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国强:中国对外开放战略需作新调整」正文
自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第143位成员以来,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加入WTO为中国社会的开放观念和规则意识带来了新的教材,为国内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激励。但是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今后中国的路该如何走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近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加入WTO十年后的中国”成果发布会上发布了《加入WTO十年后的中国》一书。《经济参考报》记者在会议间隙,就未来十年中国将面对哪些新的挑战和冲击、对外开放战略应在哪些方面进行调整等问题,采访了《加入WTO十年后的中国》的作者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
真正的国际挑战将发生在未来十年
记者:入世红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不言而喻。中国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入世后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国际竞争密不可分。我们发现在中国加入WTO十年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您认为未来十年真正的国际挑战将来自哪里?
隆国强:由于长期准备、积极应对和全民参与,加入WTO后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2001年以来GDP保持了10.7%左右的增速,产业国际竞争力迅速增强。然而,真正的国际挑战和外部冲击将来自于经济全球化内在矛盾,来自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未来的关系,来自于中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体制、战略和结构调整。
第一,外部经贸环境将日趋严峻,大国间的动态博弈和对抗的概率明显上升。美国为维持其超级大国的地位,一贯不择手段地遏制处于第二位的追赶者。加之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经济徘徊不前、失业居高不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甚至出现了反全球化的声音和政治压力。未来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投资摩擦将更为激烈,对我国经贸政策和体制,如汇率政策、知识产权、自主创新政策、服务开放等,都会产生巨大压力。
第二,国内过去成功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首先,外向型模式不能再继续下去,要向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经济国际化战略互动调整;其次,不平衡战略不能再继续下去,要从“先让少数人富起来”,走向实现“共同富裕”;从先让经济建设率先搞上去,走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再次,政府作为经济建设的主要推手的模式也不能再继续下去,政府职能必须回归到公共服务、法治和基于规则行事的体制基础上来。
第三,中国“责任论”带来新的压力。国际社会更多看到中国总量的变化,强调“责任论”,发达国家期望中国在气候变化、贸易投资自由化、世界经济再平衡等方面承担更大责任,发展中国家期待中国在对外援助领域投入更多资源。
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应作出新调整
记者:新的形势变化给中国今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也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提出了新的要求,您认为在国际国内新形势下,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需要相应进行哪些调整?调整的重点应放在哪些方面?
隆国强: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政策。中国正在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比较优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发展面临新约束和新目标。与此同时,外部环境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在国际国内新形势下,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必须进行相应调整。
对外开放要有新的战略目标。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资金与外汇“双缺口”已经消除,未来的主要任务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对外关系中,主要任务是实现和平发展。新的对外开放战略将有两个重要目标,就是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对内促进科学发展,对外实现和平发展。
对外开放战略要有新的重点:
一是对外开放将从以往以实体经济为主扩展到金融开放、规则制订与全球治理;
二是贸易和投资从制造业为主转变为制造与服务并重;
三是跨境投资从“引进来”为主转变为“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四是从以维护国内利益为主扩展到维护海外利益;
五是对外开放的区域布局将更加均衡。
手段上要从以往的“积极被动”型转变为未来的“积极主动”型。外汇丰裕、对外投资快速发展、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不断增强,未来我国企业可以主动通过对外投资,配置全球资源。我国有机遇、有能力更加主动地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修订,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未来要进一步以开放促改革
记者:以开放促改革,是中国改革道路的一条独特经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信守其规则和“入世”承诺,大范围修订了法律法规,构建了开放经济的体制机制,有力地推进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大大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您认为,未来各个领域的结构性改革应如何展开?
隆国强:中国经济未来要继续实现基于对外开放的增长模式,提升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必须进一步以开放促进改革、以改革深化开放,推进农业、工业、服务业、对外贸易和投资等各领域的结构性改革。
农业领域要进一步提高推进农业对外开放的战略认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稳步提升农业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具体措施包括:抓紧制定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的总体规划;着力深化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和完善农业对外开放支持政策体系;重点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加快建设持续、稳定、安全的全球农产品供应链;探索建立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立健全农产品进出口调控机制;积极参与国际农产品贸易规则、农业标准制定。
工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于产业结构、科技水平、资源利用效率、劳动生产率、工业国际分工地位和竞争力、全民分享工业发展成果以及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
实现从工业大国向现代化的工业强国转变。具体措施包括:坚持实体经济的主体地位,鼓励发展先进制造业;既要推进产业升级,也要坚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高亦成、低亦就”的产业结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加强对资产存量的调整;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节能优先战略,解决能源供给不足的矛盾。
金融领域要以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继续提升金融业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金融体制。具体措施包括:继续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快建立现代金融制度;进一步有序对外开放金融业,积极推动人民币走出去;不断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金融监管体制机制,稳步推进利润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健全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加强金融法制建设。
对外贸易与投资领域要把促进进口贸易更快增长作为未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政策目标,加快推进再平衡进程。要优化进口结构,积极扩大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产品进口,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国际收支平衡,重点从贸易转向资本领域。
中国要在WTO框架下争取公平和开放的贸易环境
记者:入世十年,中国已经从一名跟随者成为领跑者,正在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体。以前总是别人定规则,中国来遵守,未来中国也该成为政策制定的参与者与领导者,那么您觉得未来中国应在WTO框架下发挥何种作用?
隆国强:随着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体,国际社会普遍要求中国在WTO中发挥更大作用。但中国在WTO发挥领导作用的条件仍不成熟,其中关键原因是国内产业政策等涉及深层次一体化开放仍然滞后,进口的进一步开放仍然受到进口竞争部门的束缚。
在这一条件下,中国的崛起会使过去发达国家进攻性的、单纯的贸易自由化做法受到抑制,未来WTO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将会减缓。
因此,未来中国对WTO作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抑制全球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利用其进口规模的潜在优势,给WTO谈判注入新的动力,给国内经济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稳定和开放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
来源:经济参考报(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