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谦为何被称为海派之源?

作者:佚名发布日期:2016-09-22

「赵之谦为何被称为海派之源?」正文

赵之谦为何被称为海派之源?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赵之谦作为"海派之源"、"海派之先河"的观点也许可能是一个"舶来品"。为何这么说呢?接下来我们详细探讨。

日本学者大村西崖在1901年刊行的《中国美术史》中第一次把赵之谦与海派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把赵之谦视为"海派之源"也是来源于此。

赵之谦为何被称为海派之源?其实,到现今,赵之谦与海派的关系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自然也可以归入重看之列。

我们能做的,就是参考前人留下的文字来考证探究。

蒋宝龄的《墨林今话》刊于1852年,当时赵之谦还在弱冠之龄,自然不会发生赵之谦与海派的如何关系。张鸣珂1908年刊行《寒松阁谈艺琐录》,也没有提到赵之谦与海派的关系。1920年刻板刊行《海上墨林》赵之谦条目下有: 时游滨沪,墨迹流传、人争宝贵。但查阅邹涛的《赵之谦年谱》和张小庄的《赵之谦研究》均无法证明赵之谦的时游滨沪。关于赵之谦的寓沪情况,有研究者指出:据杨逸在《海上墨林》载,他在清咸丰九年(1859)秋季曾来上海,时年刚过而立之年。

笔者查阅印晓峰点校,华东师范大学版本《海上墨林》并无此记载,不知道作者所用是何版本。不过,赵之谦在1862年和1872年确有两次路过上海的经历。《瀛壖杂志》和《沪游杂记》都记载有许多沪上书画名家,但却未提赵之谦。1862年赵之谦致傅艾臣书札(局部)内有一段文字:由温州航海入沪,由沪航海至登州。张鸣珂《寒松阁谈艺录》完成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卷六云:自海禁一开贸易之盛,无过上海一隅。而以砚田为生者,亦皆于于而来,侨居卖画。公寿、伯年最为杰出。

赵之谦与海派的关系

赵之谦与海派的关系

其次,画花卉则上元邓铁仙启昌,扬州倪墨耕宝田及宋石年,皆名重一时,流传最盛。单就花鸟画而言,张鸣珂也没有提到赵之谦,说明此时期赵之谦作为海派之源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笔者认为,赵之谦作为海派之源、海派之先河的观点可能是一个舶来品。大村西崖的《中国美术史》中文版,翻译者陈彬龢大村西崖的《中国美术史》日文版刊行于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此书1930年译成中文出版。翻译者陈彬龢。大村西崖提出:赵之谦之山水花卉,出自八大、石涛,为今日海派之源。(见大村西崖著,陈彬龢译《中国美术史》,商务印书馆发行,中华民国十九年十月初版,第225页)但大村西崖是根据什么来做出这个结论的,书中并没有阐述。《中国美术史》日文版初版发行时(1901年)大村西崖还没有来过上海,他于1921年才首次访华,汪亚尘在上海担任大村西崖的翻译兼导游。那么大村西崖凭什么说赵之谦为今日海派之源?

所以,我们还必须把目光投射到1901年之前,日本美术界与沪上的美术交流及其对赵之谦的认识上。赵之谦《四时果实图》(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岸田吟香(1833-1905)19世纪60年代来到上海,拜胡公寿为师。日本南画家安田老山于日本明治元年(1868年,中国同治七年)赴上海就学于胡公寿,1873年回国,历时10年。

1872年南画家大仓雨村入日本上海领事馆任职。1876年,日本南画家长尾无墨访沪,在沪期间多次拜访胡公寿。冈仓天心1893年第一次到中国旅行。可是,日本人为什么最后选择了赵之谦作为海派的领袖?这样的选择与事实符合不符合?

河井仙郎(1871-1945),1900年初次到上海,1905年到杭州加入西泠印社,攻篆刻,亦擅收藏。顾村言在与西岛慎一的对话《从海派东渐到当下中日书法界的问题》一文中讲到至于赵之谦,河井仙郎跟着庆太郎去了上海,在上海发现赵之谦的作品又好又便宜,所以他买了很多,然后到日本开始宣传弘扬赵之谦的书画印,因为他在关东,影响较大,在关东,大家都研究赵之谦了,但当时在关西还没有。(2015年5月6日,《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第4版)。这事应该发生于1900年河井仙郎初次到上海时期,但这都是赵之谦去世近三十年后的事情了。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