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新苗:强政府和法治是实现“中国梦”的双引擎」正文
最近学术界有两个观点吸引了我的注意。一是美国日裔学者福山在新著里提出,强政府、法治和民主,依序构成落后民族实现现代化的三个最重要的因素;如新加坡,即使没有民主,但因为有强政府和法治,所以能够实现良治。二是张维迎提出,先市场化后民主化,是效果最好的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反之,则民主化的效果并不好,如印度。
显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大体符合这两位著名学者所推荐的最佳途径,从而也取得了辉煌成就。就福山的观点来看,中共领导的政府显然是强政府;自80年代以来,法治的水平总体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只有在周永康主管政法的时候,局部有所倒退;至于民主,则一直未有较大的发展(和西方的民主选举制相比)。就张维迎的观点来看,中国的改革开放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引入市场经济,而政治领域改革进展不大,即民主化进程相对落后。
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的现代化事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包括经济结构不合理、贫富差距过大、环境生态恶化、腐败横行、执政党和政府的威信受到了严重挑战等。因此,防止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最终实现国强民富,就成为新一代领导人的重大迫切命题。当然,这种历史紧迫感也和能否继续保证中共执政的合法性有极大关系,否则,就会重蹈前苏联的覆辙。
下面怎么走?按照福山的观点,中国在强政府的条件下,只需要进一步加强法治即可,而民主可以暂缓。按照张维迎的观点,中国首先应该完善市场经济,而民主也可以暂缓;怎么完善?依靠法治。
新一届领导人大体上就是按照这个思路来深化改革的,即紧紧抓住法治作为总突破口。首先,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整体上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构建了框架,描绘了蓝图,其中在两个关键领域明确规划了新的战略:在经济领域,重新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而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关键;在政治领域,提出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接着,四中全会高举依法治国的旗帜,对这两个领域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定,落实到了具体的行动。前者是指南纲领,后者是命令措施,正如习总所说,是姐妹篇。
为什么法治会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措施呢?从经济层面来看,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治是市场公平交换的基本条件,否则,交换无从进行,或者成本非常高,这是为无数国内外的历史实证研究所证明的。正因如此,国内学者吴敬琏就一直警告,中国极有可能走向权贵资本主义,即坏的市场经济。事实上,权贵利益集团已经无处不在,例如以周永康为核心构建的黑恶政治经济集团(刘汉的黑社会集团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另外,政府不依法行政(包括形形色色的审批制),也严重地阻碍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拖累了经济的发展。唯有法治,才能破除种种阻碍经济发展的条框,降低交易成本(尤其是去除行贿成本),最大限度保证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同时,消除腐败寻租现象。
其次,从政治层面来看,维稳的社会治理模式不仅没有带来和谐社会,反而引发了更大的社会矛盾,浪费了政府的大量信誉,某种程度上甚至动摇了中共的执政地位。另外,维稳本身浪费了政府大量的公共财政资源(传说,维稳经费超过了国防经费),因此财政上也不可持续。
因此,法治就成为了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国梦的总路线。但是,中国传统社会是人治、权治、官治社会,法治的建立不可能促日而就。应该说,毛时代党领导的政府百分之百是强政府,但却没有法治,甚至变成了暴政(如国家主席惨死,毛自己无法无天),其他共产国家也基本如此,如现在的朝鲜。如果中共领导的政府能用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手段,而不是搞阶级斗争、实行人民民主专政、靠运动整风、靠保先教育反腐,那么,强政府和法治就会确保中国社会和谐运行,经济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共执政也会稳如泰山。
另一方面,如果只有法治,没有强政府,如众多西方发达国家,包括日本,那么政府内部无法形成共识,也无法凝聚民心和社会力量,其抉择必然左右摇摆、停滞不前,最终,国家和社会没法解决巨大的社会难题,实现战略转型和升级。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国必须坚持强政府,也就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总之,法治和强政府,缺一不可,构成了实现中国梦的双引擎。继续发挥强政府的优势(即坚持党的领导),并把法治的短板补齐,就成为中国崛起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