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立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与制度自信从哪里来?」正文
“决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大学课堂出现,决不允许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大学课堂蔓延,决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
教育部长袁贵仁在1月29日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对西方原版教材的使用管理,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进入我们的课堂”,要“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确保课堂讲坛风清气正。”
原则上,袁贵仁先生的讲话并没有什么错,借用王伟光先生的话来说也“并不输理”。然而,袁贵仁的讲话还是在国内思想理论界引起轩然大波,甚至有人发出了“是否要重新闭关锁国”的疑问、质问,甚至还有人挖出了袁贵仁先生儿子的教材生意,影射袁先生的讲话是在为其儿子的教材生育铺路。
何以如此?环球时报的评论有一定道理,但如该评论“说的是西方政治价值观,别扯偏了”一样,环球时报也“扯偏了”。如果认真读读袁贵仁部长的讲话,就不难发现,袁贵仁部长明确指出的是“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进入我们的课堂”。
把西方价值观念等同于或主要等同于西方政治价值观,环球时报的武断结论既在学理上说不通,恐怕西方人自己都是不能同意的。环球时报如此低水平的评论,除了招致更多的批评、反感,引起更多的人对袁贵仁部长讲话的批评和怀疑,也许是环球时报始料未及的。
其实,把西方政治价值作为洪水猛兽才是袁贵仁部长讲话背后的真正原因,反映了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的不自信。如果袁贵仁先生充满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的自信并把这种自信传导到他领导的班子、机关、部门及其相关的所有的人,袁贵仁先生就会说出另外一番话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现代转化,是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特别是政治文明的走向和体现。
“我们的体制真的像我们一直认为的那样对大多数人都好吗?”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蒂格利茨提出怀疑。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开承认,“人们对政府失去了信任――他们在我竞选总统以前就对政府失去了信任。现在情况更糟了”。曾经为苏联解体、东欧崩溃而为西方民主胜利欢呼提出“历史的终结”的弗朗西斯.福山做出了相反的判断,“美国的政治制度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走向衰败”。“在政治两极化的背景下,这种权力分散的制度越来越难以代表大多数的利益,使利益集团和社会组织的观点获得过多的表达。”
所以,西方陷入了民主的危机,并且这种危机还在蔓延,也还看不到走出危机的任何征兆与苗头。如果说中国的和平崛起从正面印证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话,西方民主危机却从另一个方面反证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和平崛起的遏止恰恰暴露出了其本质:在和社会主义的竞赛中,资本主义处于劣势。“印度应该每年派上千名政治家去中国,学习有效率的管理、学习如何修建道路、发展制造业、提高识字率和增加公共卫生供给。”印度新德里政策选择研究中心主任、前财政部长顾问莫汉・古鲁斯瓦米对印度政府的建议显示了资本主义在有效的管理上存在的不足或缺陷。
“每种政治制度都有它衰败的一面”,尼可罗・马基雅维利正确地预见到了君主制可能会衰败成暴政,贵族制可能会衰败成寡头制,民主制可能会衰败成放荡制。人类世界没有一个绝对好的制度,也没有一个绝对坏的制度,制度生长与演进与传统、文化、地理、经济等等密切相关,“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并且制度在“不同处境的社会很难予以复制”。同时,任何制度都有可能走向他的对立面。
由此观之,抽象地绝对地和形式主义地看待政治制度及其所蕴含的价值可能是危险的,并且不同制度及其蕴含价值并不是孤立的、独立的存在,总是存在着历史的联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充分地认识资本主义制度及其价值这一前提。显然,袁贵仁部长所要求的“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进入我们的课堂”,有违客观规律之嫌,同时也反映了教育管理的简单化、行政化倾向。
社会主义不仅比资本主义优越,也比资本主义有更强的灵活性。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社会主义灵活性的具体实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自信的来源和支撑。抱守残缺,固步自封,与社会主义格格不入,甚至可能损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自信。因此,强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与制度自信,不仅需要了解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政治价值,也要研究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政治价值。否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与制度自信将成无源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