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习马会的基本设想」正文
马英九在12月19日接受《亚洲周刊》的专访时说,明年APEC领袖会议在北京召开,希望能出席APEC,并与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习马会"。中国国台办对此表达了积极的立场。但是,由于双方的立场以及马英九在岛内的民意压力,双方以何种方式会面还没有达成共识,需要进行基础性的设计,像当年新加坡会谈那样,找到双方可以接受的灵活办法。
可以确定地说,马英九已经将习马会列入其明年最重要的工作,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确定马英九历史定位的重要活动,其迫切性和态度及意志非常明确。但是,就政治谈判的角度,马英九相对处于比较不利的状态。对马英九而言,这可能是最好的但也是最后的机会,在总统任上实现访问大陆和进行习马会。在北京的习近平则可以老神在在,不着急,按照中共的惯例,习近平有10年的任期,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看,两岸关系虽然重要,但还不是当前最急迫的事情。马英九在以什么身份访问北京和进行习马会议题上上,几乎没有多少讨价还价的空间。马英九希望对等、尊严,这也是台湾内部对他的基本要求,就需要北京的相当的智慧和谅解。
话虽如此,北京也需要意识到这是几十年难得的机会,当年蒋经国推动开放省亲等两岸关系改善举措,但不幸"出师未捷身先死",李登辉时代虽然开启两岸会谈,到随后就急转直下。马英九一直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在民进党竭力阻挠的情况下,务实推动两岸关系改善,特别是为了推动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通过,他几乎赔上了他的政治老本,其决心和精神值得北京珍视。对马英九而言,有历史定位考虑,也有对国民党2014、2016年选举的考虑,他会灵活务实的推动,但内部的牵制力量还是不小。对北京而言,这是一个重大的机遇,不仅可以借此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而且可以影响岛内政治的走向和统独力量的消长,特别可以让马英九规划未来国民党的大陆政策,因此,应该积极、自信、大度地与马英九讨论习马会的身份等问题。
从北京方面的立场看,马英九是中国国民党主席,最适合的身份是以国民党主席身份与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会晤,但与连战不同,马英九是现任的"中华民国"总统,北京也早已经意识到不可能采用胡连会的模式,马英九要求对等、尊严,不只是他个人的身份与尊严问题,其背后是坚强的民意,特别还包括在野党的压力与质疑。马英九要求在APEC会议上与习近平会面,但是,北京的一贯立场是,两岸关系是中国内部事务,不应在国际场合进行这样的会面,因此,虽然明年APEC会议在北京举行是非常好的时机,但是,如果台湾方面单纯寻求在APEC会议上实现习马会,恐怕北京难以接受。马英九这次没有刻意强调"总统"的称呼问题,认为这是经济体领袖会议,暗示可以灵活对待"总统"称呼问题,陆委会则还在强调"总统"身份与称呼,这个问题似乎还可以找出转圜的余地,相对于"中华民国"这四个字就相对不那么关键,而如何处理"中华民国"问题,就更非思量。
政治总是需要妥协的,两岸虽然在法理上没有解除敌对状态,但实际上双方都明白,现在只可以说是对手而不是敌人,鉴于历史性的机会难得,从两岸关系大局出发,可以发挥中国人的智慧,灵活地作出妥协,如同当年"九二共识"那样,为习马会找到合适的模式。
从北京的角度,目前没有刻意贬低马英九和台湾当局的意思,对国民党提出一国两区的认可,说明北京比较平等地看待台北和马英九,因此,不会要求马英九以"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这样的身份与习近平会面,也许如果协商顺利,甚至也可以相互以职衔相称,既然陆委会与台办官员之间可以如此相称,称马英九为"总统"也不是不可以讨论,但无论如何不能同时出现"中华民国",这是北京的底线。实际上,北京的底线就是两条:一是习马会不应在国际场合;二是不得使用"中华民国"称呼与字样及标志,其他的问题可以讨论。台湾方面也清楚这个底线,马英九强调以经济体领袖的身份,实际上已经有所妥协。
为两岸关系大局和长远着想,两岸不能因在这个问题上僵持而丧失这一历史性的机会。从现实与灵活的角度,不妨设想以下方式:
一、以分段方式进行习马会,马英九与习近平先在上海或北京见面,各自以中国国民党主席和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身份,就推进两党和两岸关系发展进行会谈,达成基本的共识。这一阶段主要考虑北京的立场,首先在国内场合而不在国际场合见面,但是,两党领导人身份对等。随后,在第二阶段,马英九参加北京APEC峰会,在峰会上,马英九与习近平再次会晤,讨论两岸经贸关系与国际问题。这一阶段考虑台北的立场,马英九需要在APEC出场,需要作为台湾领袖出席。双方的面子和立场分别得到照顾。
二、在第一阶段的习马会中,双方的身份和称呼不成问题,在第二阶段,也就是在北京APEC会议上,我们的设计是马英九的身份是"中华台北领导人",这是APEC对台湾的正式称呼,没有违反规则和所谓矮化台湾的意思,在具体称呼上,建议称呼马英九为"总统",这与当年李登辉访问新加坡李光耀称呼他"来自台湾的总统"相似,台湾方面虽然不能使用"中华民国",但是,给予马英九"总统"称呼,就表示对马英九的尊重和对台湾当局实际地位的尊重。马英九虽然面子上未能圆满,但得了里子,在国际场合实现了台湾民众非常在意的能见度和国际空间。至于台湾内部媒体的报道,当然可以各自表述。对大陆而言,没有出现和使用"中华民国",就没有出现"两国"的概念和事实,对马英九这样一位一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家,称呼其为总统,也是应有的尊重。毕竟在国际上,例如俄罗斯联邦内部,也是有各共和国的领导人称"总统"。
三、会谈务求实际成果。考虑到马英九和国民党的选举压力,会谈需要取得实际成果。一是在两岸和平协议未成熟情况下,先签订两岸结束敌对状态和建立军事互信的协议。二是推进两岸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规划。三是就台湾国际空间问题达成基本谅解。这些对马英九和国民党有显著的加分效应,对两岸关系发展有着长远影响,也会朝着北京期待的签订两岸和平协议的基础和前奏。
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这样的妥协不是大问题。相反,如果因为这些问题而错失良机,那会成为历史的遗憾。如果习马会未能实现,不仅对马英九的声望,更是对国民党的声誉和岛内选举产生不利影响,而在野的民进党,至今还是逢陆必反,没有走出自己的意识形态藩篱。
在历史性的机遇面前,北京和台北不仅需要解决问题的诚意和智慧,更需要有协商的大度和妥协的勇气。