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四大祭祖节:中元节的习俗有哪些

作者:佚名发布日期:2016-08-17

「传统四大祭祖节:中元节的习俗有哪些」正文

中元节的习俗有哪些呢?祭祖为一大习俗,据古籍《说文解字·鬼部》:"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头。鬼阴气贼害,从厶。凡鬼之属皆从鬼。"人死为鬼,这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因此作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的中元节,需要祭祀先人,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习俗?我们一起来看看。

《礼记·祭法》曰:"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其万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年节也好,平日也罢,祭祀的对象除了神仙之外,最大的团体当属鬼了。

中元节祭祀的习俗

中元节祭祀的习俗

因此,面对如此巨大的祭祀团体,我国的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据说,中元节这一天,在阴间的孤魂野鬼会被放出来,为了缅怀先祖,祭拜地官,在阳间的人们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祭拜这些来自阴间的祖先。

什么是中元节?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 为水官解厄日。

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可中元节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中元节放水灯的习俗

中元节放水灯的习俗

道教佛教领跑中元节习俗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等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也就有了祭祀祈福的习俗了。

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将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称为鬼节,称农历7月为"鬼月"。

佛教传入后,佛教中也有一种追荐祖先的超度仪式,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盆会",超度亡灵,祭奠先人。

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 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且佛教也是在农 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超度法会,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民间中元节习俗:家庭设坛酬神

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

"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民间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普通百姓家都会这样做。

中元节设置神坛习俗

中元节设置神坛习俗

祭祖是中元节习俗之一,中元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七月半"祭祖。到了祭祀的时候,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 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送回为止。

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 己平安幸福。

送回时,要选择断黑之后,一般是一家之长及家中男丁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衣物,称烧「包衣」,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今天的中元节习俗:注重环保,倡导文明祭祀

虽然如今的中元节习俗的祭祖仪式已经简化,逐渐剔除了迷信色彩,只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但对于中元节习俗的方方面面我们还是需要了解和知晓的。

不仅如此,我们也需要对以往的中元节习俗进行一个改进,需要倡导:倡导文明祭祀。

据悉,中元节前夕,全国各地城市管理者又开始了例行动作:各地做法不同,有禁绝在城区烧纸甚至售卖祭祀用品的,也有并不完全禁止祭祀烧纸,而是为烧纸祭拜者划出特定区域的,不管各地以何种手段倡导文明祭祀,背后的目的无一例外是环保。

中元节烧纸钱点蜡烛的习俗

中元节烧纸钱点蜡烛的习俗

我们都知道,中元节焚烧纸钱、祭祀先祖是一种重要的民间传统,有着极强的延续性与生命力。它不仅承载着慎终追远的功能,更包裹着传统文化的"孝道"意 涵,所谓"敬天法祖"、"事死如事生"。

这种传统赓续千年而不变,实际上已经深入民众骨髓,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是我们需要尊重传统文化习俗的地方。

尊重习俗和传承习俗,与如今的现代化生活其实并不冲突,只是我们采取的方式不一样,缅怀先人的心意依旧存在,这就足够了呢。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