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评安迪森维金《美元的衰落》

作者:巴曙松发布日期:2009-07-07

「巴曙松:评安迪森维金《美元的衰落》」正文

对于一个普通的美国人来说,美国财经杂志《《the daily reckoning》的主编安迪森•维金的著作《美元的衰落》可能是带有革命性的,因为书中的不少对于美元的观点挑战了一个普通美国人一段时期以来的种种主流看法。

但是,饶有兴趣的是,安迪森•维金在书中对于普通美国人来说富有挑战性的关于美元的非主流观点,对于在中国这样一个他十分称道的国家的读者来说,却是为多数民众所认可的主流看法,这种看法可以简化为:我们在不断给美国出口实实在在的低价商品,换来的却是美国人印的绿色纸片,然后我们还要继续把这些绿色纸片回流到美国,维持美国金融市场的运行。如果不是清醒认识到美元正在走向弱势,中国的财经决策者不会以那么大的决心在2005年把人民币从与美元的事实上的挂钩中脱离出来。

比较这种差异,确实是阅读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有意思的收获。

一次在华盛顿考察期间,我先是问美联储的官员:美国究竟有没有一种关于美元的汇率政策,例如强势美元,或者弱势美元?他说,不要问我这个,美联储只是管货币政策和一部分金融监管,美元汇率是自由浮动的,充其量你可以问问美国财政部的官员。我于是去问美国财政部的官员,他的回答则是:美国财政部有什么工具和手段、以及法律地位来干预美元、或者预先设定一个强势还是弱势的美元政策呢?

但是,安迪森•维金以一个美国民间经济观察者的视角,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成了一部美国普通公众认识中的美元史。我们姑且假定美国确实存在一种对于美元的国策,那么这种国策可能在不同的美国人士看来,也有不同的评价。安迪森•维金很鲜明地站在民间的立场上。

因为强调自己的民间立场,安迪森•维金对经济学家、以及经济分析框架抱着挑战的态度。不过通读全书,却让我想起了凯恩斯的那句经常被引用的名言:“经济学家的思想,不论其对错,都比一般人想象的要有力得多。实际上这个世界就是被这些思想统治着的。讲求实际的人们以为自己能与所有精神世界中的影响绝缘,却到头来只是某位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而已。”实际上,安迪森•维金在书中不断用各种案例反复强调的,只是传统的国际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而已。因为在书中的分析阶段中,美国大量消费,为了满足这些消费需要大量进口,使得美国一直有大量的经常账户逆差。传统的国际经济理论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一个有大量经常账户逆差的经济体,它的货币应该贬值。

但是,实际上,这一认识在现实中确实有不少的局限性,特别是在金融市场高度发达、全球经济高度相互依赖的今天。经济学界强调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人士会说,全球化带动了全球范围内基于比较优势的产业重组,美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的比较优势就是其金融市场的发达,这就使得美国转移出自身并不一定具备显著竞争优势的制造业等,转向集中发展金融市场,全球资本流入美国市场,促成了对于美国金融资产的强劲需求,美国只有通过贸易逆差等形式向全球提供美元,因而美国的贸易逆差可能并不是均衡的状态,但是却是在新的全球化条件下的可以稳定下来的状态。同样,在全球外汇市场中,直接与国际贸易有关的交易量只占大约七十分之一,而绝大多数外汇交易与资本流动有关,其中包括各种形式的跨境投资、证券投资活动等。从这个角度说,作为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储备货币和世界货币,仅仅根据贸易逆差就判断其必然大幅贬值,可能会得出并不一定准确的结论。

但是,在这种主要基于实体经济的美元汇率决定和基于金融经济的美元汇率决定的实际上的争论中,目前看,安迪森•维金这一派基于常识和传统分析框架的观点,暂时是占上风的,美元确实大幅贬值了。

目前值得关注的是,美元的贬值历程还会如同安迪森•维金所预期的那样会继续下去吗?或者钟摆开始转向金融经济论者强调的那样,美元汇率正在接近贬值的拐点?

这本书中体现出来的对于中国经济前景的乐观,无疑容易讨好中国的读者。安迪森•维金在书中写道:“今天以及在不久之后的未来,我们将会看到,世界经济的主宰者将不再是美国,取而代之的将是中国,她将成为新的世界经济发动机。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进出口大国,而且支出水平正在突飞猛进。”他还强调:“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不是笑料,它完成是由资本驱动的,2006年,中国的资本性投资率已经接近GDP的43%,当年的GDP增长率达到10.7%,进入2007年第一季度,又增加至11.1%。但中国值得炫耀的,还不仅仅只有投资率,按美国财政部提供的统计数字,居民储蓄率也达到52%。按照美国的标准看,这已经非常、非常高了。”“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在经历信用膨胀,但两者的性质却迥然不同:在美国,超额信贷转化为更高的资产价格,更重要的是,这些信贷最终形成了个人消费。而在亚洲,超额信贷则主要转化为资本性投资和生产。因此,两种经济的最终结果,当然是大相径庭:美国人在借钱、花钱,而亚洲人却在生产和创造

美国经济的信仰基础在于:借钱也是创造财富的过程。但问题是,它根本就不能创造财富。“但是,他从一个普通的美国人的角度所看到的中国的优点,可能正好也是中国经济的缺陷,中国经济的转型,可能还逐步在转向他所试图批判和反思的美国的模式:例如,逐步降低过高的储蓄比率,降低经济增长对于投资的过分依赖,开始转向鼓励内需和消费带动下的增长,因为这种增长更为平稳,可持续性更强。

安迪森•维金从特定的角度分析了美国当前正在经历的次按危机的根源:“无论是对企业、金融市场还是美国的决策者,这段话都是对当今美国经济规则最完美的概括――创造财富的过程,便是创造泡沫的过程,这绝对是无与伦比的至理名言。近年来,股票、债券和住房等方面的资产泡沫,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流。”这无疑得到不少人的认可,但是,也正是在美国的这样一个制造金融泡沫的过程中,涌现了微软、英特尔等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通过金融市场来促进金融的创新和技术的进步,促进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不正是美国经济真正具有活力的领域之一吗?安迪森•维金给了我们另外一种解读和一个普通的美国人在这个过程中的体验。

世事无常,不仅金融市场如此,人生也是如此。在安迪森•维金的书中,他充满敬意地引用了“全球投资之父”、亿万富翁慈善家约翰•邓普顿(John Templeton)的判断作为重要的论证基础:“2005年,时年93岁的投资界老寿星约翰•邓普顿曾经说,最好尽快脱手美国股票、美国美元以及过多的美国不动产。邓普顿认为,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将贬值40%,这将会导致美国的主要债权国家,尤其是日本和中国,倾销美元,并促使美国的利率上升,进而造成长期的滞胀。他说对了。”等到这本书的中文本出版的时候,这位蜚声世界的投资家已经于2008年7月8日逝世,终年95岁。

正是因为想起邓普顿的一句名言,才让我觉得有必要向读者推荐约翰•邓普顿这本书。因为邓普顿总是强调,要对不同的投资类别抱开放态度:要接受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区的投资项目,没有一种投资组合永远是最好的。既然安迪森•维金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视角,我们就需要抱开放的态度来把握他。

我们还可以找到邓普顿的更有说服力的判断,来论证安迪森•维金在书中所试图证明的观点,读者也可以将其与安迪森•维金对照阅读。邓普顿早就智慧地判断,全世界没有人愿意把要求他们节俭的领导人选上台,而总是会选择增加支出的政府。因此从长期来看,随着更多的民主体制的出现,通货膨胀会更高。所以,所有的货币都是有风险的。邓普顿还强调,维持美国现行经济活动的最大威胁是债务。美国目前的债务为历史上最高,而且只是刚刚开始。不利的贸易赤字目前是美国史上之最,财政赤字也同样如此。30年前,美国人还是以节俭闻名的,当时的储蓄率为20%,而如今却不到2%。由此几乎可以肯定,经济将进入一个悲观的时期,股市也将进入熊市。

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安迪森•维金的这本书除了提供一个普通美国人观察美元和美国经济的视角之外,也提出了不少利用美元贬值进行投资的方法和工具,这些方法和工具实际上也并不复杂,但是要想运用这些工具获利,前提的假定还是美元一定会继续贬值下去,美元贬值的历史会延续,而不会在近期出现拐点。这个判断并不一定成立。

但是说,对我们来说更有意思的安迪森•维金的判断的是:“美元的命运也开始越来越依赖于几百万变幻无常的投资者。格林斯潘极端宽松的货币政策创造了无数的经济泡沫,而国际投资领域普遍存在的趋众心理所带来的潜在变化,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以外的市场太小了,以至于国内投资者准备抽逃不断贬值的美元时,根本无力吸收如此巨大的资本流出。”美元的贬值如果带来全球投资者对于美元信心的动摇,也许我们暂时还找不到一个可以替代美元的货币,但是,全球金融市场可能会经历一个日益动荡的年代。现在就有一些经济分析人员悲观地预计,现在的美国经济衰退和全球经济滑坡是20世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以及 1990-1991和2001年纳斯达克泡沫破灭的的结合版,因此美元可能会经历一个持续的贬值和动荡的时期,现存的那些盯住美元或实行高度管制的汇率体系可能会在这一动荡中崩塌,正如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七十年代初崩塌那样。这种分析的切入角度不同,但是得出的是与安迪森•维金相似的结论。

在次按危机不断向实体经济蔓延的今天,究竟美元的贬值历史是还会继续延续,或者正在因为美元可能出现的加息而出现拐点?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答案,书中所提供的一些投资建议,读者还是将其视为一个建议而已。

毕竟,正如安迪森•维金所推崇的投资大师邓普顿所说,投资和资产配置,绝不能依靠感情、情绪,而需要冷静的分析,投资也不是赌博,而需要客观、积极、冷静的心态。希望读者阅读安迪森•维金这本书,有助于我们形成一个良好的投资心态,而不仅仅局限于其所提出的投资建议。

是为序。

2008年7月24日于香港浦飞路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