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晖 宋小冬:劳动与资本双重过剩下的中国城市化进程」正文
「内容摘要」文章对目前中国城市化形势进行了概括,从城镇现代部门、乡镇企业、失地人口、流动人口等角度分析了人口转移所受到的梗阻。与传统二元经济理论所指出的相反,上述情况并非基于资本的不足,在城乡劳动过剩的同时,中国面临着同样严重的资本过剩局面。在此条件下,沿用传统理论并制定有关政策,可能会导致与预期相反的结果。因此,认为探讨处在双重过剩条件下的人口转移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进而提出了构筑我国城市化支持系统的政策观点。
关键词:城市化;双重过剩;人口转移;梗阻
「作者简介」郑文晖,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博士研究生;宋小冬,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上海:200092
1 问题的提出
城市化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是二元经济发展理论。1954年,刘易斯提出了二元经济发展模型1.他假设欠发达经济中存在两个部门:一个是以传统方式进行生产、收入仅够维持生计,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①「本文对于剩余劳动基本采用发展经济学的定义,也有一定的区别。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与劳动生产率下,如果从一个部门抽出一定数量的劳动,没有降低这个部门的总产量,那么这部分劳动就是剩余劳动。剩余劳动不仅指公开性失业者,还包括不充分就业者(隐蔽性失业者);剩余劳动不仅存在于农村传统部门,也存在于城市现代部门」,劳动供给弹性无限大的农村传统部门;另一个是以现代化方式进行生产,工资水平超过传统部门的城市现代部门。刘易斯将二元经济的发展过程描述为现代部门不断扩张和传统部门逐步缩小的过程。随着现代部门将剩余用于再投资,传统部门中更多的人逐渐转移进高于生存部门工资水平的现代部门就业,这个过程一直继续到剩余劳动力消失为止。随着现代部门的边际产品与传统部门的边际产品相等,就从二元经济进入一元经济。只有现代部门工资率上升,才能将更多的劳动从农业中抽出来。之后,许多学者开始致力于二元经济发展理论研究②「这项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具有古典主义的特征,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模型是重要的代表。
1960年代以后,新古典主义特征的二元经济理论学说大量涌现。例如,乔根森(1961)、扎仁布卡(1970)在新古典主义框架内探讨工业部门的增长是如何依赖于农业部门的发展;哈里斯和托达罗(1970)在新古典体系下发展了劳动力流动理论等」。比较一致的研究结论是:加速资本积累是解决劳动剩余经济人口转移的关键,发展中国家应该遵循一条压缩消费需求、扩张投资需求的"自然节制"的发展道路。
1960年代以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并不如传统二元经济理论所指出的由于资本的不足,限制了现代部门对于剩余劳动的吸收。这些国家的实际情况是:(1)劳动过剩。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城镇同样存在大量公开性失业与不充分就业,特别是在非正规部门,不充分就业的情况尤为普遍。(2)资本过剩。一方面,厂商还有足够的闲置生产能力,而且愿意在均衡价格上扩大生产,但在需求不足的环境中,他们预期到产品无法全部销售出去,从而不得不让机器设备闲置下去;另一方面,居民和银行持有的储蓄资金因为缺少投资方向而只能处于闲置状态。
劳动与资本双重过剩的出现,是传统二元经济理论模型所无法解释的。作为处在二元结构转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正处于劳动与资本双重过剩状态中。
2 中国的劳动过剩
2.1农村的劳动过剩
关于中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的规模,被广泛接受和引证的提法是,农村存在大约1/3或者更多的剩余劳动力,绝对数量为1.5~2亿人。较低的估计有中国社科院(2007)的报告,目前40岁以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绝对数量为5212万人2.章铮从种植业、农田水利建设、圈养类牧业、林牧(放牧)渔业等4个方面估算3,2003年实际需要的农村劳动力数量为17754万人,当年待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7674万人。较高的估计有周天勇、胡锋(2007)根据农业生产率的国际比较4,推算全国只需要6100万农业劳动力,农村中剩余劳动力达到2.5亿人。
根据中国目前的农业生产率,作物种植种类、劳动力集约程度、复种指数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生产要素的供给,以及农业从业人员的性别与年龄构成,中国目前大约需要1.8~2亿农业劳动力。但是,按照实际农业从业人员减去需要的农业劳动力来估算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会导致超估。
第一,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底中国农村经济活动人口47852万。这是依照户籍口径统计,包括从事纯农业的劳动人口,在农村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和被称为农民工的外出从业者。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06年,全国农业从业人员34874万,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13181万《;2006年全国农业统计提要》: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年末数14680万。三者累计达到62735万人,比全部农村经济活动人口多出14883万。可见,由于兼业等因素,农业从业人员、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中存在大量的重复统计。
第二,国家统计局《农林牧渔业统计报表制度》规定:乡村人口中16岁以上实际参加生产经营活动并取得实物或货币收入的人员,包括超过劳动年龄但经常参加劳动的人员。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分年龄、性别的经济活动人口(乡村)》计算:2000年,在乡村经济活动人口中,超过城镇退休职工年龄的达到17.1%.这些劳动力可以从事农林牧渔业中的一些轻活,因此,他们可以计入农村经济活动人口,但是不应计入待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上述情况,实际的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远比普遍的估计值要少,绝对数量在1亿以内。
2.2城镇的劳动过剩
城镇现有的劳动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这是研判城镇对于人口转移拉力的重要依据。
失业率指没有工作者占经济活动人口的比例。较低的城镇失业率有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城镇登记失业率,200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中国社科院调查并估算的城镇调查失业率,2005年城镇调查失业率为7%.稍高的数据有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的2000年城镇失业率达到8.27%,其中城市为9.43%,镇为6.24%.较高的失业率数据有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劳动力研究"课题组在上海、福州、沈阳、西安和武汉5个城市所作的调查,1996年9月以来,5个城市16~60岁人口的失业率一直在8%以上,并持续升高,从2002年2月开始,失业率超过了14%5.
那些想工作、但因找工作屡次受挫而放弃的人,被定义为遭受挫折的劳动者,归入非经济活动人口,不再计算为失业人员。从劳动供给的角度看,这部分人和失业者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只依靠失业率一个指标并不能完全说明失业的情况,需要引入劳动参与率指标。劳动参与率指经济活动人口占全部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从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城镇劳动参与率呈现出下降趋势(见图1),2005年城镇劳动参与率为62.5%2.由于统计的分子来源于1‰人口变动调查①「指国家统计局城镇劳动力住户抽样调查。以1‰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中的城镇样本为总体,全国约抽取40万人,主要调查城镇劳动力的就业与失业状况,调查按常住人口进行」,分母按《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标准统计①「1999年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重新界定了城乡统计口径,把城市的区划分为高密度区和低密度区,高密度区(人口密度大于1500人/km2)所有人口都计入城镇人口;低密度区,区人民政府驻地和区辖街道办事处的人口计入城镇人口。镇政府驻地和镇辖居委会人口计入城镇人口。地方政府驻地城区建设延伸到的建制镇(乡)、村民委员会的全部行政区域人口计入城镇人口。常住人口3000以上的特殊地区人口计入城镇人口。
有关人口的指标均为在调查地居住半年及以上的常住人口。2006年3月,国家统计局发布《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确定了新的城乡统计口径」,均包含在调查地居住半年及以上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就业率较高,而且没有找到工作的流动人口一般不会长期滞留于城镇,因此,如果城镇原有劳动要素的利用程度维持一定的比例,城镇劳动参与率不应当下降,而应当提高。可见,城镇劳动的真实失业率远高于登记失业率,劳动的利用程度是很不充分的。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统计年鉴》相应年份;国家统计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相应年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相应年份。
3 中国的资本过剩
在农村剩余劳动与城镇失业、不充分就业集合成劳动过剩的同时,中国自1990年代后期以来,经济中出现了大量过剩的资本。
3.1资本过剩
沉淀的货币资本:自1995年起,我国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关系从贷差转向存差,之后,这种差额呈逐年扩大的趋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速度始终快于贷款增长速度。中国人民银行历年发布的《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数据显示,1997年末,我国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差额达到018万亿元;2001年末,达到312万亿元;2004年末,上升到614万亿元;截至2007年末,我国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差额上升到1217万亿元人民币。每年的存款快速增长,但却缺少合适安全的投资方向。由于中国的银行没有混业经营,扩大的存贷差直接意味着银行效益降低。同期国家的外汇储备也在快速上升。
闲置的产能资本:1995年,全国有半数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在60%以下。国家统计局1996年全国工业普查显示,在调查的17种工业产品中,生产能力利用率低于60%的有8种;其中,化工原料、空调器的利用率不足40%6.到2005年,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煤炭、电石、汽车、铜冶炼、水泥、纺织、手机等行业都存在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例如,钢铁行业:2005年总产能4.7亿吨,产能过剩1亿吨,在建能力7000万吨,拟建能力8000万吨。电解铝行业:2005年电解铝行业总产能1030万吨,闲置产能326万吨,有11个在建项目、14个拟建项目。铁合金行业:开工率只有40%.电石行业:2005年国内电石生产厂家生产装置平均开工率维持在60%左右,在建、拟建项目还有1200万吨到2200万吨产能。汽车行业:2005年汽车产量近800万辆,而销量只有570万辆",十一五"期末汽车产能可达2000万辆,比实际需求高出1倍多。纺织行业:在商务部监测的84种纺织品服装中,有86.9%的商品供过于求7.
3.2资本结构性过剩
由于生态退耕、大量的土地流转,以及多年以来基本建设投资中农业的投资比重较低,农业基本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没有出现资本过剩,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势头难以逆转8.在非农产业部门,表现为在部分产业、产业链条的局部环节存在资本结构性过剩,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资本密集型产业。众多高附加值产业、产业上游链段缺乏资本存量,以及投资进入的能力。外资与外贸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上升,许多产业的上游核心元器件、技术专利、资本品的进口依赖性较强。
4 双重过剩下人口转移的梗阻
4.1乡镇企业吸纳剩余劳动力
在1996年以前,乡镇企业吸纳的劳动力有着巨大的提高。但是,这个部门在1996年以后的很长时间里处于停滞状态,吸纳的劳动力增长比较缓慢。乡镇企业产出、资本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弱。
图2中有8年乡镇企业的资本对劳动就业的吸纳弹性是负值,意味着增加资本投入不但不能吸纳劳动就业,反而同时绝对减少劳动就业。造成乡镇企业对劳动就业的吸纳总体上呈现减弱趋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随着融资渠道的拓宽,集约化经营日益受到重视,以及劳动节约型技术的广泛采用,乡镇企业的资本化程度日益提高,导致乡镇企业完成一定产出所需要的劳动力大幅度下降。表现为乡镇企业用于购置机器设备支出的扩大与用于招收劳动力就业成本的相对减少。
(2)在中国走进买方市场、加入WTO 、城镇现代部门改革深入的背景下,乡镇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加上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乡镇企业改制和宏观调控偏紧的影响,乡镇企业出现了分化。大量"散小乱差"的乡镇企业逐渐被市场淘汰。
(3)乡镇企业长期固化于农村。例如,2000年全国有89%的乡镇企业分布在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