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立凡:反腐课题考验“习李新政”」正文
自中共十八大结束到十二届人大召开,经过一百多天的热身,执政党即将完成全部权力交接,正式开始“习李新政”的第一个周期。
对任何一个国家的新领导人来说,上任后的最初半年,是向国际国内展示自己形象和能力的最佳时段。毋庸讳言,公众对上届领导人的政绩普遍感到失望,习李团队必须树立强势形象。其中最紧要的课题之一,就是针对积重难返的体制性腐败,交一份能及格的答卷。
改革时机错失,利益集团坐大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不受监督的权力垄断体制,逐渐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体制内部开始酝酿建立制度上的预防措施:
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王汉斌提议建立国家工作人员申报财产制度。1988年,全国人大起草了《国家行政工作人员报告财产和收入的规定草案》,但仅作为一种内部监督方案,未真正付诸实施。1989年重大事件后工作停摆。199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文要求申报收入,并未要求申报所有财产,而且不对社会公开。
自2000年始,中央先后出台颁布多个文件,申报范围不仅限于收入,还包括动产和不动产、股票等。201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副处级以上干部报告收入,但缺少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应具备的公示和法律惩罚等关键环节。直至2012年底,广东省才开始安排财产公示试点。
80年代反腐败的阻力主要来自高层,如今自省部级到农村基层政权,腐败已无所不在,阻力则来自整个体制。究其原因,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延误,错失了清除腐败的最佳时机。
回顾十年前的换届时刻,国人普遍对“胡温新政”寄予厚望。2008年进入第二个任期后,政改未见任何进展,社会矛盾集中爆发,雪灾、地震应对乏力,北京奥运歌舞升平……。同年4万亿的经济决策失误,导致游资冲击市场,助长了“国进民退”,央企国企野蛮成长,利益集团迅速壮大,官场腐败一发不可收拾。此后五年间,公众对体制性腐败日见焦虑,逐渐丧失耐心。据央行网站披露,贪官们在2011年之前转移到国外的资金已超过8000亿人民币。
据人民网2008年网上调查,被调查者中的94.3%认为腐败问题“很严重”, 5.1%认为“比较严重”,共有99.4%的被调查者对腐败现状不满。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前,新华网与《半月谈》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调查显示:“腐败问题”以70.5%的得票率位列第一。目前光明网的“两会调查暨国是建言征集”中,“反腐倡廉”按得票数位列第二。
触及权力基础,如何自我开刀?
送走10年“胡温新政”,中国人又迎来了“习李新政”,未来5至10年任期内能否清除腐败,实关系“新新政”之成败。新领导上任以来,处处以廉政形象示人,出则轻车简从四菜一汤,言必高调反腐依宪治国,引发了新的期盼;而内部传达的讲话版本,又令许多期盼者深感不安。其实无论政治主张开明还是保守,“永远执政”都是中共领导人必须坚守的底线。
新领导层的主体,是被称为“太子党”的红二代,而上届领导层主要来自草根出身的“团派”。前者犹若创业大股东的继承人,后者只是职业经理人。这种分野在中国历史上传承有自,前者源于门阀制,后者源于科举制;在清代则被称为“满臣”和“汉臣”,前者凭血统掌权,后者靠科举入仕。胡温一代对建立红色江山无尺寸之功,政治资本不足是其任内无所作为的原因之一。
“血酬传代”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产物,红二代对其父辈打下的江山,则有一种天然的血缘感情,希望绵延千秋万代;而中共的老一辈领导人也认定“把政权交给我们的孩子,至少不会挖我们的祖坟”。这种根深蒂固的“血统论”或许也算人之常情,但将国家名器视为政治团体的战利品,只是一种“家天下”的升级版。
胡温时代末期面临政治腐败、社会分化造成的多重危机,一些红二代担心祖业不保,对“职业经理人”的软弱管理感到不满,急切推动“自己人”尽快上位。从去年中共十八大到今年“两会”闭会,红二代的接班行将全部就位,中国将出现一个类似于清末“皇族内阁”式的权力结构,既有中兴祖业的冲动,也有誓死捍卫政权的决心,在操作层面上显得相对自信。
中国有句成语叫“医不自治”,即医生不应给自己或家人治病,盖因亲情利害等因素易导致误诊误治。“习李新政”未来所面临的困局恰恰在于:即便有决心做体制的良医,也很难在自己肌体上开刀动手术。
红二代是新领导层的权力基础,同时自身(不是所有人)又是最大的利益集团,垄断了央企、大国企等重要的国民经济部门的掌门人地位。新领导人果真要推行改革清除腐败,就需说服“哥儿们”带头放弃部分既得利益,以换取本党长期执政的长远利益,这几乎是一件与虎谋皮的工作,且须冒比80年代胡、赵等中共领导人更大的政治风险。
政治体制不改,反腐难于奏效
近期媒体不断宣传新政刮起的“廉政风暴”,“网络反腐”揪出 “表哥”“淫官”“房姐”之类的小贪,也令网民亢奋不已;殊不知“小贪置房大贪买矿”,公众能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且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多地政府迅速出台规定,防止利用房产查询系统“以人查房”。“阳光法案”博弈26年的历史早已证明,没有外部竞争和制度监督,仅靠党内自查自清,难以遏制盘根错节的腐败。
一个不能在社会分配问题上实现相对公平的政府,很难维持政权的稳定。被称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曾警告:“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在政治体制改革长期停滞的今天,谁都无法否认中国社会已经两极分化,但无人承认改革失败。
2008年两会后,笔者曾撰写《历史留给改革的时间不多了》一文,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悖论在于:“改革阻力来自共产党内部,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并发出预警说:“没有民意选举的背书,现政权的合法性主要靠经济增长维系,一旦经济崩溃,合法性就不复存在。而腐败恰恰是寄生于经济命脉上的血瘤,伴随着宿主的成长而无限膨胀,现已到达危险的临界点。”
腐败也是一种历史动力,当机体腐熟到一定程度,外力的偶然触发也可能导致突然崩溃。我在2009年曾提出:仿效“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为中国社会绘制一幅曲线图,分别将“政治”、“经济”、“社会情绪”以曲线标示,如三曲线错峰接近临界点,局面尚属可控;当三曲线同时到达临界点时,则可能出现崩盘。
多年来,体制内流传着一句耸人听闻的话:“不反腐要亡国,反腐会亡党。”以团体利益绑架国家利益,其实是一种不靠谱的“党国史观”。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是“铁打的江山,流水的政权”,大江东去,腐败的政权死在沙滩上,但中国不会灭亡。
新领导人若想实现长期执政的政治目标,就必须通过政改这道生死攸关的“历史三峡”。(来源: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