去年才首次降到20%以下,2014年以来回落幅度加大。投资增速持续回落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房地产进入周期性和阶段性调整,拉动经济增长加快下行,而房地产过度增长持续时间很长,现在调整才刚刚开始,明后年房地产调整力度还可能加大。另一方面,资金成本过高,对投资增长形成很大的抑制作用。在需求相对不足、物价增长放慢的情况下,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将明显降低盈利能力,从而抑制投资需求增长。因此,2015年投资增长将继续放慢,预计增长12-13%。受最近两年就业形势较好、居民收入增幅快于GDP的积极影响,2015年的消费增长仍将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将继续在10%以上,这对经济增长形成较强的支撑。总之,2015年实体经济下行的压力仍会较大,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