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三个自信”离不开理论创新」正文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相对于苏联、东欧的转型导致经济崩溃、停滞、危机不断,我们的成绩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道路靠制度来保证,我们的制度和当前的国情和发展阶段是相适应的。但是,国内有一些人忽视了上述成绩,只看到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转型中国家必然存在的各种体制、机制问题,对我国的道路和制度缺乏信心。
在巨大成绩面前出现上述认识上的偏差,究其原因在于缺乏理论自信。目前国内哲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教材直接翻译自发达国家通用的教科书或以发达国家的教科书作为范本来编写,介绍的是西方主流的理论。国内舆论界、知识界也以西方主流理论作为参照系来理解、认识出现在我国的各种社会经济现象和问题。长期以来西方主流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不如市场经济,要向市场经济转型就必须一次性地消除各种扭曲,双轨制经济是靠不住的。受此理论影响,国内外不少人把我国经济社会中存在的一切问题都归结于没有按照西方主流理论进行改革所致,对我国的道路和制度存疑。事实上,我国的改革开放并没有照搬西方主流理论所倡导的“休克疗法”,试图以“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一次性地消除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各种制度扭曲,而是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发展的精神,根据我国社会的承受力、可动员的条件等情况以双轨渐进的方式来推进,进而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上世纪80年代以来,按照西方主流理论来进行转型的苏联、东欧和亚非拉其他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经济崩溃、停滞。
不仅在转型问题上,在发展问题上也是如此。发展经济学的第一波思潮主张以进口替代战略,由政府直接动员、配置资源,建设发达国家所拥有的现代化大产业。受此思潮影响,二战以后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普遍推行这种战略,虽然在头几年取得了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其后,不约而同,其经济出现增长停滞,危机不断。二战以后经济发展取得成功的日本和“四小龙”等少数几个东亚经济体推行的则是出口导向战略,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着手发展经济,而这种发展战略在当时被主流发展经济学认为是错误的。
根据西方主流理论来进行转型和发展的国家不成功,而少数成功国家的转型和发展的道路却违背了西方主流的理论,原因在于社会科学的理论来自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总结――总结于发达国家社会经济现象的理论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理论的适用性决定于条件的相似性,即使在发达国家适用的理论,拿到发展中国家来也常有“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缺憾。如果未能认识到发达国家主流理论在发展中国家运用必然存在的局限性,照搬这些理论于发展中国家实践的结果经常会事与愿违。
新的理论来自于新的现象,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入理解出现在我国的新的社会经济现象,才有可能提出真正能够解释这些现象的新理论。发展中国家间有较为相同的条件、挑战和机遇,来自于我国的理论创新不仅能增强我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作出贡献,也将会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较好的参考借鉴价值,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和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习近平同志所提出的“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