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伟:以“三个解放”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正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三个解放”既是我国长期改革实践的经验总结,又是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三者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深刻揭示了改革的本质和规律,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抓住的关键点和着力点。
解放思想是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既能为行动注入强大的动力,又可能成为行动的巨大阻力。纵观人类社会每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和重大历史进步,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思想解放及其形成的先进理念和认识,为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方向指导和理论武装,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解放思想是前提。
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解放思想,破除思想观念上的障碍。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是首要的。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只有思想解放了,观念更新了,才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大胆突破。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36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一个思想解放的过程。每当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是思想解放廓清了认识误区,也是思想解放引领了改革潮流。真理标准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区,由此引发的思想大解放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邓小平南巡讲话消除了姓“社”姓“资”、“计划与市场”的疑虑,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最终形成;世纪之交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打破了姓“公”姓“私”的思维定势,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改革在新的阶段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可以说,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着改革开放大踏步地向前迈进,反之,没有思想观念的突破,改革开放就寸步难行。
当前,面对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面对各种险滩和难啃的硬骨头,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就必须更大幅度和更深层次地继续解放思想。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根本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同时只有物质生产发展了,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活动才能得到发展,这是“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根本。
邓小平精辟地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他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作为判断改革是非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中首要的标准。他还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上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他亲自领导和设计的改革开放事业就是从联产承包、解放农村生产力开始,一步步向各个领域推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的十八大首次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八个“基本要求”之一来论述,强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全面深化改革,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实际上是改革的最终价值追求,也就是改革的最终目的。但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就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因为只有社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展,社会财富才得以极大丰富,才能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从这个角度看,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改革的根本目的,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必须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这实际上也是强调要把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
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关键社会活力是社会有机体生命力的重要标志。社会活力的不断增强,既是现代社会的根本特征,也是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社会活力强,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被充分激活,作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直接构成要素的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的效用得以充分释放,作为社会制度层面的体制机制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社会就生机勃勃,不断向前发展。社会缺失活力,人的创造性被抑制,财富的源泉被堵塞,体制机制被固化,社会就死气沉沉,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在“三个解放”中,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关键。
从某种意义上说,判断改革措施是否具有成效,主要是看其实施后是否激发了社会各个层面的活力。邓小平指出:“改革就是搞活,对内搞活也就是对内开放。”“搞活必须进行体制改革。”从改革的直接目的看,就是要通过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解除思想观念束缚,让社会各主体、各方面、各领域、各环节都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当前,利益固化的倾向与趋势日益明显,社会流动渠道不够畅通,公平正义问题凸显,这些都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活力,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即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等等。
“三个解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个解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础。
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相互促进。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突破各种不利于发展的观念障碍,创造有利于发展的宽松氛围,形成推动发展的正确导向,从而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了,人们通过实实在在的发展得到了实惠,就会更加积极主动自觉地解放思想;同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实践也能够推动人们“被动”地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相互促进。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打破人们习以为常的惯性和惰性,激发社会主体巨大的内在潜力,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强大气场,从而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社会活力本身就包括思想活力,社会活力解放和增强了,全社会就会形成一种更加宽松、自由、大胆创新的氛围,人们的思想禁锢被解除,就会以更加宽容、更加理解、更加崇尚的态度倡导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相互促进。生产力是最革命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一切社会活力之源,从根本上说,社会的创造活力来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生生不息、永不停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充满创造活力的过程。社会活力的解放和增强能够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进一步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三个解放”有机统一于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既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条件。深化改革推动思想解放,思想解放又为深化改革提供精神动力。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又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奠定物质基础。改革激发社会活力,社会活力的增强又反过来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所以,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做到“三个解放”,以“三个解放”推进全面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