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微:“十二五”中国流通产业发展前景」正文
摘要:“十二五”期间,流通业将着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扩大消费,引导生产,提升效率。以城市为中心的消费品流通体系、城乡对接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大宗商品(包括钢材、矿石、粮食等)市场流通体系、内外贸一体的国际化流通体系加快建立;流通主体竞争力稳步提升,全国性、区域性的大型流通企业加快涌现,小型、微型流通企业稳步发展,流通品牌建设也将出现新格局;流通现代化水平大幅跃升,流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相关制度与政策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人才培养全面启动。
关键词:十二五,流通业,现代流通体系,内外贸一体化,小型微型企业
一、“十二五”流通产业发展的新起点
“十二五”期间,中国流通产业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1.流通规模迈上新台阶,流通大国地位日益凸显
在流通规模上我国已经全球领先,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不论是国内贸易还是对外贸易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这种流通大国地位的显现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2.流通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更为迫切
当前,对于我国来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而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既是整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又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条件,关系到整个流通产业的效率和效益,关系到广大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关系到我国从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从消费大国向消费强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因此,转变流通发展方式的要求是非常迫切的。
3.流通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正在提速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流通领域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如果深入考察,形势仍不容乐观。虽然我国已有一些现代化的流通形式和流通组织,但在整体运作水平、发展模式、手段、人力资源以及其他发展能力方面,现代化程度还比较低,我们仍然还处在现代化进程的起步阶段。因此,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是一项很迫切的任务。
二、“十二五”中国流通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要求
1.产业结构调整出现新趋势,服务业发展成为新动力
在服务业当中,虽然服务业的比重会提升而且会有大量新型的服务业出现,但是零售、批发、运输、仓储等商品性流通行业在今天的发达国家仍然是服务业的第一支柱产业,并且这个产业本身在产业升级过程当中有很多创新和新的发展。这是我们未来流通行业发展的一个新空间,也是支撑服务业大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基础。
2.城市化出现新形态,流通业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正处在城市化的高峰期,城市化率已接近50%,在城市化率50%~70%的阶段,城市化的发展不仅仅是城市人口和数量的增加,更多的是城市发展形态的变化和围绕城市出现的经济结构上的变化,如城市群的群体性发展更加活跃,城市将成为流通产业发展的主战场。目前,国家已提出了“三纵两横”的城市群空间布局思路,为未来城市化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伴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流通业发展也面临着新挑战和新问题。比如,大的城市群在集群化发展过程当中,资源如何重新配置、交通基础设施如何联结等等,这些涉及到规划、商业资源重新配置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新的商业组织形式和新的集群。在城市化过程中,流通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3.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促进流通效率快速提升
目前,我国交通、通信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已具备相当规模,随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高效率基础设施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全国性商品流通网络发展的设施瓶颈将逐步消除,对提高流通效率和促进全国性、大型流通组织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
4.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新机遇,流通业创新发展提速
技术革命的影响不仅仅是单纯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包括新能源的应用。这对流通管理、流通人才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无疑会极大地推动流通现代化升级以及向更高层次发展。
5.对外开放出现新格局,内外贸一体化进程加快
我们多年来一直没有破解的难题就是如何在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的全新发展。目前,对外贸易面临着非常大的贸易差额问题。在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市场的同时,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命题。但要扩大进口,国内贸易的流通渠道和组织与国际市场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和对接手段。比如,2011年以来中国猪肉进口快速增长,仅上半年进口量就激增4倍以上。但是由于我国没有相应的分销渠道和冷链设施,使得大量猪肉滞留港口或通过走私渠道进入国内市场。因此,国内流通组织和现代化流通手段的缺失对于我国实现贸易平衡,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形成很大的障碍。
6.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加大,流通业向绿色节能发展转型
流通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流通服务业粗放型发展方式还未根本改变,节能减排的潜力很大。流通业向绿色节能发展,不仅有利于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对于缓解我国资源短缺,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三、“十二五”期间流通产业发展趋势与前景
“十二五”期间,流通领域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扩大消费,引导生产,提升效率,尤其要在提升效率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总体来讲,流通产业发展在未来五年之内仍然会实现翻番的目标,同时流通领域的就业人员会超过1.3亿人(这也是流通部门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一个方面)。
1.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要围绕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和新要求,尽快建立以城市为中心的消费品流通体系、城乡对接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大宗商品(包括钢材、矿石、粮食等)市场流通体系、内外贸一体的国际化流通体系。
2.流通主体竞争力稳步提升
一是全国性、区域性的大型流通企业加快涌现。随着未来城市化的发展,流通规模不断扩大。中国会涌现出一些新的全国性和区域性的流通企业,特别是区域性的大型流通企业。二是小型、微型流通企业稳步发展。最近国务院刚刚发布了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过去我们提的是“中小企业”,而现在是“小型微型企业”,因为小型微型企业数量庞大。对于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能力提升、发展环境改善国家是非常重视的。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及相关部门的配套政策也将逐步出台,以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支持形成合力。三是流通品牌建设将出现崭新的格局。
3.流通现代化水平大幅跃升
在流通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升方面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如以自动化、信息化、标准化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以电子商务引领的交易方式创新,以连锁经营为先导的流通组织创新,以配送为重点的服务创新,以绿色低碳为目标的发展模式创新,都是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探讨和高度关注的。
4.流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主要表现为市场调控能力与机制建设加强,流通领域公共信息服务能力提升,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起步。
5.流通业发展的制度与政策环境优化
流通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支持政策加快创新,土地政策“有保有压”,人才培养全面启动。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制度改革和政策方面还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制度环境及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如金融创新政策、土地政策等。土地政策应针对流通领域的关键环节、公共服务实行有保有压。同时,流通领域正在转变过去传统低端的形象,成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新的服务领域,需要大量的人才。国家对流通领域人才的培育应给予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