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忠:警惕党内教育失效

作者:李永忠发布日期:2014-04-02

「李永忠:警惕党内教育失效」正文

 

1月下旬,中央正式宣布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正式开展。各省市县基本在2月中旬召开部署大会,拉开活动的序幕。教育活动本身能达成的功效,将考验本届政府是否能真正取信于民。突破历史窠臼在案外

这次教育活动和改革开放以来历次相比有几个显著区别。首先是公开程度较高,以前从不公开。第二民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成为参与者。第三是政府在立信方面找到了"良方"--"八项规定"。两千年前商鞅为了实现秦国梦采取了徙木立信,现在的情况比当年秦朝政府的公信力还低,如果无法塑造拥有公信力的权力机构,搞再多教育活动也没用。

第四,在实施教育活动的同时,通过"当前以治标为主"以及"老虎苍蝇一起打",形成反腐的高压态势。最后一点也是本次教育活动和以往最大的区别,即改革的意味体现的比较足。教育活动中,中央一直在酝酿改革,最终在三中全会出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

这5大特点和教育本身并不沾边,官方宣传是"照镜子,洗洗澡,治治病",其实和过去"三讲"以及"先进性教育"没有太大差别,看不出有突破性的东西,其突破恰恰在于教育实践活动之外的成功。

教育本身难以有所突破,以前也搞"学习教育"和"提意见",甚至在先进性教育时还搞过"背靠背"的批评,又能怎么样呢?"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以前也有。因此这三个环节和以前没有什么区别和实质性进展。

本来这次活动可能和过去同样沦为一种就教育谈教育的窠臼,正是由于功夫在案外,所以取得了效果。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还没有触及市县,但是市县官员同样对"八项规定"感到很紧张。

 

批评不是正面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一句含金量很高的话:报纸最有力量的部分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媒体能称之为"第四种权力",在于能把广大民众的权利整合,形成对决策权、行政权和监督权的监督。共产党的成功经验之一是"三大作风",其中"批评与自我批评"摆在了最突出的位置上。批评与自我批评能保证理论和实践相联系,也能保证密切联系群众。现在《人民日报》的评论版有点看头,因为有一点批评的意味了,敢于批评才是有力量的表现。

以前我曾给某党报投稿,题目是《批评也是主旋律》,结果该报改成了《正确的批评也是主旋律》,如果这个题目能成立,那么党的三大作风就全要改了,变成"正确的理论联系正确的实际","正确的方法联系正确的群众","正确的批评与正确的自我批评"。批评就是批评,不能作为正面报道而用。

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第一个环节"学习教育和听取意见"拖得时间很长,其实教育环节这么多年没有停止过,并非学习的不够,真正应该突出"批评与自我批评环节"。批评和自我批评一定要有机制保障,敢于批评者能够收到表扬甚至提拔。

老百姓常言道:报喜有的喜,报忧有的忧,敢批评的人绝对没有好下场。从彭德怀批评倒霉后,中共党内已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风气了。如果改革没有对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表扬奖励,第一批的成果就难以巩固,同时对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也难以有好的推动作用。

如果在第二批活动中,将"批评与自我批评"贯彻在各个层级的机关报,中央大报敢于拿出5%的版面搞批评。那么即便没有繁缛的教育学习环节,各级政府的广大官员也会重新回到群众中。

 

政改才是根本

这次教育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的抓",用时间上的推进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时,细化规定接连出台,在空间层面上压缩脱离群众的土壤,比如退年卡、厉行节约、公开场所不能抽烟、高档烟酒不能上桌等等。

可是这些都是微观层面的改革。如果权力机构不改,如果说异体监督无法到位,权力机构和用人体制没有实实在在的推进,一旦时间节点空间节点、发生变化,比如领导人更换或者领导人的注意力转移,那么此前的努力又会恢复原样。

虽然第一批活动表现出了改革意味,但是还不够浓。教育实践活动应该引导官员,以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方式去解决正视出来的问题,而不应该停留在写了多少个检讨和提了多少意见。制度实际上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纸上、嘴上和墙上的条条款款,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的种种规定都属于这一层次。另外一个就是保证这些条条款款可以实施的组织体系、权力结构、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

如果以风的形式来纠风不可能持久,必须来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包括政体的改革,党代会常任制的改革、权力结构的改革以及公信力低迷的改革等等。第二批的活动已经到了市县层级,中央也可以选择一些市县作为政治改革的特区。我们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特区,政治体制改革之所以按兵不动,因为30多年来没有一个政改特区。教育活动如果能够确定3到9个市县作为政改特区,搞各样改革,如纪委对同级党委进行监督、公布官员家庭财产,包括对腐败官员有条件赦免、无条件赦免甚至绝不赦免的改革。

教育能起到徙木立信的作用,徙木立信是向全党、全国和全军展示新一届中央以及中央纪委决心反腐败,决心深化改革,让官员理解中央的良苦用心,但是教育本身也仅仅能收到这个效果。因此,中央和地方政府不应该仅仅推动教育活动,而是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政治改革。来源: 凤凰周刊2014年第9期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