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正富 刘昶:静悄悄的革命:西方现代企业产权社会化」正文
近100年来,特别是近50年来,西方企业的产权制度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变化的主要内容和方向是企业产权日益分散化、多元化和社会化,与此相对应的是企业所有者职能的日益替身化。由于这些深刻重大的变化,现代企业的产权安排与过去产权明晰的业主制企业完全不同。了解西方现代企业产权的这些演变,不仅对于我们认识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对于我们自己正在从事的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都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与产权制度的演变
企业成为一种基本的社会生产组织和经济单位是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产物。200多年来,企业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形式上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企业的产权制度也经历了多次破茧化蝶的蜕变。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与早期业主制企业
早期企业的诞生与成长是与18世纪西方生产力发展和市场发育相辅相成的。当时以蒸汽机动力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催生了早期的业主制企业。这种企业规模小,结构简单,其产权安排是以家族或亲友为基础的个人业主制或合伙制。业主对企业负无限责任,他们不仅是企业财产的所有者,而且也是创业和经营管理的主要承担者,是企业剩余价值的独占者。在这种早期企业中,不存在所有权和企业经营权的分离,也不存在出资人与资本经营权的分离,相反,出资、创业与管理“三位一体”,业主则集这三种职能于一身,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典型的人格化的资本。在早期业主制企业中,业主创办和拥有企业,经营管理企业,承担创业和经营风险,占有全部剩余;工人出卖劳动,获得工资报酬,他在工厂的分工体系中丧失了独立地位,成为机器的附庸。
2、现代“公司革命”与“经理资本主义”
现代企业诞生于19世纪后半叶。与早期业主制企业相比,现代企业规模巨大,结构复杂,它不再局限于单一产品的生产制造,而通常是整合了多种产品和服务的研发、生产和营销的全部业务。与现代企业的规模和结构相适应,现代企业的产权制度也与早期业主制企业有着极为显著的区别。现代企业的法人形式几乎毫无例外的是股份有限公司。由于现代企业规模巨大、结构复杂,使管理成为一项高度专业的工作,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经理阶层来管理。由于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从企业的所有者手中转移到了企业的经理人员手中,人们通常把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企业称之为经理制企业,并把资本主义发展的这一阶段称之为“经理资本主义”。
3、所有者替身化与“信托资本主义”
20世纪30年代以来,现代企业产权演变有了新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成长成为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机构投资者的成长和发展,表明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演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特别是由于共同基金和退休养老基金的发展,机构取代了个人成为资本市场的主角,也即上市公司的主要股东。当然,这些机构并不是它们所经营之资本的真正所有者,而只是这些真实所有者的代理或替身,因此,我们把这些机构投资者称为替身股东或替身所有者,而把企业产权制度的这一变化称之为“所有者替身化”。由于投资机构是受无数个人投资者的信托,替他们管理财富、运作资本,而这部分信托资产已经成为美国经济中最庞大的资产、持有美国上市公司的最大比例的股权,并开始对美国的公司治理发挥日益显著的影响。据此,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经理资本主义”已经被“信托资本主义”所取代。
二、现代企业产权革命的主要内容
现代企业产权演变的一般趋势是产权的不断分散化、多元化和社会化,与这种变化相对应的则是所有者职能的日益替身化。由于这样的发展,不仅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了分离,企业的资本所有权与资本经营权(即企业所有权)也发生了分离。
1、所有权分散化
由于现代企业规模巨大,需要大量的投资,承担巨大的风险,很少有人能够或愿意独立出资来创办现代大企业,通过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来募集资本成了创办现代企业的基本方式,而股份公司的股权结构必然导致企业股权的分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种经济社会力量的推动,企业股权的分散也会不断加速。现代企业通常只有在创业时代股权比较集中,而这时企业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张,走向成熟,特别是在创业一代离开企业以后,企业的股权便迅速走向分散。例如,在1929年,美国最大的铁路公司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资产总额约2.6亿美元)、最大的公用事业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资产总额4.228亿美元)、最大的工业公司美国钢铁公司(资产总额2.286亿美元)的最大股东所持有的股票数量分别为各该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0.34%、0.70%和0.90%。即使是各公司20个最大股东持股合计也分别仅占各该公司股票总数的2.7%、4.0%和5.1%。
2、所有权多元化
在现代企业中可以看到四种不同的产权形态。它们分别是:经典形式的私人资本,联合起来的私人资本,社会集体的联合资本,法人社会资本。经典形式的私人资本一般比较容易理解,它为个人和家族所持有,其产权关系比较简单明了。在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中以及在第一代的创业企业中,私人和家族资本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仍然比较普遍。随着企业的成长,私人资本在企业中的股权趋向于分散和减少,而其他三类股权资本的比重则不断增加。下面我们讨论这三类资本形态。
(1)联合起来的私人资本。这主要指以共同基金为代表的,集合众人资金,委托专人经营管理的公司型的投资资本。另外,保险公司特别是人寿保险公司管理的资本也基本属于联合起来的私人资本。共同基金公司本身是企业,追求企业的利润;但它所管的资本,来自社会各种投资者的委托基金,它通过投资业绩吸引社会投资者,通过收取手续费获得营业收入;所管资本获得的投资增值,则属于全体投资大众。就资本收益权而言,它归联合起来的大众,但就资本的运作权而言,则归职业资本管理者。由于越来越多的养老基金注入共同基金中,共同基金的属性已不完全是联合的私人资本,在很大程度上它也属于社会集体的联合资本。
(2)社会集体的联合资本。这是指为各种社会群体的相关利益服务而成立的投资基金,这些基金的设立和运作通常有以政府的相关法律为依据。常见的有政府公务员、教师等公职人员群体的退休养老基金,以及各种企业雇员退休养老基金。由于政府立法和税收上的支持,特别是战后人口和经济的成长变化,退休养老基金在美国增长很快。截至2005年底,美国的退休养老金资产总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4.5万亿美元,占全美国家庭资产总额的1/3以上,大大超过了美国当年的GDP。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中,退休养老基金相当于GDP的70%―80%。退休养老基金主要投资于各类资本市场,以谋求较高的收益。退休养老基金做为一个整体,已经是美国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2005年末持有美国所有上市公司40.7%的股权资产。它除了直接投资于股市外,还有很大的比例是通过共同基金投入资本市场的。退休养老基金与下面要讨论的法人社会资本一起,构成了现代企业中社会化产权的最主要部分。
(3)法人社会资本。这是指通过社会捐款和政府拨款等方式获得的资本,这种资本运作产生的收益,服务于各种社会公共目标,如教育、科研、艺术、健康、环境、人道服务、公共福利、宗教和慈善事业等。而其运作与管理方式是注册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基金会和捐赠基金,或者是公益慈善机构,它们的产权属性则是永久性的社会资本,因此我们把它们称之为法人社会资本。法人社会资本可以是福特基金会或洛克菲勒基金会这样的独立基金会,也可以是哈佛、耶鲁等大学的校产基金,或者,也有像阿拉斯加永久基金那样由(阿拉斯加)州议会立法成立的公共基金。此外,各类公益慈善机构包括宗教教会的许多用于公益慈善的资产也应归入这一类。美国法人社会资本的资产总量非常可观,应超过2万亿美元。各种基金会的平均投资组合与养老基金的投资组合比较接近,其资产的大部分投资于股市,其余则投资于债券、货币市场、私募股权基金、不动产、国外资产等等。这样作为法人社会资本的基金会和慈善机构也就成为美国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
经典私人资本、联合起来的私人资本、社会集体的联合资本和法人社会资本一起组成了现代企业多元主体的产权结构。这种多元产权结构从根本上改变了早期资本主义企业中劳资二元对立的财产关系,形成现代企业中多元产权主体共生共存、利益相关又可能相克的格局。
3、所有权社会化
所有权社会化,指的是在多元的所有者当中,代表社会利益的那些所有者的股权比例,长期趋于提高,并在现代企业中居于主导地位。社会集体的联合资本和法人社会资本是比较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化资本形态;联合起来的私人资本也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私人资本。从长期看,这三类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的比例趋于不断提高,而纯粹的私人资本的比例则不断降低。
退休养老基金的迅速成长是现代企业所有权社会化的最重要最强大的推动力。退休养老计划的参加者在个人缴费后一般都能享受雇主的匹配缴费,而公司养老基金中,雇主为雇员匹配支付的养老金是从公司收入(利润)中支出的,这对企业的产权制度安排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因为现在雇员实际上分享了企业的剩余。不仅如此,养老基金中通常会有很大部分用来投资股票,而几乎所有上市公司都会用本公司雇员的部分养老基金来购买本公司的股票。这样,养老基金在双重意义上分享了企业的剩余,而雇员也通过养老基金而间接地成为公司的股东。通过退休养老基金,企业的剩余和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社会共享。值得强调的是,这种社会共享不是通过收入再分配,而主要是通过产权社会化来实现的。
以退休养老基金的迅速成长和不断积累为主要推动的所有权社会化,深刻地改变了并仍在改变着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生活和企业产权制度。而发达国家的这种经验又是发展中国家日后发展的参照。
4、所有权替身化和三权分离
在现代企业所有者走向多元化与社会化的同时,必然发生各类所有者委托他人代为履行其所有者职能的情形,我们把这一变化称之为所有者替身化。作为储蓄投资者和养老金投资者的中小股东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专业知识来运作自己的投资,他们势必要把自己的资金委托给专业的资本经理人来管理,把所有者的职能让渡给受托管理他们储蓄投资的机构,这些专业的资本经理人和机构就成了他们的替身所有者。替身所有者或职业资本经理人,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职业阶层,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行使替社会理财,即管理和运作社会化的财富和资本的职能。
替身所有者已成为现代企业各类股东中最为重要的一类,形式包括各类投资基金,有的称为“资金经理人”,主要指共同基金类从业者;有的称“股权经理人”,主要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从业人员。这两类替身所有者的共同特点是,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取得终极资本所有者的信托,行使股权资本的管理权,并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程度上参与受资企业的公司治理,行使企业所有者的权力。
替身所有者――职业资本经理人这种社会职业的出现,意味着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体制性分离。终极所有者不再出面担任企业股东,而是委托职业资本管理者作为资本的替身行使股东权利;这些受托管理资本的人在产业企业中行使着真实有力的股东或董事权力,但其行权所凭借的资本却属于他人。
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加上企业所有权分散化、多元化、社会化而导致的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代表了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演变之全部内容的“三权分离”,即资本所有权、资本经营权(即企业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三者之间的制度性分离。这种三权分离一方面是现代企业产权演变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现代资本运作和企业经营管理日益专业化的必然要求。在这个三权分立的现代企业产权结构中,替身所有者占据着非常关键的位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连接着终极所有者和受资企业,既管理和运作资本,也参与公司治理。因此选择有效的替身所有者,建立替身所有者的有效运行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就成了现代企业和现代经济健康成长的一个关键。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选择大型国企改革的战略至关重要。
三、现代企业产权革命的意义和启示
无论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还是当代西方经济学主流的产权理论,都强调所有制或产权是一切经济制度的核心,尽管他们的理论出发点和归宿大异其趣。同样,无论是马克思还是产权学派,都认定资本主义所有制(产权)制度是典型的、明确界定的私有制(产权)。因此,人们长期以来想当然地认为西方企业的产权制度是产权明晰的私有制,很少有人再对西方企业的产权制度做认真深入研究。结果,虽然我们在理论上对所有制和产权在经济研究中的重要性有充分的理解,但对西方现代企业的产权制度及其演变却不甚了解。
西方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扬弃了古典意义上的私人所有制,实现了产权安排的高度多元化和社会化。这场看不见的、静悄悄的革命可以说完全是发达国家经济社会生活的内在逻辑推动的结果,它是现代社会各种交往关系发展的产物,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在微观制度层面的体现。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这种演变无疑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它为经济发展和进步之成果的社会共享提供了一种可操作、可持续的制度安排和物质基础。但这种产权演变的结果必然是企业的终极所有者缺位,其相应的制度安排不是所有者归位,而是所有者替身化,即由职业的产权经营者来运作终极所有者的资本,并行使企业股东的职能。发达国家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这些变化,对我们选择国企产权改革的战略,是非常现实和有价值的借鉴。
值得指出的是,现代企业产权革命迄今为止并未得到学术界应有的注意和重视,很多学者对企业产权的看法都仍停留在亚当・斯密时代。长期以来占据经济学主流话语权的产权理论认定私有产权明晰是西方企业有效和成功的根本。这种知识上的盲点不仅会误导国人的认识,更为有害的是它会误导国企改革的思路。在国企改革问题上不论是主张民营私有的观点,还是主张由国资委来行使国企股东权力的观点,其理论假设都是通过所谓所有者归位来明晰国企产权,解决国企所有者缺位的问题。这两种观点都是源于对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演变和革命的无知。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现代企业产权革命所带来的变化及其深远的意义,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